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文中的路人甲: 160-18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年代文中的路人甲》 160-180(第24/29页)



    符合标准的知青们,在这个时候都积极的走动,九大队的许诚也一样。

    况叶也从他人的口中知道了他这段时间的大致动向。

    这次招工的名额不少,整个丰水公社有二十个。

    听到这么多个招工名额,他也相当的吃惊。上一次才两个,这次二十个是在有些超出况叶和一众知青的认知。

    就是城里招工,除了那些新建的工厂,或者要扩大生产线的工厂,一般的工厂一次性都不可能放出这么多招工名额。

    更何况,这还只是在一个公社的招工名额,据况叶得到的消息,整个安琼县城的公社,每个都得到了不少的名额,整个县城加起来,都快有一千出头的名额了。

    许诚他们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在惊喜的同时,由有些不确定。

    为此,找人打听了其中的一些消息。

    况叶也和许诚等人一样,也有些好奇能有这么多名额的原因。

    最后得知,这次招收的工人主要是铁路工人和相关的生产线的工人,需要的工人直接是以万作为单位的。

    目前省内有一个连接临省省会的铁路项目,需要大量的人手。

    所以才有了这次相当夸张的名额数量。

    知道这个原因,况叶就不怎么奇怪了。

    这个时代修建铁路,先进的机械国家也用不起太多。在这个时代每一条建成的铁路,其耗费的人力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

    二十个名额,丰水公社这次符合招工标准的人,大致有五十人。

    不到三个人竞争一个名额,比起四月份的那两个名额,有八十多人竞争,这激烈程度降低了不是一点半点。

    而这个岗位对身体素质要求比较高,五十人中有不少连体检这关都过不了,竞争强度又再次降低。

    再排除一些政治审查不过关的,一些在下乡插队期间表现不好的,竞争就更小了。

    最后二十个名额,公社这边没用和上次的会议表决。

    而是按照前边的那几个条件,筛选一番后,直接选出了二十个人。

    许诚就在这二十个人之中。

    确认了这二十个名额,时间也已经来到十月中旬,况叶和九大队对的其他几名知青,在恭贺了获选的许诚之后,不久后就送他离开了九大队。

    许诚和另外的十九人,和之前两名知青一样,先到县城和其余的人汇合,不过这次就没有培训,直接被送汽车送走了。

    这一次招工,直接让丰水公社的知青离开了约七分之一,留下来的知青们也人心浮动。

    况叶所在的九大队也是如此。

    队里的知青,加上他和陈繁仪,原本有八人,如今许诚离开,就剩下七人。

    除了新来的罗佳和王月兰,其余的都下乡满了两年。

    况叶、陈繁仪、以及周光旭,对于许诚的离开,到没有什么不甘的情绪。毕竟他们三个人,目前都没有离开此地的打算。

    罗佳和王月兰,因为还没下乡满两年,虽然羡慕许诚离开,但也知道现在轮不上她们。

    姜雨和朱静却不一样,她们在最开始的时候就因为性别不符合这次的招工标准被刷下来,一想到这心中就很不是滋味。

    但招工的要求如此,两人也无法。

    难受之后,只能重拾心情,期待下一次招工的到来。

    不过许诚离开后,知青宿舍的就只剩下周光旭一个男知青,其余的四人都是女知青。

    性别比例严重失衡,一时间生活上有了很多的不便利。

    况叶一次采药的时候遇上周光旭,两人聊了一小会儿。

    因为这些不便利,周光旭甚至有搬出知青宿舍的想法,但最终考虑一番后还是作罢。

    他和周岩柏的关系,虽然没有在队里公开,但其实很多队员都知道,只是不说而已。

    但要是他搬出来和周岩柏他们住一起,就太明目张胆了,不利于他以及周岩柏三人维持难得的平静生活。

    周岩柏和其妻子吕兰生,以及刘存厚,毕竟是下放到农村接受劳动改造的。

    他们如今的政治身份,让他们极易被人攻讦。

    九大队这边不折腾三人,甚至还尽量照顾,已经是队里尽力了。

    要是太明显的偏颇,一旦被人发现,九大队的大队长等人怕是不好过。

    考虑到这些,周光旭就不可能搬到其外公周岩柏现在的住所。

    况叶这边,到也是一个选择。

    但况叶住处,现在已经是他的私产,并不是大队上的公有资产。

    周光旭想要住这里,就得征得况叶的同意才行,思考了一番后,他就放弃了这个相法。

    除了以上两个选择,还有另外一个选择。

    那就是他单独一个人住,反正最开始九大队给知青安排的安置房屋,现在还能住人。

    不过一个人住,事情都得一个人做,这其中消耗的精力更是不少。

    最后,周光旭两相对比,还是放弃了这想法。

    相比现在和姜雨她们住在一起的不便利,一个人住的难处更让人难受。

    而且知青宿舍的修建,所用的资金还是从他和姜雨等四人中的安置费中出的。

    搬离知青宿舍,显然划不来。

    周光旭现在的烦恼,况叶听完后倒是能理解。

    除了周光旭和姜雨她们因为性别不同,生活上的一些不便利,比如有些话题周光旭必然会被排除在外。

    还有一件事是让其有搬出来的想法的原因,这个时代时人的观念中,男女大防还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知青宿舍如今性别比例不平衡,必然会招来一些闲言碎语。

    这让况叶想起当初,张友岁和陈繁仪下乡的时候,当时住宿的安排。

    如果不是陈繁仪本来就出自陈家,一开始住在了其堂叔家,大队长这边必然会给她另外安排住处。

    许诚离开后,知青宿舍的几人,心思浮动了一段时间,也就平息了下来,期间也没有影响上工这些事。

    况叶察觉到几人的状态变化,对几人的感官倒是再提升了一番。

    这段时间其他生产大队的知青,也因招工落选心态变化不小,其中有和周光旭他们一样,再怎么也没影响干活的;但也有破罐破摔,上工都不积极的。

    第178章

    等到这次的招工影响逐渐淡去, 时间也来到了十月中旬。

    下了许久的秋雨,也终于停歇,九大队的队员们忙着收获地里的红薯。

    尽管八月初,在雨后及时抢救了地里的红薯, 也做了一些善后的处理, 今年的红薯还是不如往年正常的产量。

    红薯藤哪怕是经过控旺, 也还是长得非常茂盛, 而地下的茎块比往年要小。

    红薯藤一部分可以晒干食用, 一部分可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