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被阴冷反派捡走后》 55-60(第1/7页)
第56章 千里路
赵言和雍少阑回到雍城第三日, 关于元武帝之死的真相便传遍了整个雍州城。随后文泉和璇玑带着一支三万人的部队从雍城出发,打着“清君侧”的旗号,一日之内连破三城。
雍少阑下了令, 命令士兵破城之后不准伤害百姓, 反而是将随行的军粮还分发了下去。
如此一来, 他们的“谋反”之路便顺利了很多。
不过事情自然不可能如此顺利。
出兵第十天, 玉京派来的十万军队抵达了雍城外的虎狼关。敌众我寡, 自然不可贸然动手。
辽东军围困月余, 待城中粮草耗尽又派出使者谈判, 最终负责坚守虎狼关的关阳太守投降。
当年冬月, 辽东军在关阳顺利和金陵军会合。
辽东军驻守在关阳州一个人口稠密的小县。关阳呈包围之势将玉京包裹其中,距离玉京不过百十余里,辽东军又刚好与金陵军会合,拿下玉京只是时间问题。
军营驻扎在县城, 雍少阑和赵言便住在县城的府衙内。
这日正午,关阳外寒酥纷纷, 负责攻城的将士们也都歇了,近一个月来的战况十分不错, 如今突降大雪, 正是犒劳将士的好时机。自古行军打仗,军饷是重中之重, 而军饷来源无外乎攻城之后的大肆截杀, 抢夺金银,但他们行军不可截杀抢掠,便只能主将自己掏钱。
好在辽东常年是屯粮状态,粮食不用发愁。
璇玑冒着大雪来了府衙,甫一走进正堂, 发现他家王爷正站在舆图前:“王爷,属下方才安顿将士,来迟了。”
“无碍,”雍少阑转过身,给璇玑扫了扫肩上的雪:“从辽东带回来的那几百只羊,如今天寒,杀了顿了羊汤,一人发十吊钱,修整几日,待彻底攻下关阳,按功封赏。”
璇玑:“属下遵命。”
璇玑说罢,又想起来昨日卫国公派人投诚的事情,从身上把信搜出来:“王爷,昨日玉京那边来人了,是卫国公家的护卫,这是信。”
卫国公出了名的墙头草,璇玑记得当初赵承篡位就有他一笔,如今见赵承大势已去,又过来投靠他们。
“嗯,”雍少阑收下了信,没做表态:“去吧。”
过了午时,羊汤炖好了,文泉将两碗热乎的羊汤端到了县衙。
雍少阑把看完的信拿给了文泉:“写封回信,送到玉京。”
现在这个情况,赵承那边肯定会清查身边有背叛之心的人,这信一旦送到玉京,那送信之人一定会被处决。
他家王爷这意思是一对玉京大“清洗”了。
文泉点了点头,拿了信出了县衙。
雍少阑端着食屉,上了赵言的房间,发现少年还在看书。
自跟着雍少阑开始打仗,赵言就开始认真学习了,文泉就是他的老师,除了看一些古籍之外,他还要每天学习一些兵书。
每天六点起,十点休息。
赵言揉了揉惺忪的眼皮,把手里的书合上,起身接过雍少阑手里的食屉放在了桌子上,没去关注雍少阑给他带了什么好吃的,只是一把勾着雍少阑的脖子,吻了上去:“快半个月没见了,亲亲你。”
雍少阑经常去前线指挥,一走就是小半个月,雍少阑说前线不安全,不让赵言去,赵言就只能乖乖跟在大本营最后面。
雍少阑回应着少年的吻,撬开唇瓣,含住湿滑的小舌,吻罢他揉了揉赵言的脑袋:“吃饭吧,今天有肉吃。”
外出打仗,将士们吃什么雍少阑就吃什么,赵言自然也不想例外,一连半个月吃的都是干饼和汤饭,偶尔会有一点咸菜之类的,不过都是当地的百姓送的。
赵言点了点头,打开食屉,里头放着两盅冒着热气儿的羊汤,大块肋骨肉占了一大半陶罐:“哇,今天刚好下雪了,这么冷的天儿,吃这个暖身子。”
赵言把陶罐拿出来,抬眸看了看雍少阑:“是特意给我做的,还是大家都吃这个?”
雍少阑把勺子拿给赵言:“大雪天不宜出兵,闲来无事,让他们自己把带着的羊宰了。”
“都有。”
“行吧,那你还有钱吗?”赵言知道出兵之后的军饷一直都是雍少阑在出,他之前也没钱,也没办法帮上雍少阑,如今金陵军和辽东军汇合了,雍少阑若是缺钱,他可以找舅舅借:“不够的话,我找舅舅借。”
“金陵军都自顾不暇了,”雍少阑把碗里的羊肉挑出来,放在赵言碗里:“你以为那几万金陵军是怎么来的?”
“金陵的虎符在赵承手里,你舅舅是招募的民兵,一直打到这里,又要顾忌名声不能屠城,恐怕已囊中羞涩。”
“军饷尚够用,不必担心。”
赵言小脸一红,小口喝汤:“好吧,那就靠你了……”
“就是我也没啥能帮上你的,怪不好意思的。”
雍少阑:“……”
赵言眼大肚子小,吃了两口肉喝了半碗汤就饱了,靠在椅子上揉肚皮:“撑死我了……!”
雍少阑的目光从少年脸上落到他腰腹间,抿了口清汤,淡淡道:“有。”
“啊……”赵言疑惑不解,“啥呀?”
雍少阑:“我今晚回来住。”
赵言:“……”
胸脯已经开始疼了。
……
晚上亥时,大雪还是不曾有停歇的意思。县衙内的厢房中,狂风卷着雪花拍打着窗棂。
书案前,赵言把今天看的书的笔记认真写了下来,递给了书案对面的文泉:“还请先生过一眼。”
文泉自小便是雍少阑的伴读,学识渊博,赵言提出来要学习的时候,雍少阑便让文泉每日指导学习,璇玑负责教他体育,但是因为前线太忙,璇玑没啥空,文泉便都教了。
“殿下客气了。”文泉给的例子是先朝一位皇帝,因为是过继成了皇帝,就应该认谁当爹和文武大臣发生的争论。
赵言的答案是,认自己的爹。
其实他不懂这种事情有什么好争辩的,两个爹都是死人,认谁不都一样。他倒是觉得那群逼人的大臣有点迂腐,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为何要墨守成规。
文泉细细看了眼赵言的答辩,倒也不是因为赵言写的博大精深不好理解,是因为他的字太丑了。大兖用的是小篆,但赵言会的不多,大部分都是简体字。
文泉耐心解释:“殿下的见解很是有想法,只是夫礼,辨贵贱,序亲疏,裁群物,制庶事。非名不著,非器不行。名以命之,器以别之,然后上下粲然有伦,此礼之大径也*。”
赵言抿了抿唇:“那个,还请先生说通俗些。”
文泉:“好……属下的意思是,无规矩则不成方圆,礼教若轻易打破,便要礼乐崩坏,后人怕会效仿之。”
赵言这次听懂了,但是也不太认可:“这种事也不是什么很重要的事情,好的规矩自然可以遵守,不好的东西也需要打破,就比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