穿越之夫子科举日常: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穿越之夫子科举日常》 50-60(第19/24页)

虽然很想结合一下实际情况再写,但他现在权利有限,实在没办法融合。

    最后还是只能写了一些套话。

    不过他倒是把自己开办家塾的情况写了进去。

    以宋豆丁、王小妞、庞大山为例子,阐述教育的启明重要性。

    钟知县静静翻看周自言的文章。

    一人看尚觉不够,又叫来了县丞。

    主簿大人现在应当还在官道上等学生,所以没有来。

    钟知县捋这胡子,慢慢阅读,“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不错,若要读书,确实应当自小抓起。”

    那位宋家子便是一个极好的例子。

    小小年纪已经通过府试,将来必定能成秀才。

    等他成为秀才,说不定都不到弱冠!

    周自言拱手道:“学生曾看过《颜氏家训·勉学》一文,私以为说的极有道理,便用了进去。”

    钟知县说的那句话,便出自这里。

    虽然是古典,却说的针砭时弊。

    县丞看完周自言的文章,心中萌生一个疑惑,“周秀才,你对于百姓读书,是否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大概模样?我观你这篇文章,字里行间似乎都在写某种制度。”

    可这个制度,好像不是他们大庆的律令啊!

    “这件事实在折磨人,学生日思夜想,夜不能寐,所以浅浅构想了一个全民读书的场景。”周自言说的就是现代义务教育。

    历史和时间可以证明,在人口大国,义务教育绝对是最好用的办法。

    所以他在写的时候,不免带上一些现代义务教育的想法。

    可是他也知道,义务教育在大庆来说就是天方夜谭,所以不敢写的太深入。

    钟知县放下文章,“周秀才,你说说你的想法吧。”

    县丞收袖摆墨,准备记下周自言说的话。

    周自言想了想,揣手而道:“回大人,学生心中只有一个不成样的设想。在学生心中,若能让全大庆百姓都读上书,那自然是最好的结果,可学生也知道,这样的想法根本不可能实现。”

    “不错。”钟知县点点头,“读书艰苦,不仅费用极高,未读成之前,也没有任何进项。这对于一个小家来说,太奢侈了一些。”

    “正是如此,所以学生觉得,一方面要想办法压下读书的条件,另一方面就是要宣传读书的普适性。不要再让民间认为读书是只有富贵人家才能做的事情。”周自言掀开茶盏,喝了一口润嗓,“许多百姓一直认为读书只有那些世家子弟,或者富贵人家才能读。他们那些泥腿子,一辈子只能做一个泥腿子。”

    “有这样的想法在,不管怎么推动他们,他们也不会前进的。当下,应该先想办法让这些人知道,读书,是每个人都可以做的事情,并非某些人的专属。”

    周自言顿了顿,这话他只敢在马鸣沟说。

    要是在庆京省,他这些话一出,那些氏族子弟,就能一人一个臭鸡蛋砸死他。

    ——哪里来的竖子,竟敢这么玷污读书识字!

    “普通百姓对于读书的理解,就是科举,做官,是他们一辈子也够不上的事情。非也。学生认为,读书也分阶段。”周自言缓缓说来他的想法,“第一阶段,就是认字。第二阶段才是读文章,去明理。第三阶段再往上走一走,便是感悟书中道理,明白世间一切,然后参加科举,再将自己所学,反哺给世间。这第四阶段么,则是抛弃人间功名利禄,成就圣人之心。”

    “而大多数百姓,其实都只需要第一阶段。他们只要能认字,就能想办法改善自己的生活。”

    周自言声音浅缓,说得内容条理清晰,有理有据。

    钟知县听着,频频点头。

    而县丞大人已经笔下如飞,记录不停。

    钟知县咀嚼了一番周自言的话,好像明白了周自言的想法,“所以你的意思是,得先让治下百姓明白,读书并非那么高不可攀,也并非只有小部分人才能做到。”

    “正是。”周自言小心观察钟知县的反应,想看看钟知县是否认为读书是神圣的。

    钟知县站起身,在台上踱步。

    “可圣贤书,当真能让他们理解么……”钟知县好像陷入了纠结,但没纠结多久,还是被父母官的责任心占据上风,“不过你说的在理。管他读书一道是否高贵,先让百姓们读上书,吃饱饭才是正理。”

    他自己就是农家出身的,他这样的泥腿子都能做成一方知县。

    凭什么他治下的那些‘泥腿子’不能读书?

    没这个道理!

    周自言心中赞叹,他果然没看错人。

    这位农家出身的钟知县,真正能体会百姓不易,理解他的想法。

    县丞搁下笔,对知县作揖,“大人良善!”

    “都多少年了,你给本县少拍马屁。”钟知县摆摆手,对县丞这个老搭档的性格心中有数。

    县丞低头笑笑,继续记录二人的对话。

    钟知县又翻看周自言的文章,越看越喜欢,可这样一篇文章,要如何做,才能真真的实现?

    “周秀才,你说的倒是不错。”钟知县坐回椅子上,好像瞬息之间就老了十几岁,“只是这落到地上,难啊。”

    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而且都这把年纪了。

    他想做,又不敢做。

    或许……他已经失去年少时的那股冲劲了。

    “大人,学生不是已经再做了么?”周自言端起茶杯,隔着茶水雾气与钟知县对视,“一口确实吃不成一个胖子,所以大人不必担心,咱们可以一点一点尝试,哪怕只要一户人家明白读书的意义,就不算做白工。”

    “学生底下那几个小学生,此前从未读过书,这才短短几个月,都已经能开始教他们家里的弟弟妹妹了。”

    “弟弟妹妹学会了,便能继续去教他们的小伙伴。”

    “如此一来,点点星火,亦可点燃整片天空。”

    心之所向,会体现到实际行动中。

    当初收学生的时候,他其实并没有考虑到这么长远。

    可现在返回头去看,他的一言一行,阴差阳错之下,正好和他现在这个想法不谋而合。

    这或许就是书上说的,心行合一。

    钟知县品了品周自言的话,觉得十分有道理,“你说的也是,哪怕只有一户人家能读上书,将来便能改变一户人家的门庭。一户一户积累下来,早晚有一天,咱们马鸣沟能焕然一新。”

    “若大人信得过学生,便从学生这里开始考察吧。”周自言站起来,弯腰作揖,“学生这里有学生五名,这五名学生下面,又有七八个小娃娃,若是能通过他们,让他们的家里人明白读书的重要性,说不准这些大人能去影响更多的人。”

    “长此以往,不需要大张旗鼓的做什么,只需要潜移默化的等待,便能看到曙光。”

    钟知县与县丞商议了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