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医嫡女掌医馆[九零]: 115-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御医嫡女掌医馆[九零]》 115-120(第1/9页)

    第116章 中药材产业

    也不是说吴剩干了什么欺上瞒下的严重错误,而是下面的村子

    ,作为整个系统的最后一根针,有些事心照不宣,真的查起来那是没完没了的。

    青山村的一众村干部怀着忐忑不安的心,脑子里绷着一根弦,回答来自傅蕤的亲切探问。

    另一边,陈茵跟随大舅,一起将山头的枳子树检查了一圈,确定品种都没有问题,长的十分壮实,来年肯定有所收获。

    吴秋丰说起枳子树,是头头是道,仿佛照看的是自己的孩子一般。

    “茵茵,大舅我还是第一次知道原来种果树不比养孩子轻松多少。尤其是果树还不会说话,一不留神就用卷叶、黄叶应付你,找不出病因,还会直接死给我看。”

    “你看,原本那个地方也有两株树苗,因为发现不及时,地下的根全都烂了。救不活,直接带回家当做柴火烧了。”

    “怪不得,我刚刚就觉得这边的空隙有点大。”陈茵跟随大舅手指的方向看去,点点头说。

    “那来年是不是还要补种?”

    吴秋丰笑着摆摆手,抬头望向不远处村支书一家的山,“就两棵而已,不着急这一时半会儿,等来年有了成果,跟着村里一起买,说不准还能更便宜。”

    说到最后,语气中满是憧憬和笑意,仿佛已经看到收获的那一天。

    陈茵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村里一起种植药材,家家户户都挣上钱的场景。

    “大舅你现在是越来越有成算了。”

    “嘿嘿!”吴秋丰听到来自陈茵的夸赞,不好意思地偷笑两声。

    高兴之余,他不由自主地将自家和村支书一家对于青山村药材种植的畅享说出来。

    他知道陈茵只是一个用药材的大夫,不管种植,但他遇上这种大事,还是忍不住和陈茵说道说道。

    不远处的吴冬梅听到大哥的话,生气地扯平嘴,快步走过来。

    “大哥,你和村支书想的好,想要带着村里一起发现,但有些人可不会想着你们现在是摸着石头过河,给他们当马前卒。一个个心里都有自己的小心思,我们来的时候,建行那个家伙直接把我们拦在半道上。”

    听到吴建行的名字,吴秋丰心中有些羞愧,目光扫过种植枳子树的山地时,眸子微闪。

    “他们就是心急了一些,村支书已经说过了,不会有什么事。而且我们脚下踩的就是建行家的地,他有想法也正常。”

    “大哥,你把人想的好,人家可不一定。刚刚建行直接拦住茵茵,说是想要中药材卖给惠民堂。”

    “什么!”

    吴秋丰突然拔高音量,不敢置信地喊出声。

    村里人悄摸悄摸地打量,他是能够容忍的,毕竟之后也是要教给村里人的,但是敢直接拦在自家外甥女前面想要走关系的,吴秋丰的容忍度就没那么高了。

    他们家现在都是在麻烦茵茵,竟然还有外人敢动歪心思?

    吴冬梅觉得这样还不够,继续补充道:“说什么脚下的地是建行家的,现在地换了,字签了,我们脚下的地就是自家的,大哥你可不能有那个什么什么之仁。”

    “妇人之仁。”吴青鸾声音清脆地帮着小姑补充。

    吴冬梅重重点头,“没错!刚刚我和妈她们都听到了。”

    闻言,吴秋丰脸上的表情也变得严肃起来,立即做出保证。

    “小妹,你放心,回去我就和村支书商量,坚决浇灭某些人心里的小心思,顺便把我们的安排提前预告一下。山已经换了,肯定是不能反悔的。”

    “现在日子好起来,大家也开始注重健康,药材肯定是不愁卖的,我们不能总麻烦茵茵。不是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我就不信一整个村子的人,还能想不出法子卖药材。”

    “大哥,你心里明白就好。”吴冬梅满意地点点头。

    说完村里人窥视的事,山上的事差不多也忙完了,陈茵几人开始筹划教学炮制的事。

    一听到挣钱的关键步骤,一家八口人聚在一起,热切地讨论去哪里采摘合适的教学用具——青橘。

    一家人的身影站在漫山遍野的绿色中格外显眼,一眼就被招呼村里带路观察村子情况的傅蕤看见。

    自打她进村开始,还是第一次在山上看见如此多的人群,不由得好奇地问出声:

    “吴村长,那片山种的是什么?看起来似乎有不少人正在忙活。”

    吴剩一听,立即抬头往远处的山看去,发现是吴贵一家子时,嘴巴张张合合,不知道应该如何说明。

    站在一旁的村长可管不了那么多,立即恭敬地回道:

    “就是我们铜溪最常见的橘子树,村里人想找些挣钱的法子,种水果也算是一种出路。”

    听到是种橘子,傅蕤眼神中的亮光瞬间消失。

    整个东俞种柑橘类水果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一座山的橘子树,走不了量,也就勉强挣点辛苦钱罢了。

    就在两人对话时,吴剩的心纠结万分,不知道应不应该现在就把他们的计划说出去。

    山上的枳子树要明年才能见到成效,太早说,会不会有一种故意表现的感觉?

    但如果不说,不趁着大官下乡的机会,村里想要得到相关扶持,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吴剩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将计划道出。

    “不!傅书记,山上种的是枳子树。”

    “枳?”人群中迅速传来一阵疑惑的声音。

    傅蕤迅速从吴支书的表情中发现其中的一样,将“枳”和种植联系起来,立即追问道:

    “您说的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中所描绘的枳?”

    吴支书有些疑惑地抓了抓口袋里的烟沫,“这我不知道,我就知道种出来的果子可以加工成为枳壳和枳实,茵茵说这种树和常见的橘子树不一样。”

    听到“茵茵”两个字,傅蕤的脑海中立即冒出一个身影。

    “您说的是茵茵是铜溪镇惠民堂的陈大夫吗?”

    “傅书记您知道茵茵,就是小陈大夫?”听到傅书记认识陈茵,吴支书的脸上立即流露出一丝亲近感。

    傅蕤知道自己没听错,她知道陈茵在铜溪镇开医馆,还真不知道对方是青山村的人。

    想起刚刚吴支书说过的话,她立即意识到山上种植的果树肯定少不了陈大夫的参与。

    陈大夫是谁?

    陈大夫可是她们东俞赫赫有名的中医,现在就连京市都开始流传陈大夫的名声。

    这样的大夫提出来的建议能是无稽之谈吗?

    傅蕤的脑子里顷刻间电闪雷鸣,各种念头在大脑中碰撞,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中药材产业有的做!

    她怎么就没有想到发展中药材产业呢?

    比起快要在整个东俞泛滥的橘子,种植中药材何尝不是一种大有可为的出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