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嫁给病弱将军后(双重生)》 70-80(第5/14页)
不过也许他的经验依旧没有错,只不过人心是很善变的,就算神佛也未必说得清。
于是他开始关照这个孩子。
杜毓文是个好苗子,做事专心,心无旁骛,又没有挂念,更何况这孩子聪明绝顶,又有过少时练武的底子, 想要捡起来也快。
正好可以解皇上一个燃眉之急。
当朝天子, 也曾经是他的学生, 不如说, 他当年就是李家家塾的先生,高良臣想, 他自认为不曾偏袒过谁,皇上大概也是承认这一点的, 所以现在依旧把他奉为帝师。
所以他当年也同样很关注皇上,自然也了解他。
高良臣感觉他有些急躁, 急着证明自己成为皇帝才是这个帝国最好的未来, 但是他在建国的时候并未有寸土之功, 这如何压宁王一头呢,他自然焦躁不安,急于用兵。
那么他必然日日夜夜都在盯着燕云河西一代,如果能收复那里, 那史书工笔上,他的武功应该不会多么亚于打下半壁江山的宁王了,甚至史学家会为尊者讳,说他当年开国时没有崭露头角是因为年纪太小,或者已然有宁王了,他便自甘学医,尽孝于堂前。
所以燕云如同一块吊在他眼前的肥肉,馋得他辗转难安。
高良臣叹了口气,他不知道为什么有点心慌,因为他知道,他有点太急了。
“夫物速成则疾亡,晚就则善终。朝华之草,夕而零落;松柏之茂,隆寒不衰。是以大雅君子恶速成。”他垂下眼睛,看着自己刚写好的字。
“夫子这字,越发的仙风道骨了。”简东山赞道。
高良臣笑了笑,他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觉得简东山有几分熟悉感,当然也有可能是此人是个活泼跳荡的性子,这满朝文武,没有几个他不能直接上去称兄道弟的。
“帮我找个好的裱糊匠来。”高良臣笑道,“我想裱起来,送给皇上。”
简东山笑了笑,??x?“好,”他说,然后他挑起了一根纤细的眉毛,看着内容,“夫子真是人闲心难闲啊。”
“皇上也算是我看着长大的了。”高良臣叹道,“我怕他犯错啊。”
“是啊,皇上一旦,”简东山没有说出犯错这两个字,“我们大家全都倒霉。”
高良臣伸出手来在他的额上弹了一下,“惯是油嘴滑舌,”他说,又忍不住叹气,“我老了,也不知道皇上还听我多少了,会不会嫌我烦,觉得我糊涂了。”
“你们也要多劝谏劝谏。”他说道。
“好好好。”简东山笑道,“听夫子的,我这个国子监祭酒一年到头顶多见两三次皇上,我肯定准备个四六篇折子,够不够努力。”
“好小子,跟我讨官呢。”高良臣笑道。
“学生可不敢。”简东山笑着说,“而且我现在也不走啊。”
高良臣笑了笑,“是啊,年轻人就该在国子监,在太学,在吏部呆呆,这样才会有志同道合的。”
“不过说道引荐。”高良臣出了口气,“我问你,你觉得,杜毓文那个孩子怎么样?”
简东山把玩着高良臣乌鸦镇纸的手顿了顿,“那孩子啊,长眼睛的人都知道,要么是大才,要么是大害。”
“是啊。”高良臣说,“说起来,你知道,为什么我们这些老御史都喜欢用乌鸦的东西吗?”
“御史台前乌夜啼。”简东山说,“你们和乌鸦有些缘分的。”
“嗯,”高良臣认真地说,“因为乌鸦能预兆吉凶,而且即使惹人厌烦,也要面刺君过。”
“那御史们若是都能像这样就好了。”简东山叹道,将乌鸦放了回去。
“为什么不能呢?”高良臣反问道。
“水至清则无鱼啊,夫子。”简东山笑着说。
“我希望,皇上能做个圣明天子。”高良臣最终说道,他扶着额,“罢了,那些事都不是老夫能心想事成的了。”
“你安排下去,我要试一试杜毓文那孩子值不值得我向天子引荐。”他说道。
“他才十七岁。”简东山轻声说,“若是明年高中了,才十八岁。”
“自古英雄出少年。”高良臣说道,“有何不可啊。”
“没有,”简东山说,“总觉得,这么小的孩子,就被拉到这个大泥缸里,有点不忍心啊。”
“不过他也没有别的活着的盼头了。”简东山马上又轻快了起来,“学生去安排了。”
只有最优秀的举子才有选入国子监的资格,而被选中的举子鲜有不来的,一是因为国子监可以提前接触同学和同榜,还能提前认识朝中的诸位大人,二是对于中进士来说,也是有颇多助力的。
在家中闭门造车,不如听这些真操实干的能吏干员一番点拨。
而今天也会有这样一场大课,今天这场,比从前的,更是非比寻常,因为这是明年春天春闱会试的出题前的最后一课,之后过了年,就要选出出题人,秘密出题了。
杜毓文得了个差事,简东山托他去买些麝香冰片之类的日用药材,这位祭酒大人一个月总是要差他到街上走走的,这是从他刚到国子监就开始了,杜毓文觉得此人的确是心细,希望自己多去去集市,沾沾烟火气,也少些胡思乱想,早点回归到正常生活之中。
他也不愿拂了这份好意。
也不得不说,这招的确有效,在人声鼎沸中穿过,感觉自己多少借了他们几分活气,好像对活着本身这件事多了些热情。
这次照例有一名同学陪他。
“今日里不知道是哪位大人来上课呢。”同学说道,“我们正好吃个早午饭,买了药回去,然后睡个午觉,就去上课。”
杜毓文笑了笑,“听起来是挺好的。”
当日里的那位同学是岭南人,对早午饭颇为钟情,拽着他去了岭南会馆,说全京城的馆子,还这里最有家乡味。
“等到什么时候,一定要去岭南玩。”他热情地说,“我们那边的荔枝都是成框吃的。”
“唉,这么奢侈的么?”杜毓文附和道。
“运不出去的那部分,”同学笑着说,“你说,若是不用戒备着胡人了,到处哨岗盘查的不那么严了,你们全都去吃。”
“那你就没得吃了。”杜毓文也笑了。
“我吃不吃也没那么重要了。”同学对着小二叽里咕噜地说了一串岭南话,然后拿起了一边的酱油来嗅了嗅,“还是那个味,我放心了。”
“润州离京城还蛮近的。”同学感慨道,“你应该,”他方想说回家很方便,但是想到了什么,马上改了口,“很习惯呆在京城。”
“水土气候上的确是很像的。”杜毓文说,“但是感觉完全不一样啦。”
“那肯定的啊,”同学说道,“天子脚下,首善之都嘛?什么地方能和京城比,能和京城人比啊。”
京城的确是繁荣无比的,所谓的八方辐辏,四海云集,应该都是最高贵的人,和最好的东西聚集的地方。
杜毓文在药店看到了一个女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