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开国皇后升职记》 180-200(第16/20页)
获,无数为之感到失望和抱怨的事。
皇上觉得,皇后之所以会想到这些,想让那些大夫们钻研疑难杂症,提升医术水平,主要是为他的身体状态考虑,心中颇受触动,态度也变得格外温和。
“嗯,皇后所虑甚是,我们可以先垂询一下太医院众人的想法,确定此事切实可行后,再征询一下崔相等人的意见。”
柳明月并不知道皇上的这番脑补,对他的这个安排,当然没有异议,太医院的一众御医,基本可以代表当前这个时代的大夫这个群体。
他们对相关规划的看法与反应,基本可以代表大夫这一群体的总体态度。
更重要的是,对这些已经拥有官阶地位的御医而言,相关规划或许没那么大的诱惑力。
但是对民间大夫而言,代表着官方认可和抬举的官阶和地位,绝对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对炎黄民族的子孙而言,能够获得官身光耀门楣,往往是刻在骨子里的毕生所求,尤其是对时下的人而言,更是如此。
事实也确实如柳明月所料,得知皇上和皇后有意促进医药行业的发展,打算要投钱建一间与军事学院相似的医药学院,培养大批的优秀大夫,太医院的众人都忍不住眼露精光。
年事已高的掌院杨正奉,迫不及待的开口道。
“微臣虽已年迈,但身体尚还健硕,愿贡献出毕生所学,不遗余力的为陛下与娘娘、为大安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大夫。”
杨正奉的这番真诚而又积极的表态,绝对够份量,皇上满意的点头,李院使等人也跟着相继开口表态。
也有极少数的那么几个不大愿意,但在上司与同僚们都积极表示支持后,也不敢有半句异议。
这些基本都是那种坚持奉行家传绝学不容外传的顽固之人,他们的存在也在预期之内,不管是皇上,还是柳明月,都没想过非要勉强人家放弃坚持。
不过通过太医院的这群御医们的反应,就能看得出来,民间那些大夫的反应,估计也差不多都是这样。
主流意见是支持,尤其是那些心胸开阔、有远见的大夫们,更能意识到,朝廷的这个新规划,将会给他们所从事的医药行业带来的巨大机遇。
即便他们这群能够当上御医的人,已经站在了行业顶尖,拥有正式的官阶和职位,但是他们在朝堂上,没什么地位与影响力,更别说是话语权。
历朝历代都是如此,所以他们就没想过要改变这一状态,可是皇上和皇后提出的这一新规划,相当于是给这个早已认命的群体,带来了另外一种可能。
这个可能,让真正热爱这个医药行业,希望这个行业发展得越来越好的人,只是想想都能感到热血沸腾,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着他们医药行业,能在朝廷和宫中的扶持下,尽快发展起来。
197
第197章
担忧
崔相等人听此事时,都有些吃惊。
“陛下,娘娘,为这些大夫们单开一列官阶,固然能对相关行业起来促进作用,培养出更多的大夫,可是这么一来,将会让朝廷背负上沉重的负担,朝廷经济收入宽裕的时候还好说,一旦到了朝廷负担不起的时候,就是大麻烦了啊。”
就像前朝开设的惠民药局,初衷是很好,百姓们也都很称颂,但是也让朝廷增加了一大笔的支出。
到了前朝后期,皇帝昏庸无能,朝政都被大臣们把持,贪腐横行之际,不得不取消惠民药局时,曾在民间引起巨大的非议,从而大失民心。
因为得到过再失去,往往会更加让人感到不满,还不如从没得到过。
柳明月回道,“崔相的顾虑,本宫与陛下也曾考虑和沟通过,只是日前收到的人口统计数据,实在太过令人触目惊心,朝廷若不进行相关的干涉,有太多的百姓,都会因为缺医少药而早早的失去性命,毕竟我大安现存的大夫人数,实在太少了。”
而且现存的这些,医术水平也是良莠不齐,在这种人命关天的事情上,实在很有必要对相关行业加以规范和整顿。
崔相等人又何尝不知道这一现况,之前那几十年的乱世中,许多人家无一生还,有些手艺和技术,甚至已经彻底失去了传承。
“娘娘与陛下想要兼济天下的出发点,固然是好的,可是想要做成这件事,怕是十分不易了。”
想要做成任何事,都很不易,而且还要面临许多未知的风险与难题,可是做人不能因噎废食。
“这世上就没什么容易事儿,咱们可不能因难却步,本宫也知道,想要做这件事,所需要的投入极大,而且想要培养出有水平的大夫,也不是三两年的事儿,在短时间内,注定只能持续投入,见不到什么成效,但是未来可期。”
何相笑着回道,“娘娘与陛下有这个心理准备就好,若能做成此事,绝对是功是社稷,利在千秋的大好事,臣等必要全力支持这项决议。”
隐居山野的几十年中,何相曾亲眼见到过许多起,因缺医少药而导致的惨剧,可他却对此无能为力。
所以他是打心里支持并认可柳明月的这项安排,也是真心期待朝廷真能做此事,让那些偏僻的乡村百姓们,在受伤患病后,有机会向真正有水平的大夫求药问药,而不是只能听天由命,等死。
两位丞相的表态,让柳明月和皇上都感到很满意,兵部和工部的官员,也都明确表示支持,刑部保持中立。
户部的官员们一想到要为此增加的支出,就心痛到无法呼吸,不过他们已经意识到这事已成定局,只能在默认之余,做好与宫中讨价还价的准备。
吏部并不反对,但其反对的是,宫中的意思是为那医药部单立一部,那些大夫们的评级与升迁考核,皆由医药部自行负责,不归他们吏部管。
礼部对此最为反对,因为这是种史无前例的新操作,如此抬举大夫这一群体的身份与地位,与礼不合。
“启禀陛下、娘娘,老臣支持朝廷效仿前朝重开惠民药局,但是老臣反对朝廷专为那些医者们单开一系官阶,如此抬举医者,实在与礼不合,有违旧制。”
听到对方这么说,柳明月倒也不觉得意外,毕竟这个时代的大环境,与她所熟悉的那个历史上的封建皇朝的社会环境相似。
医生被划分在中九流,处于士农工商之下,地位不高,除有正式官位和品阶的宫廷御医外,民间大夫的身份地位甚至可以说是比较低下。
若从礼制上讲,她想改革医疗,提升大夫这一群体地位的规划,确实有违那些旧制。
“王尚书的顾虑,确实有些道理,只是朝廷的发展,理应遵循与时俱进的规则,别的且先不说,工、医这项,在本宫心中的地位,是能与农并重的存在,因为它们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何况人命关天,医,乃是直接关系到我们所有人的生命健康的大事,岂容轻视?”
对此,谁也说不出反驳的话,毕竟事实就是如此,医,甚至能决定人们的生老病死。
王尚书当然也知道这个道理,可他是礼部尚书,要维护自家的权威与话语权。
“娘娘说得是,老臣并无轻视医者的想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