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悍夫郎》 90-100(第7/20页)
就没想过当官。”方戍越说越小声,心虚得很,“草民只是想考上举人。”
“荒唐!你堂堂八尺男儿, 怎可如此不思进取?”
“大人息怒。草民只是一介小民,闲漫惯了。若是真让草民做了官,怕倒给大人您添麻烦。”
“你!大丈夫志在四方,怎可闲慢?方夫郎,你就没点旁的想法?”
马知县见于庆隆坐在一旁一直不出声,似乎也一点不意外的模样,很好奇,这两口子到底在想啥。
考举人固然好,但那举人是那么好考的吗?
他举荐方戍来当这个县丞,这可是现成的正八品官,拿是的国家的俸禄,在县城里也是说得上话的。他们淮通县可是大县,在这里做县丞甚至要好过许多中小县的知县。若不是真看在这两人有能力也为百姓着想的份上,他才不会想到举荐。
于庆隆道:“多谢大人抬爱,但这些大事上草民都是听外子的,况草民与外子年后打算多种些洋芋,实在是分身乏术。”
马知县的黑脸稍稍带出疑惑之色:“种洋芋?你是说那个黑丑黑丑的,洋人运来卖的根块食物?”
于庆隆说:“是的大人。今年夏季草民有幸在野外得见过此物,好奇之下拔出来看过。其植株下硕果累累,便只一株下就结了数十颗洋芋果。只是当时草民并不知此物可食用,便未敢带回家中。草民也是来了县城之后才知道它也是食物。草民与外子便想着,它如此大的产量,若是种得多些,极有可能缓解穷困的人家食不果腹的问题,因而草民与外子想多种些试试,万一就能帮到更多的人呢?可草民如今这般情况……”
于庆隆摸着自己的肚子说:“只靠草民一人也种不了那许多。但此物其他乡人又不甚了解,那便只能由外子来观察和记录它们的栽种情况。”
马知县也见过洋芋。淮通县沿海,什么稀奇古怪的玩意儿都有可能不远万里从海上运过来。他还吃过蒸洋芋呢。味道嘛,倒谈不上多么出奇,但也不算难吃。
他还真没有想过大量种植,来改善粮食缺乏的问题,毕竟此物非本土所产,接受它尚需要时间。
可万一真的能种成呢?那要是真像于庆隆说的一般产量很大,能解决食不果腹的问题,这可就是件天大的好事。他们这里地处北方,年年都有冻死或饿死的人。可这说白了,还是因为粮食短缺。若是家家户户有余粮,哪还愁这般问题。
而且严格来说,他们县里还算是情况好的,还有其他比他们更难的地方。
方戍这时道:“大人,洋芋它还有个极大的好处,便是在地里生长。只要能熬过生长期,即使是闹蝗灾也不至颗粒无收。”
他们这里大多时候只有花生跟萝卜是在地下结果。但这两种东西的产量据他夫郎所言都没有洋芋高。
马知县道:“所以说来说去,你还是不想做这个县丞。”
方戍作揖道:“大人对草民的栽培之恩草民铭感五内。只是草民更想用其他的方法为百姓多做些事,还望大人成全。今后若是大人有任何需要草民效力之事,草民必定随叫随到,竭尽全力。”
马知县长叹一声:“罢了罢了。我叫你做这个县丞,原也是想你们夫夫二人继续管这济灾官库一事。既然你有心继续科考,我也不好强行逼迫,此事就此就罢吧。你继续说说那种洋芋的事。”
“谢大人。关于这洋芋,草民和内子是打算先种在自家的田里。我们已然购买了一千斤洋芋种。待入了春之后便打算种下,由草民来记录种植方法和照料方式,再记下收成等等。若是结果真的不错,来年再带更多的人来种。”
“已经买了这么多种子?”
“是的大人。”
“可我听说它极易生芽。种了那么多你们吃不完,又卖不出,如何是好?”
“大人,此物便如莲藕一般,亦可以制成粉。”于庆隆说,“只是我们手里的鲜洋芋太少,还不大清楚鲜洋芋一斤能制出多少洋芋粉。但不论如何,草民和外子皆想种种看。左右就一年时间,先种出来,再看它的可食用性高不高。若是高自然是最好,若是不高,那倒也不怕,能结那么多果,总归是低不到哪去。那一个洋芋上许多芽,可种出许多株洋芋来。”
马知县暗暗觉着有些可惜。这方戍真是非常合他的心意,既能办事德行又好,加上于庆隆简直就是如虎添翼。最重要的是长得还高。这要是跟在他身后,还能够给他长长脸。
个头小真是他一生的烦恼。
不过算了,强扭的瓜不甜,况且也真不好让一个想继续科考的人做官。
马知县道:“既然如此,你二人便将手中的事彻底转交给牛权。往后若是本官需要你们,自会再派人去找你们过来。”
方戍跟于庆隆双双作揖:“多谢大人。”
马知县寻思寻思,还是派了车把人送回福悦酒楼。而于庆隆跟方戍到了酒楼之后才狠狠松口气。
“夫君,若是做了这个县丞,就不能再科考?”
“倒也不是一直不能,只是要在任期满六年之后才可以考一次,为的是防止为官后心思全在考试上,不正经办公事。也就是说,我做了这县丞,想再考就得等七年以后。这可太久了。”方戍要来水跟于庆隆洗过手,坐下来喝着茶道,“为夫答应你要考中举人,所以此事不能妥协。当官哪有听夫郎的话重要?”
“贫嘴。可是做县丞便是做官了,真的舍得就放弃这样的机会?”
“这有何不舍?隆儿你许是不知,这官场里也是分三六九等,科举出身的瞧不上察举出身的,大伙都认为科举才是正途。若是为夫真要做官,那便更不能做这个县丞了。”
“懂了,那明年你就帮我种洋芋去。”
“好,你说咋种就咋种。”
不一会儿小伙计拿了点心来。于庆隆吃了一些垫垫肚子,正准备继续写小话本,外头就来了人。
原来是秦玉霜,还有他们秦家成衣铺子的掌柜。
方戍于是去找严西宽和马亲随,给三个哥儿腾了地方。
秦玉霜给于庆隆介绍对面的中年夫郎:“隆哥儿,这位是孟叔,是我家最大的成衣行锦年成衣行的掌柜。他见了你给我画的图,央我来问问你,能不能再给他画几幅。”
于庆隆笑说:“画几幅倒是不用。其实你这衣裳好看还是在配色上与别家的不同。所以你们只管把铺子里常用款式的图样拿来,我帮你们配色,按那去做就自然不一样了。”
孟掌柜道:“那于公子可长期与我们合作?”
于庆隆说:“自然可以。霜哥儿是我好友,这点小忙我还不帮那成什么了?我每月都会来城里住几日,孟掌柜有需要便来找我即可。”
孟掌柜道:“那可太好了。我听江掌柜说您这里有一个叫‘色卡’的东西,是在他布行里做的。我们锦年成衣行用的料子也基本都是从他那边拿。您要是配色,就按那色卡上的配就行。”
于庆隆说:“没问题。”
孟掌柜欣然离去。秦玉霜这时说:“隆哥儿,我来是想请你过两日一起去洋展会玩儿。我听说那些洋商人运来了许多新鲜玩意儿,邀请了各家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