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金榜后震惊了: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嫁金榜后震惊了》 50-60(第5/15页)

屋里齐整有序,清雅简致,书籍笔墨皆摆得极为端正,她夫君好洁净,只要书房有一丝絮乱,他就知道东西有没有被动过。

    这一刻,进入时,王楚嫣不禁打了个寒战。

    她拥紧宝蓝色的夹衣,魔怔般地望向墙上那副晴岚江山图,端详良久,她咬了咬唇,步履薄冰似的一步步走去。

    这副山水图与其他同类题材相比的话,寻常得很,惹不来瞩目。

    然而,当王楚嫣将它轻轻撩起,侧身凑近墙面时——

    果真,砖石之间有细微的缝隙!

    她越发心如擂鼓,小心翼翼地放下画,摆端正。

    叔兴,你究竟藏着什么不可告知的秘密……?

    思及他经常披星戴月地钻在书房里,思及他有时神情寂寥地默默凝视虚空,思及他偶尔看人的目光会蓦然变得冰寒锐利,王楚嫣似乎预感到什么,一股更为剧烈的忐忑冲击而来。

    她稳住战栗不已的身子,良久,才慢慢挪动沉重的步伐退出书房。

    继而,她惶惶然地走在被缤纷秋色点缀的长廊上,无心顾恋周边似锦的繁花,她暗自怕得要命,不行,不能再想这事儿了……

    合香迎面而来:"夫人,我们何时去城外?"

    王楚嫣佯装镇定,轻轻掸落宝蓝重锦褙子上的几絮落英:"就现在,我们去看看究竟是个什么情况?"

    她暗自收拾好心情,坐上马车,经过客栈时,顺道带上也想去城外的小丁苏。

    东水门外的平桥上依旧车水马龙,人群熙攘往复。

    丁苏往车外探头,惊道:"天哪,流民越来越多了! 前些天我也出来过,还没有那么人! 怎么回事啊??"

    第54章 流民 一众寒光四射的剑锋再次朝王楚嫣……

    车子沿着东水门城郊的汴河行驶, 王楚嫣朝外望去,路边那些形容憔悴、衣衫不整之人,一看就是从外乡过来的, 三三两两或聚集一众, 正在沿街乞讨。

    "冬天快来了, 怎么办?无家可归最可怜了!" 丁苏分外同情, 他曾经就是流民,跟随爷爷在城楼外面过着风餐露宿, 乞讨为生的日子。

    "怎会如此……?" 王楚嫣震惊。

    五月洪灾之后,京城适才安定不久,年末却又风云迭起: 东南诸路有水患、淮甸又逢大旱、水泊梁山起义、东南也因花石纲而骚动, 各地混乱不堪,涌往京城的流民与日俱增。

    这些风尘仆仆的百姓身处汴京,在繁华闹市之中显得尤为突兀,虹桥附近的好几家脚店, 还有码头处聚集了许多流民, 都在等候雇主们挑选,用苦力换一点口粮。

    王楚嫣直愣愣地望着外面的世界, 心底再次涌起莫可名状的惊惧。

    "夫人你看, 那位穿白衣的, 好像是赵姑娘?" 合香指向虹桥旁边那家前置欢门彩楼的大型脚店。

    王楚嫣定睛看去, 确实是赵浅真, 赶紧下车前往。

    赵浅真正在救诊一位晕倒的妇人, 身旁有个八九岁大的女娃, 跪在地上,扯着母亲的衣袖不停地哭。

    "你阿娘没事的,过会儿就能醒来。" 赵浅真安抚女娃, 转而朝周边人说道,"哪位快去脚店寻些粥汤来,这位阿嫂是饿晕了。"

    王楚嫣挤入人群。

    "浅真!"

    "阿嫣?你怎么来了?" 赵浅真惊喜,"我先给这位阿嫂施以金针,让她醒过来,你帮忙看着孩子。"

    "好。" 王楚嫣立马照料那个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女娃。

    不久,酒肆伙计端来一碗热粥,"让一让,让一让!" 他大声吆喝,好不容易穿过人群,挨到赵浅真的身旁,悄声道,"赵娘子,因为是你要求,我家店主才同意的,下不为例。"

    浓稠香馥的粥里还浮着小肉丝。

    饥肠辘辘的流民露出灼热的目光,纷纷拦住那位跑堂哀声讨要。

    "瞧瞧,瞧瞧,我就知道会是这样!" 跑堂面露难色,嘀咕道,"赈济灾民是朝廷,是开封府的事儿,我们只是酒楼,酒楼而已! 朝廷不是有办居养院,安济坊?你们应该去那里求助呀!" 他推开人群逃回脚店,指示临时雇佣的好几个守卫看紧大门。

    "居养院都满了! 也没钱了!"

    "地方官吏不管,我们长途跋涉逃来京城,想向官家求救,可是入不得城内。"

    "我们等了好些天,还没动静,看看我们这些可怜人吧!"

    "都是一帮瞎了眼的狗官! 不顾黎民百姓的死活!"

    这些无家可归者只能哀求,或者以咒骂排解心中的忿怒。

    大宋灾害饥馑常有,每番都会出现大量流民,数万至数十万或更多。宋初,京师大寒,许多百姓冻死饿死,太宗就雪中送炭,送米。徽宗登基后,曾将此德行继往开来,那会儿正值蔡京为相,当时的蔡相公还颇关注民生,在各地设立"居养院","安济坊",用于收容难民、贫病人士、孤寡老小,为他们提供食宿,医救等。

    而如今,这些官坊慈善机构根本不够用。

    朝廷奢靡挥霍,大兴土木,边疆征伐,财政十分窘迫。

    为了避免百姓起义,每逢大规模的自然灾害,朝廷还会从流民之中招募青壮者作为地方厢军,因为"每募一人,即多一兵,山野则少一贼"。但这方法使得大宋军政愈加臃肿,虽然号称拥有百万大军,但整体战力低下,纪律松弛,如今募兵这招看似也行不通了。

    周边嘈乱不已。

    又有人哀求道:"医师菩萨行行好,那儿还有好些病人,您也去看看罢!"

    赵浅真拔掉金针,将略微苏醒的妇人交给王楚嫣:"辛苦你来,将这两颗药丸合着粥汤给她吃了,我去看看其他病人。"

    王楚嫣接手,让合香帮忙将妇人半扶起来,她则一小勺一小勺地舀了粥饭喂到妇人的口里。

    妇人感觉到热食,凭着求存的欲望,双唇不由地努动。

    "阿娘,阿娘!" 边上的女娃早就等得心急如焚,见母亲恢复意识,哭着扑到她怀里。

    妇人缓缓睁眼,怔了须臾,看向碗里,恍然急道:"我家孩子也饿了! 还有些粥,姑娘你让我的明儿吃!" 她颤着手,请求王楚嫣将碗递给自己的小娃,"明儿,阿娘的宝贝,快,你吃,你吃!"

    女娃含泪点头,迫不及待地接过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