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皓月歌》 60-70(第15/22页)
民,未必能分出其中真假……当然这只是我的直觉,未必准确……”
李璧月蹙眉:“我有一事不解。龙鹄道人为什么要带着居安村的人下矿,难道真是贪图矿中的黄金吗?还是另有所图?”
龙鹄道人以一己之力在这偏僻之地修建了这座道观,密室中的傀儡材料更是价值不菲,这位龙鹄道人看起来并不差钱,他为何要冒这么大的风险偷采黄金。
也许,他另有打算。
李璧月想到临行之前长孙璟提及的二龙山地震有损大唐龙脉之事,与这矿工失踪之事隐隐有些瓜葛,顿觉谜团重重、颇不寻常。
“一切的谜题只有下矿才知道。”玉无瑑道:“这座金矿早在二十年前就被官府明文下令封存,但这件事本身便有些蹊跷。我向居安村的一些老人打听过,二十年前,就在朝廷明文下旨封矿的七天前,矿工还在矿脉地下发掘出一块几十斤重的金矿石,金矿开采殆尽之说根本站不住脚。这也是为何,龙鹄道人提出金矿并未开采完,居安村的人就信了他的话下矿。”
李璧月若有所思:“这么看来,那个出事之后就逃跑的村长应该也知道一些秘密,我会让人打探他的下落。只是那些矿工陷于地下已有二十多天,就算他们带了干粮和水恐怕也是凶多吉少。我明日早上再来,不管如何,先救人再说。”
玉无瑑拱手道:“多谢李府主仗义相助。”玉无瑑虽然答应居安村的村民前去救人,但凭他自己,就算有傀儡术帮忙,救人的希望也不大。如果是承剑府主亲自出手,此事自然更有把握。
李璧月摇头:“你我之间,何必说这个谢字。”
李璧月将王慧瑛送回王家之后,并没有直奔驿馆,而是绕路去了太原刺史府一趟。关于金矿被封的事,玉无瑑说只有下矿才知道。其实不然,本朝地方档案制度齐备。封闭金矿既有明文圣旨,太原府多半会有当年的资料留存,可供查证。
天色已黑,华灯初上。太原刺史马兴远本已回了后宅休息,听到承剑府主正在前厅喝茶的消息,连忙火急火燎地从夫人的床上爬起来,到李璧月跟前拜见,小意问道:“李府主这个时间前来,不知有何要事?”
李璧月问道:“不知马大人可知道太原城外小孤山附近曾经有一座金矿?”
马兴远调任到太原时,金矿早已封闭,自然是一问三不知,当下唤来胥吏们问询,其中有个在刺史府掌管文书多年的老吏想了半天,答道:“二十多年前确实有一座金矿,但是已被敕令封闭,眼下已经荒废了。”
李璧月问道:“不知可有当年留存下来的圣旨或者其他资料?”
老吏道:“这二十年换过几任刺史,从没有人关注金矿之事。这些资料应该还在,保存在档案库,下官去替李府主取来。”
李璧月:“不必,你跟你一起去吧。我也想去太原府的档案库看看。”
第66章 兰阁
太原府的档案库名为兰阁,里面浩如烟海,上百个书架全部挤得满满当当。
这里保存着从本朝立国以来,太原府地方的所有资料、文书、档案等等,按年份一一分门别类。老吏举着灯火,在层层叠叠的书架中寻找二十年前的那封圣旨。
李璧月翻检太原府地方与朝廷中枢的往来文书,寻找提及小孤山金矿的线索。但是书架上文书卷帙浩繁,她翻了上百卷也没有找到有用的消息。
忽然,她看到在架子的最上层,一卷烟黄色的卷轴垂下一角,上面似乎画着一幅地图。她将之取下来展开一看,标注着“小孤山矿道地图”。地图上各类通道纵横交错,上下几层间互相勾连。李璧月既决定和玉无瑑一起下矿救人,想着这地图多半有用,就顺手塞入袖中。
这时,她听到旁边老吏呼道:“李府主,找着了。就是这个,这便是当年圣人下令将矿山关闭的圣旨。”
李璧月将圣旨接过来,上面写着:“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兹令太原府小孤山金矿即日封闭,一应人员遣散,封山永不开采。钦此。”
李璧月原本指望能找到当年无故封闭金矿的原因,没想到这道圣旨的内容如此简单粗暴,一概前因后果全无,且敕令封山永不再采,她愈发觉得其中有猫腻。
那老吏举着灯火端详,忽然道:“这圣旨的背后还有一行字。”
李璧月将圣旨翻过去,果然见到背面右侧写着一行小字:“毓卿如有不解之处,可与紫清真人所遗书信参看,自然明了。”
李璧月问道:“毓卿是谁?”
老吏道:“乃是二十年前的太原刺史李毓。他本是宗室,二十年前很得天子信任,长期担任太原刺史,直到病死于任上。”
李璧月明白了,封山的圣命是当时的大唐天子所下,执行封山之事的便是当时的太原刺史李毓。皇帝多半也知道自己这封圣旨没有首尾,便另外让紫清真人写了一封书信,给李毓解释此事。不知此事又是怎么和紫清真人扯上了关系?
她又问道:“那紫清真人所留下的书信何在?”
老吏举起手里的两页白纸,道:“下官找到圣旨时,里面裹挟着这两张纸,只是这两张纸上面一点墨迹也无。不知是不是年代久远,上面的墨迹消失了。”
李璧月沉思,此事或涉及机密,应该是使用了特殊方法书写,以免信息被其他人知道。她那两张白纸接过,同样揣入袖中:“这两张纸我便先带走了,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将上面的字迹复原,下次再还回来。”
李璧月本是上官,这些二十年前的旧文书平素根本无人照管,老吏也浑不在意,恭敬道:“李府主自便就好。”
李璧月步出兰阁时,长街寂寂,繁星满天。回到驿馆之时,已过了二更,灯火半歇。李璧月听着腹内传来的叫声,这才后知后觉地发现自己回来得太晚了,连宵夜的时辰也误了。
此刻,驿馆的厨子多半已经安睡。虽说高如松和夏思槐会给她留饭,现在也该冷掉了。
她正准备回房,忽见驿馆灯火阑珊之处,立着一人。那人有些焦躁地来回踱步,看到她的一瞬间,脸上神情放松下来,快步向她走过来:“璧月。”
这么晚了,楚不则还在等她,李璧月迎了上去:“楚师兄,你怎么在这里等?”
楚不则道:“璧月你一早出门,连个侍从也不带,二更天还未回,我还以为你出了什么事。”
“师兄多虑了,你又不是不知,承剑府办起案子,通宵达旦也是有的。”李璧月脸上浮现轻快的笑容:“怎么说,如今我也是承剑府主,等闲没有人敢对我动手;而且就算遇到顶尖的高手,我自保也是有余的。”
楚不则深深地看了她一眼,道:“这几年我在承剑府的时间少,一转眼师妹都长大了。”他伸出手,比划着李璧月的身量,吁叹道:“我总以为师妹还是十多岁刚进承剑府的样子,没想到十年的光阴,就这样眨眼而过——”
李璧月进承剑府时,刚满十一岁。彼时,楚不则已十七岁,是承剑府的大师兄。温知意生性散淡,李璧月又桀骜不逊,师徒两人相处得并不怎么愉快。温知意便干脆将徒弟扔给楚不则,让楚不则先教她基础入门的部分。
说起来,楚不则于她,亦师亦兄。只不过,李璧月于剑道上的天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