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周]问鼎: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武周]问鼎》 60-70(第7/25页)



    他能做的,应当还是一件基础的利民之事,以便让周边各州知道,他这位新长史已然上任,打算在此地与众人和睦往来。

    综上分析之下,李清月给他选定了这个落脚点。

    那就是医!

    除却长安有太医署、尚药局和药藏局外,归属于“上州”门类的州府中,部分也拥有医署机构。

    由博士和助教负责主要的医疗救治,学生则一边向前面二者学习,一边在州境内巡查治疗。

    但能执行起来这一点的“上州”,反正不包括他们目前所在的益州。

    所以段宝元完全有凭据去做这件事。

    而以李清月看来,他能做的事起码有三件。

    第一,在他所督辖的各州各县中,将《本草》、《百一集验方》、《金匮要略》、《千金要方》四书各自抄录,以备查阅之用。

    第二,将孙思邈弟子刘神威礼聘为益州医署博士。由他先带出一批能用于应急诊疗的弟子。

    当然,这个益州医署博士的人选可以按照半年为期限进行轮换,也可以避免主持之人学艺不精带来麻烦。

    孙思邈自己都说了,得到他真传,还能有高尚医德的弟子足足有十二人。那在益州州府为其开出礼聘薪资,又是意在救民的情况下,这些人应该不介意来轮换一下的。

    李清月指着这两条又补充道:“这两者应该足以弥补掉孙神医本人暂时不在东阳县居住的影响了。”

    段宝元追问:“若如此的话,公主打算如何交代孙神医本人的去向?”

    李清月其实也清楚,她偷偷入蜀这件事情,等到人都回去了之后肯定是瞒不住的。

    那也好,既然是要给她、给阿娘一起刷名声,就不必介意在有些事情上再多添一些笔墨!

    她果断答道:“就说神医在为那羌人豪强诊疗完毕后,折返回东阳县的路上途径成都,正好遇上了为皇后求医的安定公主和才来上任的益州长史。经由公主的诚恳请求,孙神医决定先往洛阳看诊,但又放心不下益州的病患,因此说服了益州长史在医疗上费心劳神。”

    李清月越说越顺,“咦,这好像还能算是一出借势呢。”

    上一次在洛州,她们借的是贾敦颐的势,这一次则是孙思邈。

    段宝元呆愣地琢磨了一番李清月话中的意思,发觉真如她所说的那样,竟是还能给他这个益州长史脸上贴金。

    他连忙朝着那文书的下一条看去,就见那同样是一条很有可行性的策略。

    她说,天下各州其实都有采药制药的专员,但事情办得都不大好。

    以益州为例,因为此地没开办医署的缘故,本应当留于州中取用的部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剩下的部分本该用于上贡给朝廷,也就是用于太医署的备药,却总以路途不便为由少有送达。

    按照李清月的意思是,这部分完全可以改动发扬一番。

    要知道,在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之中,可是有相当一部分玉石部和本草部的药材,就生长在那益州山谷之中!

    这里完全可以作为一个药材基地。

    倘若一时半刻之间,因益州的田地还被把持在豪强手中,川蜀人口又不足,难以在田地耕作上做出长足的进度,倒不如先试试收拢此地的药材。

    先由益州官府对草药进行收购,而后将这部分草药运送到洛阳,为洛阳行将筹办的医疗事业添砖加瓦。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李清月说道:“这还能算是为一部分益州百姓提供了营生手段。”

    “归结下来,你要做的就只是开医署、传医书、收药材而已。”

    “而且——”她想了想又补充道:“药材往来于益州和洛阳之间,还能随时将此地遇到的麻烦上报于中央,对你来说应该是一件好事吧?”

    段宝元几乎不需要多加思考就能得出这个问题的答案,“是。”

    当然是!

    身在益州都督府这种地方,最怕的还真不是和当地交流不畅,而是只能单打独斗作战。

    像是上一任长史怎么说也是迎娶了公主的驸马,在身份上就和寻常官员有些区别,可段宝元就没有这个优势了。

    现在借助着这条采购药材的通道,将此地和洛阳之间的联系打通,他若真遇到了什么麻烦,还能来得及求援!

    光是这一点,就值得他将这个医疗制度给彻底建立起来。

    也正如公主所说,如此一来,无论是因为他给百姓额外提供了一批工作岗位,还是因为他救治了当地百姓的性命,都能让他尽快融入此间。

    这其中的开销,因为药材的采购能自洛阳拿到,便起码削减了一半。

    剩下的部分,他若还不能凭借自己本事拿到的话,那他还当什么官啊。

    趁早回家躺着算了!

    他一把将那几页纸全给抱到了胸前,如获至宝,“公主所说计划当然可行,我就按此法来办了。”

    这么一看,孙思邈这位神医是真好用啊,人都要去洛阳了,还能在益州地界上继续发挥余热。

    光是冲着这一点,段宝元就觉得,他得把孙思邈的弟子给供起来。

    不不不,应该说,他要对孙思邈的弟子以礼相待,然后将孙思邈给供起来。

    如果可以的话,他其实想把安定公主也给供起来。

    李清月敏锐地察觉到了他那奇奇怪怪的眼神,眉头一挑,“你在琢磨什么事情?”

    段宝元连忙板正了脸色:“……我在想,应该在何时将此消息公布出去。”

    他这会儿已将被卷宗淹没的无措感完全丢在了脑后,只剩下了大办一场的动力。

    李清月无奈,“你总得等到我们那套说辞之中,神医医治那位坠马的病人回来,才能有《孙神医劝谏段长史》这出戏码吧?”

    他着什么急啊。

    “啊对了,还有一件事。”李清月补充道,“孙神医的弟子是不是愿意留在蜀中,并没有被询问过,这件事就劳烦段长史去说了。”

    一来,李清月并不希望再让更多人知道她的特殊之处,就不必多跟那个被她骗去送野猪的神医弟子说话了。

    二来,这到底是段宝元在益州的政绩,她再多插手也有些不便。

    起码在关中那头,她最多也就担负着一个孝顺的名义,也就足够了。

    但让李清月有点没想到的是,终究还是计划赶不上变化——

    数日后,在孙思邈的药庐被一队精锐的兵卒所把守的情况下,李清月跟着孙思邈进入了药庐之中,所去的正是他用于提炼硫磺的丹室。

    在外头围观的村民并没能看到那位前来邀请孙思邈的安定公主是何等模样。或许比起皇室公主,对这些村民来说更要紧的还是州府刚刚下达的几条诏令。

    而对于已经行入屋中的李清月来说,她既已将计划交给了段宝元,她更关心的就是那伏火硫磺法。

    按照孙思邈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