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烂,摆烂,摆烂!!!: 90-10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摆烂,摆烂,摆烂!!!》 90-100(第17/26页)

,神情沧桑,语气忧伤:“家道中落,实在是没钱了……”

    圣上:“……”

    德妃:“……”

    岁岁,你这么说话,回去你阿耶揍你我可不管啊……

    第97章 第 97 章 两只淋了雨的小鹌鹑

    阮仁燧跟他阿耶阿娘见完了孟大书袋, 也顺顺利利地谈妥了入学事宜。

    孟大书袋跟德妃说:“三月份开学到现在,都两个月了,令郎先前没来, 课业上相对落下了一些,好在他有底子在,不怕后边跟不上, 至于现在的进度……”

    他脸上流露出一点思忖的神色来,几瞬之后, 吩咐外头的仆婢:“叫慧如来说话。”

    再转向德妃时,就说:“我老啦, 书院里许多事情, 都交给女儿操办了,具体如何, 还是得听她说说才好。”

    不多时,孟大娘子便过来了。

    她瞧着约莫有三十来岁的样子,梳着妇人头,言谈举止都很温雅。

    孟大书袋三言两语交待了事情缘由,她便有了分寸。

    再看德妃和圣上对龙川书院都不甚了解, 当下便轻笑道:“两位若是有闲暇, 不妨同我一起去瞧瞧?在书院里走走转转, 心里边也好有个底。”

    德妃求之不得, 马上站起身来:“我也是这么想的,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嘛!”

    说完, 就风风火火地要往外走。

    阮仁燧对这儿也很好奇, 就跟条小尾巴似的,自动跟随在她身后。

    圣上倒是没有起身,笑着说了句:“你们去吧, 我在这儿等你们,捎带着跟孟院长说说话。”

    德妃这会儿一心都挂在书院上,也没在意,应了一声,牵着儿子,同孟大娘子一起出去了。

    ……

    孟家跟龙川书院其实是紧挨着的。

    说得再准确一些,孟家其实只是龙川书院的一角。

    孟大娘子推开通往龙川书院的那扇门,指着面前的两条石子路同他们示意:“这边儿通往东园,那边通往西园。”

    “东园里的学生,都是四到十岁的,主要是在这儿打基础,捎带着多加尝试,看身上有什么可供挖掘的长处。”

    “西园那边的学生,都是十岁往上的了,课业相对更紧一些,每个人都会有两到三门专精的特长……”

    孟大娘子专门让德妃看了看龙川书院的授课资格名录,最基础的经义诗词、算科法科就不必说了,还有骑射、琴棋书画乃至于蹴鞠香道,等等等等。

    又说:“每年书院里都会组织学生往东都和中都乃至于其余地域去采风,间歇里也会请弘文馆和国子学里的博士们来讲课……”

    德妃对这些其实都不太感兴趣。

    她着重问的都是生活上的事情:“我们岁岁虽说在同龄孩子里算是个大个子,但毕竟也才三岁呀,有高矮合适、能叫他用的桌椅吗?”

    “有没有给三岁小孩儿用的便桶?”

    孟大娘子心下讶然,脸上倒是不显,笑着应了:“侯太太放心,都有的,专人专用,保管干净。”

    挨着领着她去看了。

    德妃这才点了点头。

    她问儿子:“怎么样呀,岁岁?”

    阮仁燧说:“很好!”

    于是这事儿就这么定下来了。

    在远离三都的小城里,地方上的乡绅一年二十两,就能雇佣到一个老秀才给自家儿女开蒙。

    到了州郡等繁华之地,价格可能在三、四十两之间。

    三都地区,约莫在五十两到七十两之间徘徊。

    阮仁燧现下要入读的龙川书院,一年光束脩,就是八十两!

    因确定了要入学,孟大娘子就叫家里的侍女过来给阮仁燧量身——一年四季,学生们统一都有院服的。

    阮仁燧没经历过这个,还真是觉得很新鲜,乐颠颠地伸着手臂,叫人给自己量尺寸。

    德妃看他高兴,自己心里边也觉得轻快,蹲下身,笑盈盈地掐了掐他的脸:“小岁岁,要乖乖的呀!”

    阮仁燧大声应了:“好!”

    他们娘俩儿高兴,孟大书袋的心情也很愉快。

    先前那三人去瞧书院,他跟这年轻赘婿一处说话,略微聊了几句,倒是觉察出这年轻人的好处来了。

    他前脚掉一个书袋,后脚人家就能给接住!

    不是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人家肚子里是有真才实学的!

    孟大书袋因而起了爱才之心,态度上也显而易见地和缓了起来。

    临别之际,还很亲切地拍了拍圣上的肩膀,祝愿他说:“年轻人,沉住气,好好干,以我之见,你终有一日会成为升殿官的!”

    圣上一整个猝不及防:“……”

    好恶毒的诅咒啊。

    阮仁燧险些笑出声来,一扭头,就看德妃低着头,咬着嘴角,强行忍着笑。

    五品及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进殿参加朝会。

    孟大书袋还记得钱太太说过,这孩子的父亲有个不算高的官位在身上,故而才有此一言。

    只是这话叫圣上、德妃和阮仁燧三人听起来……

    真是相当地一言难尽。

    孟大娘子很客气地送了这一家三口离开,回去之后,才悄声跟自己爹娘说:“我看这位小郎君,怕是有些来历。”

    孟大书袋翻书的手停了一下,饶有兴趣地问女儿:“怎么说?”

    孟大娘子就把不久之前德妃在东园里的表现说了:“侯太太一点学业相关的事情都没问,倒是很关心孩子的日常起居——她不忧心这孩子的前程。”

    在儿女前程这事儿上,只有两种人能泰然处之。

    第一种是彻底摆烂,死活都无所谓的。

    第二种则是心里有底,完全不怵的。

    孟大娘子觉得,侯太太应该是第二种。

    因为不需要拼搏一个远大前程,所以也就无谓去关心授课的质量如何,只管别委屈了孩子就成。

    只是这又奇怪了。

    这样的人家,干什么要把孩子送出来读书?

    孟大书袋听得颔首,也说:“我看那小郎君字写得不俗,想来也该是大家出身。”

    又琢磨起来:“姓侯,还招赘了女婿,是谁家啊?”

    “您就别想那么多了,”孟大娘子反倒比她父亲豁达:“等六月开学报到,把户帖往这儿一摆,您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她说:“人家既然愿意把孩子送过来,也是信得过咱们,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呗!”

    孟大书袋煞有介事地跟着点了点头:“然也!”

    ……

    一直到出了孟家的门,登上马车之后,阮仁燧跟德妃脸上的笑容都没有落下去。

    圣上少见地有点郁郁,瞟了他们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