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开国皇后升职记》 180-200(第19/20页)
便多了。”
想到连后世那发达的科技水平,都没有办法及时预测到某些天灾,由此可见,杨宛如能给提供的这些消息的珍贵与难得,柳明月只能无奈的叹了口气。
皇上对此也不抱什么希望。
“那些没什么实现可能的事,多想无用,朕过去一直相信经验之谈,据说山南的这场水患,在事前竟然没让人察觉到一点征兆,连当地经验最丰富的耆老,也没提前察觉到什么。”
柳明月当然也知道这件事,这是宫中下旨强制让当地提前收割庄稼,且搬迁到山上时,会在当地百姓之中引起较大民怨的原因。
“是啊,这种天灾,实在让人防不胜防,算了,事已至此,我们该考虑一下灾后重建与安置了。”
皇上显然已有考虑,“迁民,将那些本住在低洼处的人,尽量都迁到北地,那边地广人稀,边境也需要人,迁过去人,开荒免税,咱们再多给些迁置费,肯定有不少人愿意去。”
山南的地形地貌,注定了那里的气候环境,让当地百姓难以摆脱只是轻重程度不一的水患的侵袭。
而且那边因之前战乱等原因,导致的地少人稠,家族势力越来越强势,为争夺各种有限的资源,频繁出现的家族聚众争斗现象,也是一个大问题。
【作者有话说】
200
第200章
影响
朝廷在山南的一些城镇修筑的水利工事,在这次的水患中,发挥出巨大作用,让许多房屋虽被水淹了,但因洪水消退得及时,大部分都能得以保存。
以往最容易发生山体垮坡和泥石流的区域,也因之前的加固山体与排水渠等工事而得以保存。
大量的牲畜和家禽,都被及时带到山上,在避灾期间宰杀了一部分,保存了一部分,没有出现被水冲走,腐烂在水中的现象。
相较于这次的水患严重程度,以及覆盖范围之广,所造成的那些人口、田地、房屋与财产损失,根本不算什么。
哪怕统计下来的伤亡人数也多达上千,小部分是住的地方太过隐蔽,没有在官方登记,及时收到消息的,大半都是坚持不愿听从统一安排,偷偷跑回家的。
只是这个人口损失数字,还不如往年在一些较小区域出现的,或是程度较轻的水患给带来的损失严重。
相关消息传回朝中,真正心怀百姓的大臣,为在这场灾难中丢掉性命,以及遭受重大损失的百姓们感到同情之余,更多的其实是为之庆幸。
不过大家都知道,接下来要如何做好赈灾和灾民安置工作,才是关键。
他们在这场水患发生前的预防工作上,不仅没有尽到力,大部人还都努力拖过后腿,又有宫中那两位给衬托着,不想落得骂名,只能在灾后事宜上多尽些心,尽量弥补一下。
所以在如何处理山南灾后各项事务的决议上,群臣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关心,甚至还很大方的提出,让朝廷给所有受灾百姓发放赈灾银,让灾民们尽快重新建房子,恢复正常生活。
这一提议将户部的一众官员都给吓得不轻,要知道山南这次的水患,因预防工作做得太到位,没死多少人,上百万的受灾百姓,一人只发一两赈灾银,朝廷也得支出上百万两银子。
而其他各部官员对山南,都多少有些理亏,但是他们户部绝对能对得起山南百姓,在这场水患中立下了大功。
即便李尚书为此跟宫中搞过价,可是该花的真金白银,他们是真拿了百万有余。
如今这些大臣为弥补自己的短视,想大手笔的拿朝廷的银子做人情,他们户部岂能容忍。
由此而引发的争执,迅速令各方在朝堂上吵了起来,一边说户部官员个个都是守财奴,对百姓毫无怜悯之心,一边指责对方是崽卖爷田不心疼,拿朝廷的钱瞎大方,真要同情,想让自己的良心好过,就该自己捐款。
双方对彼此的指责,都有各自的道理,听到捐款,柳明月迅速眼睛一亮,制止住想要劝架的皇上。
下朝后,皇上有些不解的问道。
“山南的灾后安排,要尽快确定好章程才行,他们还有心思在这吵架耽误时间,让联看着就来气,皇后为何要阻止朕?”
柳明月笑着回道,“臣妾觉得李尚书等户部官员的话,其实很有道理,宫中与朝廷,都曾往山南的这场水患,投入大笔的资金,既然那些官员想要弥补一下自己的过失,完全可以让他们也为这场水患做些贡献。”
皇上愣一下,才反应过来。
“你是说,让那些人捐款?可是咱们的时间紧张,怕是等不及啊。”
“没事,捐款和落实灾后规划,并不冲突,完全可以同时进行,众人拾柴火焰高,咱们应该给他们这个机会,若能多募捐些银子,就能让那些灾民得到更好的安置。”
他们这些人捐些银子出去,对家里的经济状况影响不大,但是那些银子花在灾民身上时,却能起到巨大作用。
而那些被强行驱赶上山的那些百姓们,刚到山上时有多怨愤,看到接连下了数天的大雨,让驻点周围修的排水沟,直接淌成湍急的大河时,心中对皇帝皇后和驻军将士们,就有多么的感激与庆幸。
在当地生活经验丰富的人,看到山上的阵势,就能想像得到山下,尤其是低洼区域的惨况。
朝廷所做的这些布置和安排,不仅给他们提供了赚工钱的机会,还救了他们所有人的性命。
这些深感后怕的百姓们,对大安这个朝廷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在此期间达到了顶点。
也正因此,当这些百姓们收到朝廷鼓励他们往北方迁居的诏令时,有许多失去家园的百姓,都选择积极应诏迁居。
这些大多都是在这次的水患中,田地与房屋都被冲毁,只剩下家人、粮食与被携带上山的财产的人家。
之前的经历让他们相信,如此重视他们这些百姓的生命和财产的朝廷,肯定不会害他们,让他们迁去北方,肯定是为他们好。
即便相较与南方的雨水丰富和物产丰饶,北方素以多旱少雨,物产不丰而著称,令许多土生土长的南方人都对迁居一事感到有些担忧。
但是选择迁居的百姓们,还是怀着有些茫然无措和忐忑不安的心情,全力配合朝廷的安排,在前来支援山南的一批外省驻军将士们的护送下,踏上北迁之路。
而朝廷给他们这些灾民安排的随行大夫,按时派发的一些预防疾病的汤药,以及丰盛却免费的一日三餐,都让这些灾民获得了极大的安慰。
那些将士虽令人望而生畏,但他们是真的在护送他们这些普通百姓,看到有困难的人家,甚至还会帮忙搭把手,而不是凶神恶煞的驱赶押送他们。
自古以来,不管是因各种灾难而被迫流离失所,踏上逃亡之路的灾民,还是在官方的要求下,被强制迁居的百姓,都不曾听说有这么好的待遇。
尤其是那些年龄较大,有过逃难经历的人,对此感触最深,这让他们深刻意识到,拥有一个稳定而富强,还真正重视百姓,将他们这些底层百姓当人看的朝廷,是一件多么难得和幸运的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