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春不干了[红楼]: 70-8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元春不干了[红楼]》 70-80(第6/14页)

闹事,骚扰过往客商和当地百姓,逐渐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朝廷过去都是边打边安抚,总体还是主和派占大多数。

    此番变故的导火索,是一个地方官赴任不足一年就在匪患中被杀。这极大地触怒了中枢领导层。

    这种情势下,主战派的势力逐渐壮大起来。因为皇帝明确表示,谁主和,就推谁去担任地方主官,亲自招降这群匪徒。

    此令一出,除了李博瞻几个力主“缓缓图之”的老臣,其余人等都快速倒了戈。

    平南大计就这样提上了日程,不久之后,南安郡王奉王命南下平乱,粮草官是他的老丈人,所动用任命的官员大多是南安王旧部,只从人事任命来看,朝廷可谓大开方便之门。

    起先,谁都不觉得这场平乱会输,甚至有不少人家把家中子侄塞进去想混个军功的。

    料定哪怕打的艰难些,癣疥之患,何足为惧。

    所以等南安郡王兵败被俘的消息传入京城时,实在惊掉了一众人的下巴。

    南安郡王居然在朝廷大力支持,粮草充足又无人掣肘的情况下,连一个回合都没撑过去,就败了。

    还不是战死那种败,是被俘。乱党甚至还以此为要挟,向朝廷索要赎金。

    滑天下之大稽,朝廷的脸面丢的一干二净。勤政殿里,周高昱怒极反静,咬牙切齿地喃喃道:

    “朝廷武备,竟松弛至此!尸位素餐之辈,若有朝一日北边罗刹来犯,安敢一战?!”

    不说周高昱如何愤怒,却说朝廷风向自南安王战败之后,竟一致转向。由原来的主战,变为主和。

    无论话说的多么婉转动听,都离不开一个意思,打不过就招降吧,哪怕割让部分利益呢。

    为了面子还是把南安王先换回来吧……

    等朝廷重整旗鼓,再一举灭了那群乱党!

    一时之间,朝野内外都充斥着这样的声音。反倒是开始主张招降的李博瞻一反之前,在朝堂上明言不可让宵小张狂,此时更该行哀兵之策,将朝廷的威仪打回来!可惜响应者寥寥。

    元春觉得近些日子,周高昱连喷出的气息都带着火星子,眼神像是要吃人。

    实在是朝上那些老人都太不济,几十年安逸生活过下来,骨子里的血性早就丢的一干二净。

    周高昱正是年轻气盛锐意进取的时候,自然很看不上他们。每天憋气憋的内伤。

    只他有一点好,无论在外多么生气,都不轻易迁怒。所以元春应对起来并不算艰难。

    只是渐渐的,这场火还是烧到了自家身上……——

    作者有话说:啊啊啊啊啊啊,又熬夜,不可以,不行哒咩……

    第76章

    贾琏当初怀着惊惧的心情一路南下,满心里忧虑都是贾家的未来。若不是亲眼目睹了甄家被抄的惨像,他也

    鼓不起勇气和贾政将一切和盘托出。

    这些年贾政把家计交到他们夫妻手中,不说没有蒸蒸日上,反还折损了许多。

    这其中虽不尽然是他们夫妇没算计,但细想他们这些年从官中变着法儿掏走的那些好处,他就没法昧着良心说这事和他们两口子没有关系。

    以前不说,一方面是因为贾政于家事上头可以说是一窍不通,并且也不大爱过问;另一方面,他们小夫小妻的,若没点管家的权柄在手上,这日子肯定不如现在这般好过。

    贾府上下都是一颗富贵心,两只体面眼。在当家人跟前有脸面的奴才,还能给主子脸色看。

    为着这些原因,这么些年家里的银钱往来一直都是含糊着。只要不短了主子的吃喝,到底是借了亲戚的,还是寅年吃了卯年的,根本没人过问。

    贾琏之前觉得这没什么,可如今不这么想了。他料定若是这么空口白舌地回家一说,家里必定没人会当回事,凤姐说不定还会取笑他是吓破了胆子。

    至于大老爷——他的亲爹,那更是算了!

    别说挑起他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只怕恨着他触了自个儿的霉头,抓住由头又是一顿好打。

    贾琏左思右想,这事情还是得和贾政合计!

    这位二叔虽然迂腐了些,可为人端方持重。又有一颗忠君报国的心,以前无处使力,此刻得了皇恩主持一方学政,正是爱惜羽毛的时候。

    不管他平时过不过问家事,如今只把实情和他一说,他若觉着无关痛痒,那自己以后乐得撂开手。

    真有那一天来了,便是各扫门前雪,自己也不亏心。

    他要是在意呢,就出首拿个章程出来,日后自己行动有个依仗,既在老太太太太跟前有个交代,下人面前也不至于诸多掣肘。

    主意一定,贾琏就快马加鞭地朝南赶。一路上昼夜兼程,也不寻花问柳、吃酒耍乐。等到了贾政跟前,着实把人吓了一跳,还以为家中有了什么大事,主仆一行人赶路赶得灰头土脸的。

    贾琏起先难开口,及至开了话头之后,就索性把面子撸下来揣衣兜里。不止说了家中窘迫的银钱亏空,还将荣宁二府里面那些不肖子孙做的糊涂事倒了个七七八八。

    贾政一听,简直气了个半死,手指着贾琏颤抖了几下,口里哆哆嗦嗦地念着,这还了得这还了得,一屁股跌坐在身后的凳子上。

    贾琏真怕把人给气死了,连忙上前给他顺气,又吆喝着门外的小厮,让进来倒茶。

    贾政缓了缓,一把甩开贾琏的手,呵骂着让兴儿出去,自己掉着眼泪半晌说不出话来。

    这些污糟事,只过过耳朵都觉得不干净。依贾政的主意,恨不能把人打死,以免日后东窗事发带累了祖宗声名。

    可做出这些事的,要么是贾氏一族的族长,要么是自己的亲大哥,荣国府的当家人。真叫他骂也骂不得,颓然叹息!

    “蓉儿媳妇的事,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哪里传出的风声?是否属实,又有多少人知道?”

    “侄儿不敢隐瞒叔叔,这事儿差不多的主子奴才都知道。那边珍大哥哥做事并不十分仔细,只不过瞒着咱们这头的罢了。蓉儿媳妇的那个叫瑞珠的丫头,后头自己殉了主,这事估摸着再过几年也就淡了,就是查问也查不出什么来的!”

    “这难道是怕查问吗?”贾政气急,“人言可畏,这外头的名声都烂透了,谁管你事情真假,积毁销骨啊!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平生这种业障!”

    贾琏低头耸肩立在一旁不敢说话,贾珍爬灰这事做的真不地道,外头把宁府的名声都糟蹋坏了,只说宁府就门前两只石狮子干净。可怜惜春三妹妹,以后只怕连亲事都艰难。

    贾琏在心里头叹着气,又听贾政叹声:“那贾雨村,我还一直说他不错,林姑老爷也认他不错,这才荐他到你舅老爷处!谁曾想他是这样的人,为了几把扇子逼死人命,这哪是父母官能做出的事。

    也是了,当初你姨太太家蟠儿打死人的官司,就是托着他的手办的。这又是一场冤孽,我也难装着不知道,只是碍于亲戚的情分,乐得装聋作哑罢了——”

    贾琏听他叹气,知道再说就要说到自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