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前女官: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御前女官》 50-60(第10/22页)

    赵长宁觉得宋环说话太有趣了,忍不住笑了起来。

    年已经过完,为了削减用度,宫中开始正式裁撤宫人。

    这种做法,也为皇后进一步掌握后宫加快了速度,赵长宁则是拿到有史以来最全的一次名单。

    先帝时,宫中一共有一万五千左右的宫人,后来新帝登基,殉葬、生老病死、放出宫等等,也还剩下一万两千,实在太过冗杂。

    就连皇帝看到这个名单,都忍不住有些震惊。

    “以前从未注意过,竟然会有这么多人,难怪总是说宫中用度无节制,年年支出都在增加,倒也没错。”

    赵长宁捧起厚厚的册子,“皇上,将来增加容易,现在削减也是无奈之举,如此节流,至少也能堵住一些人的嘴。”

    皇帝想起一些人骂他就觉得烦,但偏又不得不听。

    他拧起了眉,“节流不是长久之际,搜刮百姓更不可取,现在必须开源了。”

    赵长宁适时递上折子,“皇上,浙江承宣布政使周密递了折子,去年下半年,织造局和市舶司全数交付了四十万匹丝绸,今年年初工部已入账近二百三十万两,也算解燃眉之急。”

    皇帝摆摆手,“这个朕批阅过,已着新任织造局……”

    他说着便顿住了,“说起来,这织造局一直都是派遣太监监管,如今,地方对这些太监烦不胜烦,也都不想接这烫手山芋,你说派遣女官前去监管,可行吗?若是每年多几十万匹丝绸,也很可观了。”

    赵长宁慎重的想了想,还是摇头,“皇上,织造局情况复杂,况且养蚕种桑非短时间内能成,而女官势弱,暂时扛不起这般重任,去了也只是受人摆布,就算赚了钱,也不知进了谁的口袋。”

    她不是不想将女官带起来,但也先要保住命才行,财帛动人心,织造局任上的派遣太监,死了不知多少。

    皇帝叹了口气,但也知道非一日之功。

    “那暂时还是让总督府监管着吧,不过,这织造局能得的银子,现在确实是越来越少了,哼。”

    赵长宁有些拿不住皇帝这声冷哼,便转开了话题,“听闻市舶司还运了些瓷器和茶叶,皇上上次也与佛郎机的使者说过,咱们的瓷器跟茶叶,他们最喜欢。”

    皇帝当然知道,“产瓷器的地儿,几乎都是御贡,怕是很难送到市舶司运出去,量也很难上来。”

    至于茶叶,就更难说了,这东西几乎全是南边的,收缴赋税就已经不容易,想插手分一杯羹,怕是要闹翻天,本来南边就总是动乱,暂时不宜去动。

    赵长宁将这些话都记在心里,犹豫道:“皇上,不如今年少收些瓷器丝绸的御贡,让市舶司试试,若是能起效果,岂不更好?”

    皇帝拧着眉,“你说的朕其实也想过,但一直不好决定,宫中用度,若裁撤太狠,难免容易人心涣散。”

    赵长宁察觉皇帝并不是不想同意,只是他作为皇帝不好开口。

    她肚中几番斟酌后道:“这些能运出海的御贡,总归是后宫用度,既然是后宫用度,那皇后娘娘也能裁度,皇上,不如由我去和皇后娘娘商量出个对策,必不会叫后宫生乱。”

    皇帝满意一笑,“长宁,还是你知我。”

    赵长宁垂首,为皇帝斟了杯茶。

    皇帝接着道:“今年粮食吃紧,宫里也不宜铺张浪费,御膳肴羞也能裁减些,朕每顿饭食动辄几十道菜,实在浪费。”

    赵长宁心中甚为惊讶,又觉得一阵欣慰,毕竟先帝老得都吃不动了,也从未开口要裁减菜肴。

    “皇上爱民如子,是大庸百姓的福气,您放心,我回去便写折子,明日便上折,让内阁的老大人们看看,也好让某些人闭嘴。”

    皇帝大笑起来,眉眼舒缓,“长宁,父皇疼你不是没原因,你真是朵善解人意的解语花。”

    赵长宁抿唇而笑,温顺的站在皇帝身边不语。

    如此,今年四处缺钱的艰难处境,在皇帝以身作则的情况下,那些不停说着宫中开支无度的人终于稍稍闭嘴了。

    很难让人不怀疑,这是不是内阁老大人们在鼓动,皇帝不听话,他们就要迫使他听话,任凭摆布。

    东风西风之争,向来如此。

    赵长宁坐在勤政殿的偏殿中,手里拿着折子,忍不住嘴角勾起。

    这是她上的折子,虽说内容几乎是皇帝需要和暗示的,但依旧是她亲手写的折子,上头的批红,令她难以控制的愉悦。

    这是她的第一封折子,往后会有更多,此刻她对皇帝也不得不生出一丝感激,这若是在先帝时,她想都不敢想。

    皇帝的决策只是一句话,但底下人办事就不能只靠嘴了。

    赵长宁和皇后几番商议,又向皇帝请旨,计划在半年里裁撤三千宫人,当然,太监占多数,宫女则基本是年纪到了,愿意出宫的为主,只占少数。

    裁撤宫人还算简单,毕竟他们没有办法反抗,只能听天由命,而皇后仁德,善后有方,勉强安稳。

    但贵人们就很难伺候和说得通了,得知连饭食都要裁减,许多自小锦衣玉食的贵人都很不满。

    尤其是永和宫的昭仪娘娘,她宁愿每天自己多拿出几十两银子,让专人去宫外采购,也不肯裁减用度,更别提丝绸瓷器等御贡了,直言大庸也没有穷到这种程度。

    皇后对此十分无奈,更多的是愤怒,这么些年被她按压着,偏偏她是皇后,还要大度容忍。

    “她这是故意和我对着干呢,这事儿必须禀报给皇上,怎么偏她金贵了呢?”

    赵长宁轻轻摇头,劝解道:“娘娘,就让她去吧。”

    皇后理智回笼,看了赵长宁好一会儿,总算是恢复冷静,“你说的话我都懂,我也知道你说得对,但这口气,我实在忍不下去。”

    赵长宁并未再劝,她知道皇后自己能想明白。

    她并不是不愿意帮皇后,而是没有时间,更觉得没有必要,昭仪娘娘有点手段,但都太过儿戏,也没有大局观念,昭仪忘记了,这是皇宫,不是十四皇子府了。

    先帝曾教过她,这样爪牙软趴趴的女人,在宫里活不长久。

    接下来,赵长宁有她自己的差事。

    因着她提议要将丝绸瓷器等御贡交由市舶司运出,皇帝便大胆决定将此事交给她去办了。

    其实,是没有人愿意接这个差事,不用想就是吃力不讨好的活儿,但赵长宁不怕,这是她接到的第一个正式的差事,她决心一定要办好。

    她也仔细思虑过,这事儿比织造局那个烂摊子要好收拾些,毕竟胡狗儿都拿不下那些丝绸。

    赵长宁自然是和皇后站一边的,她意有所指道:“娘娘,您最近就多观察永和宫,到时候挑个好时机,我会想办法请皇上去的。”

    皇后深深的看了赵长宁一眼后,拉着她的手,松了口气,“长宁,幸好有你在。”

    赵长宁从她眼里能看出些许慌乱。

    亲蚕礼后,已是二月将尽,春寒料峭。

    赵长宁接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