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大佬的姐姐: 100-11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顶尖大佬的姐姐》 100-110(第9/17页)

,不容易,我这就搭把手。”

    张兰草:“我决定了,还是租个门面,做面条,这样更方便一些。”

    如果一直畏手畏脚,这店什么时候能开起来呢?

    包子能卖起来,面条就能卖起来。

    就是这批新买的卖包子的家具亏了,但女儿重要,亏就亏吧。

    庞娟就道:“你说的也是,现在是人少,等外乡人都回来了,你在这里摆摊,肯定要有人说的,还是要正经开个店才长久。前头大路上那家叫老半斋的面馆生意不错,你要先去尝尝味道,这条巷子里就是工农面馆,生意还不错,不过他家要等两天才开门,最迟初十开店。”

    张兰草也是这么想的,这里的人吃包子口味和玉城都不一样,面条也要看人家是怎么做的。

    “成,等中午我去吃尝尝。”

    庞娟又说:“对了,过了十五,幼儿园就开学了,到时候你把女儿送过去,你也能松快点。”

    玉城的小孩还都是到了6岁直接去念一年级,张兰草并不知道幼儿园。

    庞娟说:“就是老师带着孩子们,做游戏什么的,能提钱适应校园生活,不过收费不便宜,一个学期要20块钱,伙食费一天五分钱另外算,一个月一块钱这样。”

    张兰草没有任何犹豫:“去!”

    她要挣多多的钱,一直供女儿读书。

    包子陆陆续续卖到十一点,加上八宝粥,一共挣了2块3毛钱。

    张兰草有一点骄傲,这一年她在玉城扫大街的工资还是18块钱一个月,这边的工人一个月是35块钱。

    她一个人是能养活女儿的。

    做好收尾工作,张兰草带了小元元就去了大路上的老半斋吃面,最实惠的阳春面一毛钱一碗,咸菜面要一毛两分,辣酱面是一毛六分,最贵的是排骨面,要3毛钱一碗。

    沪市的菜色讲究浓油赤酱,面条也延顺了这一风格,咸中带甜。

    张兰草花了一毛两分钱点了一分咸菜面,有点吃不太习惯,她感觉还是辣口的好吃。

    但这里坐满了客人,难道是这种面才有市场吗?

    她看见也有人点的辣味面,对方脚上穿着皮鞋,那应该是经常下馆子的,但听口音又不是沪市本地人,坐过去问:“大哥,我这面是甜的,你那面是咸的还是甜口的?”

    “甜的,这是辣蓬蓬,沪市人不吃辣,唉,我是川市人,在这连油辣子都吃不到。”

    张兰草:“所以,外地人是吃不到辣,才吃甜的?”

    “是这样,这里的面馆都是这种口味,这家还算要好一点。”

    张兰草问:“那要是有卖辣味的面馆,小店,你愿意去吃吗?”

    “你知道哪里有啊?我去试试。”

    “我准备开一个。”

    “……”

    张兰草觉得,外地人远远比沪市本地人要多,就拿她租住的筒子楼来说,小隔间隔出来那么多房子,都是外地人住的。

    庞娟自己都说,这里很多外乡人,过年了,他们回去这里都变的空了。

    张兰草不觉得自己能比沪市本地人做的更正宗,那不如就做外乡人的生意?

    “妹子,你说个地址,我到时候一定去尝尝。”

    附近几桌都是外地人,也跟着附和起来,倒苦水:“这边什么都是甜的,吃不惯。”

    “大妹子,我也不爱吃甜饭,你只管开,我也去尝尝。”

    张兰草认真记下他们的要求,感觉自己的想法应该还是可行的。

    不过她晚上的时候还是去夜市看了看,这里做生意的小摊又多了几家,张兰草点了一份,也是甜口的,底汤应该是猪油和酱油调味的,没什么难度。

    连小摊贩都在迎合沪市本地人的口味。

    那她就做外地人生意吧。

    张兰草第二天就租了一家小店铺,她自然也没什么成本装修,地板和大白墙都能用,添置点做面用的东西就行了,大锅,灶具,还有就是桌子板凳和碗筷。

    她自然也舍不得花运费找别人运,把小元元托付给庞娟,自己骑着自行车一趟一趟往店里搬运。

    小元元就看见,她妈总是搬新的东西回来,她正是问题最多的年纪,不懂的就问,张兰草也耐心回答她,然后又要去买下一样东西。

    小元元很乖巧的跟她摆手,小腿却又追着妈妈的自行车:“妈妈,再见哦,元元等你回家哦!”

    张兰草不得不停下车:“只能在门口玩,走远了坏人会把你抓走。*”

    小元元迈着小短腿回到筒子楼的门口,还给自己画了个圈,一屁股坐在里面,摆摆小手:“妈妈,小元元好乖的,不和妈妈分开。”

    张兰草又要给她笑道。

    跑了两天,总算是把所有的东西置办齐全,能开业了。

    面馆都是中午才营业,张兰草不愿意女儿醒来看不见自己一个人哭,一直等到七点钟把女儿叫醒,穿好衣服做好早饭,嘱咐她只准在楼底下和小朋友玩。

    还是不能放心啊:“千万不能走哦,有陌生人要给你糖,那就是拍花子,要拐你的,你也不能走哦。”

    “嗯!”小元元用力点头:“元元只要妈妈,不吃!”

    张兰草一步三回头,但必需要挣钱,这时候租这个房子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庞娟家的孩子和唐元元一样大,现在都在一起玩,庞娟和她婆婆都有看着,再加上唐元元自己也是个很乖的孩子。

    这里菜市场也很近,其实去批发市场买更便宜,但张兰草不敢把女儿完全寄托在别人的身上,就近买好快速回来。

    她做面的汤底准备,卤猪肉,鸡架子烧制高汤,再和面干面条,一抬眼隔着玻璃就能看见女儿或是在路上,或是在店里玩耍。

    这时候已经初十了,来沪市打工的人已经陆续返乡了,她给饭馆起的名字是外乡人饭店,抱着沉重行囊的外地人看见这个名字都是一亮。

    总觉得这个饭店名字很亲切。

    沪市本地人的排外性很重,公交车,银行,房东,本地人的优越感处处彰显,工厂里的活又繁重,即便是饭店,这一年的餐饮人也是热衷追求本地人的口味。

    但沪市本地才多少人?外来人口又是多少人?

    没几个饭店是迎合他们这些外地打工人的,光是这几个字,就让人心里透着舒服。

    一问价钱,很实惠,阳春面八分钱,咸菜面九分,肉面一毛二。

    那就吃一次试试吧——

    作者有话说:我今天重新查了82年物价,发现和92年的物价相差特别大,前面几章番外的价格也改了。

    第107章

    棒骨熬的底汤,猪油炸的葱油,这个年代人的肚子里没什么油水,这对于底层的人来说就是一顿奢侈的美味。

    香!

    浇头好吃不说,老板娘还热情,话能说进人的心坎里:“我吃不惯甜口的面,就想做个咱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