悍夫郎: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悍夫郎》 60-70(第21/24页)

于庆隆坐个软垫,感觉不舒服了就换个姿势坐,最后干脆半躺下来了。

    而堂屋那边的人今天很给力,也几乎没来叫他。他把方戍的包彻底留那,大伙看着就能整。只有在做包带的时候,又来找了他一下,但也没叫他过去,只是由方吴氏过来问了问怎么弄。

    到了第八天上午,十个包全部完工。

    于庆隆最后再检查一下质量,确定所有成品都没问题,之后便放一起收好。第九天时带着他写的稿子和包又去了趟县城。但他带的却不止包和话本,还有新弄的笔筒跟用边角料做的木书签,重阳节主题的。

    有菊花雕刻的、桂花雕刻的,还有螃蟹雕刻的、茱萸雕刻的。

    不多,一共就十支,是配着书包一起打算作赠品用的。

    这书签却不是他做的,而是他二哥的一位工友做的。

    对方也是想赚点钱补贴家里,他二哥问他有没有能做的,于庆隆便跟他二哥说了这书签的事,结果对方还真就做来了。于庆隆一个三文钱收的。对方一天在闲暇之余弄,雕刻一个半没问题。因为用的都是做大件剩下的废料,也没有什么成本,属于是纯用手艺换钱了。

    花样也不算复杂,但什么东西一但小而圆润,便显精致,这就够了。

    于是又一早,德馨书舍的少东家先是把第三卷《摘月记》看了。

    他感叹道:“有情人在一起怎么就这么难啊!”

    这第三卷,顾淮恩已经无法克制自己对恩人兼小学弟的情感。他一边装作自己什么都没发现,对小学弟好,一边又暗自苦脑,怕被家中人知道自己喜欢上了一个同为汉子的人该如何说。

    有其他喜欢这本书的人坐在书舍一角,看得直为顾秀才发愁,问掌柜的:“您说这顾秀才什么时候才能知道自己喜欢的其实是个哥儿呢?”

    掌柜的并不太看这些!他只是负责帮忙出售出租和登记,闻言皱眉说:“这怕是只有未来居士自己知道了。”

    那人便问:“下一卷何时有?”

    掌柜的说:“还不清楚呢。不过通常来说半个月怎么也到了。”

    一听说“半个月”,另一边有人道:“真是等得花儿都要谢了。”

    却听一个哥儿问:“掌柜的,这书可卖?”

    这哥儿年纪不大,穿的是绸缎,戴的是金锁,一看便是有钱人家的孩子。掌柜的也认识,笑说:“卖是卖,不过现下没有现货。小秦公子您要是想要,可预定。我们这月底便会出一批印刷本。”

    哥儿说:“好啊,多少钱一本?”

    掌柜的说:“一本要六百文,两本一起合买便要一两一钱,三本合买便要一两五钱。定金是二百文一本,三本一起便收五百文定金。”

    那小哥儿很痛快地叫来小斯付钱:“待出了便一起送到我府上去。”

    掌柜的收钱应下来,进行登记,再把票据交到小厮手里。

    于庆隆看在眼里,却并没有提涨价的事。

    这一次少东家陆德馨又答应给他二两半稿酬。于庆隆却并没有要钱马上走。他还在等那位定包的公子上门。掌柜的已经差人去请去了。

    这期间于庆隆跟方戍喝着茶吃着点心。少东家则把另外几个包检查过质量之后收下来。

    一个包于庆隆卖五百文,但是少东家觉着,这个东西,它不能只看用的材料,还要看这想法。一个没人见过的东西做出来,又很实用,这想法才是最值钱的。

    可五百文收,再卖更贵,他觉得利润也不能加太多,便跟于庆隆商量:“小于兄弟,这包我全部留在我书舍里卖,你看能不能再便宜些出给我?”

    于庆隆说:“我这是小买卖,您做的才是大生意,您还跟我压价这叫我怎么说呢?再者<摘月记>印出来卖,您赚的也必定不少,您就别跟我一个小门小户的计较这仨瓜俩枣的了吧。”

    少东家却还是觉得五百文有些贵了,便道:“哪怕你让到四百文我也能痛快收下。不然你说你卖五百文,我五百文收,我还卖的一模一样的,我这不太好加价啊。而且咱有什么说什么。这包看着是新鲜,可说到底也就是粗布加麻绳做的,真要是想弄个一模一样的也不费力。”

    于庆隆笑说:“那这样吧。四百五十文。其实您也清楚,更赚钱的还是<摘月记>。这包嘛,用不了多久便会有人弄出相似的来。所以我也没打算一直做一模一样的。”

    少东家有点吃惊:“你的意思是,往后书包也有不一样的?”

    于庆隆说:“不止书包,笔筒也有不一样的。这回我没有带新样式的是因为不能太快就弄出新花样,不然刚买的人会觉着心里不舒服。但等下次来时,便有新花样了。还有这书签,是配着重阳节做的,您也可以作为小礼物。买书包便赠送一个。”

    书舍里最不缺的就是念书的客人,而这样的人通常又对文具比较感兴趣。

    少东家想想,四百五十文也行。他啥也没出就出个地方,一个赚五十文,六个就三百文呢。而且就像于庆隆说的,其实他更赚的还是卖书租书的钱。因为书包可以照样做,笔筒也能,但是话本子是不可以照着写的,所以看这书的人都是来他这。

    县城里几家书舍,各有各的特色。若是有人偷抄,那便可以去打官司要赔偿。所以抄,一时也不太可能,他稳住这送书稿的人便成了最紧要的事。

    还有他不止在县城卖,他在省城里也有熟人,在那卖才是大头,那里的人可比他们县城还多得多。只是这事目前他还不想叫于庆隆知道。

    他都不知道那未来居士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只管叫于庆隆跟方戍来代谈,所以他只能慢慢了解了。

    “老陈,去给小于公子算钱。马上重阳节了,再给小于公子送上两包咱新订的桂花糕跟一罐桂花蜜。”

    “好嘞,我这就算。”陈掌柜愿意于庆隆他们来。因为他们一来这书舍的客人就多,他的工钱也会多点。他的工钱跟书舍的生意是有直接关系的。

    陈掌柜算完,书包跟笔筒,还有第三卷的话本子加一起一共六两七钱。他算了两遍,确认没错,把钱交给于庆隆。

    没多久那位定了四个书包的公子也来了。他检查了书包的质量,发现做工非常好,甚至比之前看到的还要好,满意地付了尾款。

    于庆隆赠了四个书签给他:“马上重阳节了,祝公子阖家安康。”

    这位公子也是个彬彬有礼的人,笑着接过说:“同祝,同祝。”

    于庆隆这一趟共收了八两三钱。就算去掉所有成本,包括人工费,他都能净赚将近六两银子!

    他把钱收好,跟方戍离开的时候比以往都要谨慎。

    然而还是有人注意到了他们。

    是另一家书舍题名书舍的人。东家姓郭,跟小厮望着两人离开的方向:“你确定是他们?”

    小厮说:“确定。您没瞧见刚才陶公子拿着那些东西离开么?那就是他们送来的。上回也是,他们一来,那《摘月记》就出了新卷,陆德馨家就多出了笔筒,生意就越来越火。咱家好些个老主顾都跑他家去看书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