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穿成武则天的长女: 94-10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大唐]穿成武则天的长女》 94-100(第5/19页)

的倒也对,另外两个人选呢?”

    “百济战事的府兵抚恤没有发放到位,西域战事的情况恐怕也得复查。我觉得,太原王氏的王方翼可用。”

    李治不出意外地投来了一道有些惊讶的目光。

    “陛下不必这么看我,”武媚娘从容答道,“先皇后是先皇后,王方翼是王方翼,前几年他母亲过世,回家服丧,几度哭晕过去,人也日渐消瘦,陛下还专门派遣御医登门过问,恐怕是想重用于此等有才之人的。”

    “只是,他前年才因为好友身陷长孙无忌案被诛杀,为其收尸安葬,引来了不少非议,若要将其重新启用,还需要一个合适的理由。”

    现在这件事就很好。

    她确实与太原王氏之间有些过节,但这并不妨碍她在此时给李治递出一个台阶。

    反正,她真正的目标在洛阳元氏。

    所以若能借着启用王方翼展现出她在劝谏之中的“正直”,多说两句也不打紧。

    李治颔首:“此人可用,第三个人选是谁?”

    武媚娘笑道:“这个人的话,陛下就很熟悉了。”

    李治发觉,当媚娘说到这里的时候,面上的神情似有几分促狭之意,而她迟迟未曾开口,仿佛是在等着他来猜。

    这个稍显颠倒过来的关系让李治觉得有哪里不太对劲,可又好像没什么问题。

    他顺着武媚娘方才的话往下说,“皇后已提到了河南道和西域的巡查之人,那么剩下的那个,该当不是顶替他们位置的,而是对……诸如京洛之地的折冲府进行检阅。”

    事实上,出于守卫京城的需要,大唐折冲府就属边疆和两京周遭最多。

    既然边境参战的士卒得到了慰问,那么境内的也该当有所表示。

    李治迟疑着问道:“媚娘的意思,莫不是让太子去履行这个职责?”

    安定公主刚在青州搞出了风波,那么也该让太子有所表示。

    太子在此时的出面,也等同于一并代表了陛下和皇后的意思。

    确实是个合适的人选。

    “陛下觉得不妥吗?”

    “不,”李治摇了摇头,“安定已能为我排忧解难,送上了这样一出整顿军务的契机,太子也不能只沉浸于文学典籍的风花雪月之中了。”

    《瑶山玉彩》这样的文集编纂完成,收藏入府库之中,或许能对外证明太子的聪慧,也能为他累积一项成绩,可太子如今已不像是早年间一样时时病弱,总要承担起一些责任来的。

    李治也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那便是他的头风病复发,到难以遏制的程度。

    到那个时候,他绝不希望朝中会是主弱臣强的局势。

    现在让太子开始接触这些军务,反而是一件好事。

    李治有这个自信,他的太子总不会到谋反的地步。

    想想弘儿当年还因听到商臣弑父之事而拒学《春秋》,更让他笃定于这一点。

    他便只补充了一句:“让贤儿也跟着一起去吧,权当长长见识了。”

    算起来李贤和安定一个出生在年头,一个出生在年尾,还得算是同岁之人,结果就因为阿菟太能折腾出事端,愣是像比李贤大上不少。

    这都叫个什么事。

    上次贤儿跟着阿菟混,直接来上了一出就地打滚,现在有必要让他跟着太子再多纠正纠正行为。

    “我怎么觉得,陛下像是在背地里说阿菟的坏话呢?”武媚娘留意到了李治的神情,出声调侃道。

    李治连忙端正了面色,做出了一副与己无关的样子。

    武媚娘显然没有揭穿他的意思,只是继续说道:“此外还有一件事,想征求一下陛下的同意。”

    见李治点头,她道:“阿菟在离开洛阳的信中提到过,她向太史局那边定制过一件航行所用利器,当时我们传唤太史令,他对于阿菟自己也要出行之事全不知晓,倒是对那航海罗盘推崇备至。这次的来信中,阿菟又提到了一次。”

    李治回忆了一下前头看到的那封书信,发觉确实是武媚娘所说的那回事。

    “我还是觉得,之前对它的关注是不是少了一些,此物的前景也比我们想象得更大。”

    武媚娘是很相信李清月的眼光的。

    她也比李治对于女儿的行动知道得更多些。

    最让她确定女儿眼光不凡的,就是她将孙思邈的弟子刘神威带在身边,却将其教成了个制造祥瑞的专家。

    那她给李淳风提的意见,可能也没那么简单。

    早前她和陛下都操心于女儿的去向,却忘记了听李淳风解释于那个罗盘,现在是不是该当将其提上日程了?

    李治恍然,“让太史令来一趟吧。”

    正好他也要问问李淳风,今年后六个月有无特殊的气象变化。

    于是在第二日,就陆续有几辆车马离开了洛阳城。

    元恪奔赴河南道。

    宣读圣旨的使者前去见王方翼。

    卢照邻和王勃被以闲着也是闲着的理由打发去了海州。

    当然,正式一点的理由是,他们可以一边在沿海等到公主回返,一边负责督办开采白水晶矿,以满足第一批航海罗盘的制作需求。

    最后离开洛阳的,便是李弘和李贤。

    按照李治给他们制定的计划,他们将先从洛阳周遭的许州开始走访。

    数年前,李治曾经在此地举办过阅兵,现如今则由太子在秋季来临之前再行检阅一番。

    李弘在端坐于马车之中的时候暗暗下定了决心。

    上一次他被阿耶留在长安监国,却因为屡屡哭闹而被接了回来。哪怕阿耶没有明言,李弘也能猜到,父亲对此必定是有些失望的。

    所以这一次,他绝不能再有失误了。

    刚想到这里,他就见弟弟往前一倒,将下巴搁在了车中的案几上,“阿兄,你不是近来还在修编文集吗,为什么还要被派出来视察府兵军营啊。”

    他想了想,还是将后半句话给吞了回去。

    那就是——他为什么也得来呢?

    李贤他怎么想都觉得,这京畿之地的府兵跟他没有一钱关系。

    如果说,太子阿兄是因为将来迟早要接过父亲的班,这才需要得到这样的历练,那他其实是不必这么折腾的对吧。

    而且非要说的话,他遥领的是雍州牧,而不是洛州牧!

    他以手扇了扇风,“这种天气就应该待在屋中,吹着冰鉴扇出来的冷风,吃着酥山,听着新编的乐曲,哪里是出来游荡的好时候。”

    “若是我会骑马的话也成,”李贤不无羡慕地指了指外头,“骑马之中总也有点风扑面而来,到时候还能在众多将士面前策马巡视,看起来也要气派得多,可现在我还没学骑马呢……”

    李贤叹了口气,朝着李弘问道:“阿兄,你不热吗?”

    热自然是热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