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大清反骨仔[红楼]》 120-125(第11/14页)
钗也在乌林珠不客气的态度下,有了几分不太好的预感。
“世人都说外甥肖舅,又说娶妻娶贤,相亲品舅兄,便知新娘家风教养。”不等宝钗多想,乌林珠便非常直白的告诉她,“日前,当今听说了薛蟠的事后便令人彻查二舅舅往日行事。若有不妥,定然会影响二舅舅仕途。
前儿在宫里,皇后娘娘还替你惋惜了一回。说是再好的姑娘摊上这么个不省心的哥哥,也是前程尽毁。不光是担心姑娘的庭训规矩,也是担心这样的母亲教养不好子女,再生个肖舅的外甥,最后生生拖累了夫家阖族。”
众人心忖:有那么严重吗?
那谁知道呢?
乌林珠确实是在危言耸听,信口开河。但这事她敢说,就不怕四爷和皇后知晓了拆穿她。但可以肯定的是不管王夫人和凤姐儿如何热情相邀,经了这一朝,薛姨妈母女都再不会住进荣国府了。
←_←
将薛家母女的脸扇肿后,乌林珠又神色一变的让人去将薛姨妈和宝钗扶起来,还一脸好姐姐样的朝宝钗招手,拉着宝钗与她同座正面大榻。
“好妹妹,你也莫要羞恼。你虽受嫡亲兄长所累,但咱们却是知道你与你哥哥多有不同,再做不出那种欺男霸女的恶事来。”一边笑眯眯的拉着宝钗的手,一边亲切自然的说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只要你行得正,坐得端,旁人又如何看不见?来人,将我给宝丫头带的见面礼拿上来。”
宝钗小心打量了乌林珠一眼,一边肯定了贾家上下对乌林珠‘喜怒无常’的评价,一边又闹不明白乌林珠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听说你闺名叫宝钗,便想着送你一套钗,又想着这样的东西你不知道有多少,又觉没什么意思。正好昨日内务府送了一匣子上好的纱堆宫花,我瞧着这宫花也有几分意趣,便挑了十二对带给你。”
原著里薛姨妈拿出十二只宫花出来送人,还说宝钗不喜花呀粉呀的。然后缺损没边的乌林珠便让人挑了十二对(24只)她不喜欢的宫花出来,也用大盒子装了,这会儿一股脑的送给宝钗。
一时,宫女捧了个内造的黄绫盒子过来。宝钗见状又连忙从榻上起来对乌林珠行礼谢恩。
等宝钗谢完恩,乌林珠仍旧拉着宝钗同坐。一边笑着问宝钗家常都做什么,平日里都读什么书。
一问一答间,仿佛之前的尴尬都不曾发生过一般。
然而说着说着,乌林珠似是又想到了什么,脸色陡然一变,转头看向凤姐儿:“将客院的丫头都撤回内院,再叫人盯着宝玉叔侄,若出了什么事,看我能饶了哪个。”
让人将客院的丫头撤回内院,是防着薛蟠对贾家的丫头做出什么恶心事来。而让人盯着宝玉叔侄,则是防着薛蟠因着城门口的事想要报复宝玉。
话不用说得太明白,却也让屋里不少人都变了脸色。
被乌林珠拉着手,一副亲密姿态坐在那里的宝钗:“……”
低头寻找地缝的薛姨妈:“……”
怕儿子无辜受牵连的李纨攥紧了手中的帕子,担心宝玉的王夫人也将各种不满不赞同的眼神从乌林珠身上转移到了薛姨妈那里。
而其他人想到薛蟠上京前就因为跟人抢丫头犯了人命官司,再看薛姨妈和宝钗时,眼底也都生出几分挑剔和疏远来。
尤其是满屋的漂亮丫头们,这一刻竟都莫名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悲愤。
就在荣庆堂内一片尴尬的时候,尤氏和秦可卿过来了。
不管乌林珠回不回来,她们都会过来接荣府女眷去隔壁。因乌林珠要回来,婆媳两个还特意晚来一会儿,给荣府留出与公主闲话家常的时间,这才掐着点过来。
众人互相行了礼,又见她们婆媳来接,往常只会牵着迎春或是惜春同行的乌林珠却极亲热的牵着宝钗的手,一块上了停在垂花门前的马车。
谁特么还有心情赏梅看戏?
可被乌林珠这么一副好姐妹样牵着上马车的宝钗,却是没办法说出告辞不去的话。
上了马车,乌林珠才后知后觉的看向在马车下各种张罗的凤姐儿,“宝玉怎么不见?”
他可是今天这场大戏的主角,他若不在这里,警幻那出戏又要怎么唱?
凤姐儿怔了一下,随即回道:“宝兄弟一大早就跟兰哥儿去学堂了。”
宝玉不及三岁就得了乌林珠这么个好姐姐,他的人生再不似原著中那般只在内帷厮混了。
三岁去林家,四岁又从林家,哦不,准确的说是四岁从白马寺回到荣国府后,贾母自身难保,宝玉那块玉又不能起死回身,于是贾母顾不上摆宠溺人设,贾政被流放出京前后,乌林珠又给宝玉安排了个先生……宝玉就彻底与原著走向说拜拜了。
林如海耐心细致,老和尚循序善诱,先生又按乌林珠的意思,对宝玉采取兴趣培养式教学。几方努力下,倒让宝玉对读书这事并不抵触。
数日前,从白马寺回来的第二天,宝玉便带着给乌林珠的土仪去了雍王府。姐弟俩不光一起吃了顿饭,还说了不少话。
二房嫡庶之争如火如荼,贾政因恨乌及屋,就差对宝玉来个杀子证道了。
哪怕有先生陪伴左右,但书总是要读的。若是不去学堂读书,贾政每天都会将留守在家的宝玉当成消遣提到跟前打骂一回。
所以不跟贾兰去景山官学,就得像贾环贾琮那般去贾家族学。
宝玉都没怎么纠结犹豫一下,便与贾兰结伴去景山官学了。
不是宝玉知道自家族学有多糟糕,而是不想天天面对习了贾政和赵姨娘一身习性,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贾环……
景山官学是内务府下设的一所旗学,在这里读书的内务府包衣小孩们,将来都可以报考笔贴式入仕。
笔贴式也是朝.廷的正经官职,五品到九品不等。按简易难度和可操作性,考笔贴式绝对比参加科举更容易。
远的不说,只说宫里的小年糕和年羹尧的父亲年遐龄就是以笔帖式入仕,然后累官至湖广巡抚,最后又于康熙四十三年以从二品的湖广巡抚任上致休的。
可以说,乌林珠将贾兰和宝玉送到景山官学读书,就相当于送了他们一个举人的身份。
举人考进士入仕,官学的子弟考笔贴式入朝…就大差不差了。
话说远了,只说宝玉日日与贾兰结伴去官学读书。叔侄俩同进同出,不光彼此有了陪伴,还能彼此互相督促。
二人每日早出晚归,除了日常给长辈们请安外,竟极少在后宅女眷中厮混。
叔侄俩个昨日便听说了宁国府的赏梅宴,但二人也都不认为这赏梅宴跟他们俩个小子有什么关系。
好吧,不光他们是这么想的,府里上上下下的人也都是这么认为的。于是今早叔侄二人便和贾环一般,都如往常时辰起床,吃早饭,给长辈请安,然后便乘车去学堂了。
得了答案,一时被这答案弄囧了的乌林珠:“……”
就问宝玉没去宁国府赏梅,警幻会不会追到学堂去吧?
脑补了一回警幻为了拉皮条,不管不顾的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