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140-150(第21/23页)
长青点头拱手算打招呼,然后大快朵颐起来。
裴长青:“我给你们拌个凉皮吧。”阿宁和娘都不在家,他就负责招待客人了。
顾千里:“那就有劳二郎了。”
裴长青给他拌凉皮,顾千里就坐在桌前跟他叙旧,顺便空口吃了个变蛋。
这蛋黄腌得跟芝麻酱一样会流淌,吃起来格外香。
韩方瞅着裴长青切青瓜丝、夹绿豆芽、舀油炸豆儿,立刻表示二郎你多做一些,我也想吃。
为了早点到豆腐村,头儿丢下后面的马车跑得飞快,要不是爱惜马,他估计能把马蹄子跑冒烟儿。
韩方就饿得不行。
很快沈宁、裴母一起回来,热络地跟顾千里和韩方打招呼。
韩方发现这家人真厉害,以前在一起也不见多殷勤,但是数月不见人家半点不生疏,对他们特别热忱,不让他们有丁点儿陌生感和不自在。
就让他们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韩方就觉得他和头儿对裴家掏心掏肺也值当了,一点不亏。
裴母对后面回来的小珍珠和小鹤年、宝儿几个喊道:“去河边儿拔点嫩蒲芽,给你们顾伯伯韩叔叔做个去火菜吃。”
蒲菜是香蒲的嫩茎,能清心泻火,清热除烦,消除血液中的热毒,很适合风尘仆仆的顾千里和韩方。
今年从春天开始吃到现在,再过些天就没的吃了。
根本不用几个孩子去,二蛋等孩子听见就去办了。
很快他们抱了一捆嫩蒲茎回来,又帮着清洗干净交给裴母。
他们也不打扰裴长青一家跟客人叙话,都去管自己上课、做实验、守试验田了。
裴母和沈宁做了蒲菜鸡蛋汤和火腿炒蒲菜给两人败火,然后大家坐在桌前聊天。
顾千里告诉沈宁和裴长青一个好消息,“陛下对这个玉米和油葵很看好,打算让王建忠继续出海,多换一些作物种子回来培育。如果你们有合适的商品,也可以交给我和王建忠带去海外贸易。”
小珍珠惊喜地看着顾千里,“顾伯伯,你要出海吗?”
哎呀,好羡慕好羡慕!
她对海外贸易没有概念,也没什么兴趣,毕竟小孩子么,但是她对出海有一种模糊的认知,觉得那是非常有趣的事儿。
爹娘曾经说过海外如何如何,之前萧先生和阿恒写信回来也说了江南、岭南海外船队的事儿,冯彬来送种子的时候也说了一些。
这都很勾引小珍珠的兴趣。
顾千里自然知道小珍珠的心思,他笑道:“对,出海是非常危险的事情,需要武力保护。你现在还小,要好好学功夫,等你长大了就让你负责一条船。”
宝儿:“顾伯伯,还有我!”
顾千里笑道:“你给姐姐做副手。”
宝儿小胸脯一挺,感觉自己已经是大副了。
小鹤年的脑瓜儿已经开始高速运转,他要在爹娘的指导下早点把蔗糖脱色手艺研究成功!
这样到时候让顾伯伯带着雪一样的白糖出海贸易!
因为激动,他小脸都染上了红晕。
顾千里以为他也想呢,便画大饼,“阿年也可以负责一条船。”
小鹤年:“顾伯伯,你们有几条船?”
顾千里:“……”
不好意思,我们目前一条船都没有,只是以私人发财的名义跟着别家商队出海做生意。
他继续画大饼,“有陛下支持,我们早晚可以再现先人气魄的。”
曾经朝廷有长达四十四丈,广十八丈的大宝船,有数万人、几十条船的商队,可惜后来湮灭在朝廷争斗中。
现在皇帝想光明正大地让朝廷重开海路几乎是不可能的,朝廷不会允许再花那么多钱造船,毕竟北边儿战事一直没停呢。
他只能用私库里的钱扶持王建忠等人随其他商队出海,几年下来如果能买上两条船都是非常好的了。
小鹤年略一沉吟,“顾伯伯,朝廷不是有海禁吗?”
他跟师兄聊天的时候说到过海运、海外贸易,因为爹娘私下里会说海外贸易利益巨大,是极好的聚敛财富的途径。
师兄说朝廷有海禁,但是也没多说,因为师兄还小,也不懂朝廷决策上的事儿。
顾千里对裴长青一家毫不设防,这毕竟是皇帝和萧先生信任的人,而且通过接触他也肯定这家人是心向朝廷而非某个大臣、大家族的。
即便和谢恒交好,他们也没流露出半点要巴结谢相爷的意思。
他们敬重皇帝,希望皇帝长命百岁,却也是为了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皇帝说这种纯粹的人很少了。
皇帝也不想要家奴,他只想要贤才。
顾千里就给小鹤年讲他知道的海禁。
最初海禁是为了稳定政权,以防前朝余孽、倭寇等和内地勾结,扰乱刚刚建立的政权。
后来就是某些大臣觉得朝廷宝船出海,只是为了宣扬国威没有实质好处反而给朝廷和百姓带来了沉重负担,便集体逼迫皇帝重开海禁。
可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些文官集团只是拿着百姓当幌子而已,并非真的减轻百姓负担才开海禁不再下西洋的,因为朝廷的宝船停止海外贸易,他们各大家族的船队却兴盛起来。
他们的海禁只禁民间出海,却不禁他们自己。
各大家族的船从泉州、福州甚至金陵出发,去往东洋、南洋、西洋,盈利巨大。
这等于他们自己独占巨大的海外利益。
江南、岭南等地有些大家族比皇帝可富有多了。
小珍珠:“他们的船没有原来朝廷的船大,也没有朝廷的水师厉害,所以就打不过倭寇了吗?”
倭寇这个词儿小珍珠听不少人说过,谢恒、谢掌柜、阿鹏、陆典史以及顾千里,甚至宫嬷嬷水嬷嬷都说过。
听说几十年前还有倭寇妄图从他们这里登陆呢,只不过后来都被消灭了,现在又蠢蠢欲动。
顾千里了解裴长青、沈宁以及孩子们,知道他们好奇心重,喜欢收集信息,但是从来不会乱说。
他就给他们讲自己知道的倭寇。
百年前的前朝末年,东南沿海以及南边儿海域确实活跃着一批东洋倭寇,纯纯的东瀛人,他们妄图登陆占领沿海地区,后果自然是被消灭。
后来的倭寇、海盗成分就很复杂了,东瀛浪人是少数,大部分是大庆出海的人。
自打朝廷打击民间出海,民间船队便偷偷出海,期间被捕、没收船队的不少。
为了报复他们就私下里组成了反对势力,自己出海贸易的同时打劫其他大家族的商船。
后来发展到以打劫为主,成了臭名昭著的海盗。
朝廷不承认他们的大庆身份,统称为倭寇。
顾千里道:“真正的东瀛人不足为惧,他们顶多百十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