悍夫郎: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悍夫郎》 60-70(第7/24页)

取。”

    于庆隆想想,十五文钱,那加上最普通的木料,价格也能控制在六十文以内。而县城里一个最便宜的砚台还要七八十文。他这笔筒卖一百到一百五十文问题不大。

    于是便问:“能不能再少点呢叔?”

    掌柜的说:“你这个做的太少,我只能算这个价。若是往后做得多了我可以再给你压一压。”

    于庆隆心想也行,往后如果有销量,他还会做更好的升级款来卖。

    两头便立了单据,于庆隆付了三十文定金。

    期间方山一直在城外盯着,确定走的那两人没再回来过。

    于是除了于庆隆跟方戍还有莫大夫以及李正本人,没人知道李正家里进过贼的事。

    抢收的活依旧在进行。

    两日后,于庆隆在下溪村租了间屋子给双亲,不是别人家,正是李正家里。

    李正一个人带着孩子,自己能种田也有限,正愁着家计。于庆隆便想着,他父亲和阿爹过来住,一边也是对那一大一小的照应,他也不用再担心冬天里双亲到底咋过。

    他一个月给李正一百文钱,李正几乎没怎么思考就同意了。

    不说别的,起码这一百文钱能让他和孩子填饱肚子。

    不然这地里的庄稼也收不来多少,再交了税,他跟孩子就要等着饿死!他不怕死,但他孩子不能没了阿爹!

    周月华跟于大有都心疼这笔钱,可于庆隆就担心往后再下雨或者天气越来越冷,便干脆把钱都付了,让双亲拒绝不了。

    “阿爹原就身子不好,夜里觉都睡不暖,我在家里也不放心。”于庆隆说,“没事,我也会想法子赚钱的,公婆也知道。”

    “我听你二哥说你要弄什么筒?”周月华道。

    “啊,笔筒。那是书生们常用的文具。咱这里卖不动,但是拿到县城就能卖。”于庆隆说,“这样家里不是多一笔收入么。”

    “往回总担心你胆子小,如今可怕你胆子太大。”周月华说,“你干啥可千万要跟守城商量着来啊。”

    “他干啥我都赞成。”方戍站在旁边笑说,“隆哥儿又能干又聪明,他好着呢,岳爹您不用担心。”

    周月华哭笑不得,心里觉得更担心了。

    一个胆大一个拦着还好,这要是一个胆大一个纵着,那还不要翻到天上去么?

    然而这笔筒于庆隆是坚决要带到县城去卖的。

    他跟他二哥已经琢磨好了,二哥那边也开始做了。等他写好了第二卷话本子,他就去县城!——

    作者有话说:方戍:连土匪的想法都能猜到,我夫郎必是仙哥儿[让我康康]

    庆隆:醒醒吧你,给你做个好东西[坏笑]

    方戍:啥呀?[爱心眼]

    庆隆:木锤[狗头]

    方戍:做啥用的[星星眼]

    庆隆:不听话就敲你[墨镜]

    方戍:[笑哭]

    方戍:求姨姨们救我[爆哭]

    第64章 第 64 章 咱们俩也要个小……

    要说有个好朋友经常来往于村镇, 确实方便许多。石料加工房那边弄好了第一个笔筒内嵌用石料,武胜便先把它带了回来。

    于庆隆拿到手之后试了试看看能不能放进二哥做的笔筒外壳,发现嵌进去严丝合缝, 刚刚好。

    “蒋叔说若是没问题, 便继续照这个做。”武胜说。

    “可以。”于庆隆说, “不过我和守城明日便要去镇上, 直接去见蒋叔谈也行。”

    “那明日一早我来接你们。”

    方戍还抱着笔筒稀罕个没够,闻言头都没回,摆摆手说:“去吧去吧。”

    于庆隆拿笔戳他:“方守城你魔怔了?”

    武胜说:“得了, 让他看吧, 他就这样。”

    说完离开, 于庆隆佯装生气:“要不夫君你晚上抱着笔筒睡?”

    方戍立刻抬头:“那还是夫郎更要紧!”

    “真的那么喜欢?”

    “喜欢得不得了!”方戍往里头卷了纸放进去, 又放进几支笔,还有一块墨条, “这实在是太方便了!当初我要是有这么个笔筒,我就是多不愿去学堂我都得去。”

    “干啥?去显摆?”

    “必须显摆啊!还不叫他们羡慕得两眼发直?”方戍说,“不过隆哥儿, 你看这里能不能弄个放水瓶的凹槽?再配个小瓷瓶, 装些水研墨用, 这样就更完美了。”

    “可以,新图里就有。到时候各凭需要购买。”于庆隆招手, “来,你这还差点东西。”

    方戍小心递去, 于庆隆亲自在这第一个笔筒上面刻了个图标——一个圆角四方框里立棵松树,这就是以后要用的品牌。

    方戍一看就明白了这小图的意思,爱惜地摸摸:“谢谢隆哥儿,我往后一定倍加珍惜它。不过我想这上面再加一条鱼如何?这样便不是‘方树’而是‘鱼树’了, 便是咱们两人你看可好?”

    于庆隆想想好像更可行,这样以后没准还能宣传一下品牌故事。

    于是“方树牌”成了“鱼树牌”。

    于庆隆刻好之后继续写他的话本。

    翌日一早,双亲吃过饭便去了地里。大哥大嫂留在家中帮着晒菜。

    北方的冬天一定要晒干菜,不然一整个冬天全指着鲜菜很难过活,毕竟鲜菜也不过是放进地窖里存的萝卜白菜大葱。这里目前连土豆都还没有。

    大哥尚不能做太用力的事,便帮着挑捡和晾晒,这活单手也能操作。大嫂就帮忙负责洗和切。

    于庆隆跟方戍瞧见两人也在这里熟悉不少,便跟武胜出了门。

    路总算是干透了。虽然坑坑洼洼的很难走,但沿着车辙还算稳。

    于庆隆打算再去定一些内嵌石料,顺便看能不能见到新镇守。

    他原以为新镇守也是个贪图享乐不思进取之人,但似乎不是。

    入了城,于庆隆便先去了趟蒋家石料铺子。他按原先的款式增定了六个之后挑更好些的石材又定了五个。这种要比第一种贵一些,一块成本就要二十文。但配上更好点的木料,质感一下就能提升不少。

    签好单据付了定金,于庆隆跟方戍往衙门走,却没到衙门时便听到有人在议论,说良塘镇上有一吴姓富户被土匪把家给洗劫一空,但凡是值点钱的东西全都给抢走了,还把那家年轻的男女主人给打了一顿。

    据说是因为那家女主人骗了土匪,害得土匪们差点送命。

    于庆隆一听便知是吴威和杨凤。

    却听又有人道:“我听说那吴家已经把杨凤给休了。”

    另一人说:“真的假的?”

    那人道:“千真万确。你想啊,一个妇道人家私见土匪,这事传出去他家男人的脸面往哪搁?谁知道那些土匪有没有趁着见面讨点什么不可告人的好处。我家兄弟从县上运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