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灿烂人生: 140-15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八零年代灿烂人生》 140-150(第8/14页)

之后并不能立刻进入制麦环节,而是需要经过大约6到8周的贮存 ,让大麦度过休眠期, 从而具备发芽能力。现在大部分厂家的制麦车间基本都是箱式地面散存的方式, 但酿酒总厂不同, 他们是全省第一家采用立仓贮藏的厂家。

    立仓贮藏更科学, 也更先进, 能采用机械提升, 也能自动控制温度和湿度, 大大提升麦芽品质。现在胡巧英这边很快会有资金到位,林思危觉得,不如直接上马立仓, 淘汰旧技术。

    梁金声现在非常有“专家”自觉, 他也认为林思危的想法是对的。

    设备不难买,吴山海一个电话自然会有省内的同行帮忙介绍,但需要去隔壁城市订货时, 梁金声却面露难色。

    吴山海想的是,既然现在他们两个主管厂里的设备技术, 那他和梁金声去订货当然顺理成章。

    且出差也不会亏待他。

    小林老师虽然平时对他们要求严格,但在这方面却一点都不抠门。可梁金声还是不愿意出差,说做什么都可以,但每天晚上必须回家。

    林思危听闻,便让庞建萍去问原由。

    说起来庞建萍如今倒也是里里外外打理得井井有条。她做事细致,管内勤极好;脾气也好,厂里这些人有什么困难啊,困惑啊,开心啊,都愿意来跟她说。

    谁让小林老师太年轻,且工作也太忙呢。

    庞建萍得知,倒也不大张旗鼓,端着茶杯来到制麦车间,在忙碌的梁金声身边站定。

    梁金声刚刚纪录完一组数据,抬头就望见庞建萍笑眯眯看着他。

    “庞会计什么事?”

    “没什么事,刚给同学们布置完任务,闲了,随便走走。”

    “哦。”梁金声脱下手套,走到工具箱边喝水。他每天一早过来,总是泡上浓浓的一杯茶,原本雪白的搪瓷缸内壁厚厚一层茶垢,已经看不出本来颜色。

    他手指一搭上茶缸,轻轻“咦”一声,问:“庞会计帮我倒的水?”

    茶水是热的。

    庞建萍笑道:“刚刚看见你茶缸都快见底了,就顺手帮你倒上。”她指指工具箱边的热水瓶,那示意是很方便,并不是特意为止。

    “不过啊,也见不了底,你茶叶放这么厚一层啊,水都喝光了,茶叶还有小半杯呢。”

    梁金声笑道:“这样味道浓。”

    “不怕睡不着觉啊。”庞建萍又问。

    “浓茶么就是提神的啊,我晚上又不喝,就白天喝。”

    “怎么了,怕上班打瞌睡啊?”庞建萍笑道,“梁师傅你晚上做贼哒?”

    晚上做贼是晋陵的一句俚语,形容晚上不睡觉的人,倒也是没有恶意的一句玩笑话。

    没想到梁金声倒是呵呵笑了两声,笑得颇有些惭愧:“也差不多就是做贼。我家里有人要照顾的。”

    “啊?”庞建萍觉得自己可能碰到了真相的边缘。

    “梁师傅你负担很重啊。”她故意没直接问。因为大概率梁金声说需要照顾的,并不是家中老人,照顾老人天经地义,并没有什么说不出口。

    “重的啊。所以我们厂谭科长跟我说,粮校这边想找人,问我愿不愿意,我马上就来了,毕竟能多拿一份工资,减轻一点家里的负担。”

    “那谭科长肯定也是了解你家的情况,才会一下就想到你。”

    “是的。谭科长人挺好的。”说完,梁金声好奇,“你认识谭科长?”

    “不认识。”庞建萍捂嘴笑了,“不过我听出来了,应该是以前你们酿酒总厂的人,介绍你过来的。”

    “嗯。”梁金声点点头。

    庞建萍轻声道:“照顾人最难,比上班难多了。梁师傅你要有什么困难就跟我们说,大家可以一起想办法的啊。”

    梁金声扯了扯嘴角,也算笑过了,但笑得特别勉强。

    “还好,也算不上什么困难。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自己想办法熬过去。”

    庞建萍见他不肯说,也不追问,只点点头:“都是这样的,熬过去就好了。不过……”

    她顿了顿,继续道:“有时候也需要人帮忙的。我要不是小林老师帮忙,可能就熬不过去了。”

    “哦?”梁金声顿时好奇了。

    他们来这里上班也有段时间了,却从来不见庞建萍回家,她白天上班,晚上就住在厂里,好像没有家人似的。

    庞建萍道:“我是个没人收留的,婆家不要我,娘家也不要我。是小林老师收留了我。”

    “小林老师……还管这些?”

    庞建萍笑道:“是不是平常看她风风火火的,以为她不近人情?”

    “不不不。”梁金声赶紧摇头,“我看她也就是个小姑娘嘛,那么年轻,以为她只管生产,不会管这些琐事的。”

    “才不是。小林老师啊,就是吃相不好看。其实特别仗义。”

    听庞建萍这么说,梁金声心里有点活动了。

    说实话他也想拿出差补贴,一天五毛钱补贴,快赶上半天工资了。

    “小林老师上午还跟我说呢,说梁师傅不肯出差,是不是家里有什么困难啊。”

    梁金声垂头,沉默片刻,道:“儿子离不了人。”

    “他怎么了?生病了?”庞建萍关切地问。

    她的真诚终于让梁金声放下了防备。梁金声长叹一声,仿佛叹尽半世悲凉。

    “傻的。”梁金声只说了两个字,头又垂得更低了。

    这倒让庞建萍始料未及,一时不知该如何安慰,下意识道:“梁师傅你太不容易了,应该照顾很多年了吧?”

    梁金声点点头,倒也没流眼泪。

    二十多年了,他早就接受现实,不会再为这事流眼泪,只是偶尔提及,总还是会内心痛苦。

    “他小时候还好带,现在成年了,老是晚上不睡觉。他妈经不起他折腾,晚上我就让他跟我睡,这样他妈晚上就能睡个全觉。”

    “怪不得梁师傅你要喝这么浓的茶,还真是晚上睡不好,怕白天打瞌睡啊。”

    “是啊,这些都是调试的机器,一点差错都不能有,不能打瞌睡啊。”

    “那我去跟小林老师说,梁师傅,你不管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有什么困难真的要跟我们说。不然你看,还以为出差费给少了,你不乐意呢。”

    “那怎么会。”梁金声赶紧解释,“家里少个劳动力,那小子吃倒是真能吃,我只要能赚钱就行,哪会赚多赚少啊,实在是不方便。”

    “嗯,我知道了。小林老师一定可以理解的。”

    小林老师当然能理解,不仅能理解,还非常同情。

    看来这位多年兢兢业业的老劳模、老骨干,真正是克服了太多困难才走到今天这步。

    她给谭向梅打了个电话,确认梁金声家的情况。

    这才知道梁金声是老来得子,快四十岁才生了这么个儿子,本来一家人兴奋得不得了。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