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美人夫郎攻了后: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被美人夫郎攻了后》 50-60(第25/29页)

了几句什么,起身准备离开,陪同的父母们一脸感激地恭送他。

    珍珠没走两步就被一人拦腰捉住,背脊挺拔的他立马软骨头似的靠过去。

    老太君正要皱眉,那人转过身,露出一张英俊的五官,是黎源。

    黎源笑眯眯看着她的孙子,眼里的温柔笑意直击灵魂,那满心满意的喜爱根本不用隐藏,也不会隐藏。

    两人凑得近,似乎说了什么,旁边的人移了移位置,珍珠就在黎源身旁坐下。

    立马有人拿来干净碗筷,黎源也不再说话,先给珍珠夹满饭菜才又跟大伙交谈。

    珍珠也会参与谈话,甚至他说话时,位置颇高的村民们便停下来安静地听他说。

    老太君顿时百感交集,这哪里是人家的夫郎。

    除去是两个男人生活在一起这件事,这两人更像生活在村子里且备受尊敬的两名寻常人。

    只是他们在村子里能受到这样的尊敬,出去以后呢?

    还是她的珍珠真的打算在村里待一辈子?

    老郎中和他的小儿子也没有留在原先的席位,因为灵芝的事情一早被喊走。

    现在老太君这桌只坐了四个人,很是空荡荡。

    忙完的婶子们都是哪里有位置坐哪里,顿时也不客气,端着碗筷坐下。

    秦秋月连忙帮她们端菜打饭。

    要说村里什么样的女人最有地位,就是这类忙活红白喜事的婶子们。

    有手艺会赚钱,一到重要时刻就有她们,她们的消息也是最灵通的,且话语权最重。

    同时,她们还是一群社牛,不等老太君开口,她们就攀谈起来。

    起先话题围绕着华岁,问她相公死了几年,还想再嫁不,有没有什么要求。

    老太君自不会这种时候下人面子,她下人面子,就是让珍珠和黎源难堪。

    华岁是未嫁女,为方便行事才做妇人打扮,几个问题下来快要面红耳赤。

    秦秋月见缝插针帮她打圆场,才没有露馅儿。

    问完华岁,几名婶子的目光就落到唐末身上。

    唐末心里一个激灵。

    一个婶子笑呵呵地说,“唐先生许久不见,大家怪想念贾先生和陈先生,二位还好吗?”

    唐末迟疑,不问他有没有成亲吗?

    秦秋月被黎源拜托过,知道一些内幕,便笑着说,“唐先生和陈先生都是跟着贾先生学做生意,想来是学成开始单干。”

    几名妇人点头,学艺学艺,学成后可不就是要单干。

    只是她们记得贾先生好像是名行商,就不知如今唐末做着什么。

    大伙对行商也不是很有概念,反正听家里男人解释就是什么赚钱做什么。

    于是有人问出来,唐末想了想,“行人。”

    很是高深的一个词,把大家都给唬住。

    秦秋月笑着解围,“就是帮着接送人,老太君都是唐先生送过来的。”

    “那岂不是很快就要离开梨花村?”大家有些不舍,但不是太不舍,主要唐末给人印象很模糊,也就跟着他学艺的几名少年及其家人对他熟悉。

    但听大牛春狗他们家说,唐先生不与他们打交道,也不让拜师,所以他们都不清楚家里孩子学得怎么样。

    而且唐末当时说走就走,大家便没有把他当夫子一样尊重,但是面子上还是过得去。

    唐末不想回答,见一旁秦秋月也看着他,于是动动嘴皮子,“暂时不走。”

    婶子们好不诧异,“为什么呢?唐先生不急着做生意?”

    唐末的手指缓缓抓紧藏在衣摆下的刀柄,最终吐出几个字,“接不到。”

    婶子们顿时恍然大悟,做生意要八面玲珑,就唐先生这种性子接得到个屁,说不定这单生意还是黎源委托的。

    不行不行,这男人其貌不扬,不会种田,又不会说话,靠他做生意养活一个家庭,痴人说梦。

    本来有点心思想问问他成亲没有的,也歇了心思。

    而且年龄看着就大,说不定还是个老鳏夫。

    终于轮到老太君,老太君不知道自己怎么回事,有些激动,有些期待。

    “老太太今年多少岁呢?”婶子笑呵呵地问,其实她们不想喊老太太,但人家是小夫郎的祖母,从辈分上就该这么喊。

    但是这哪里是老太太,脸上都没什么皱纹,脸颊更是红润饱满。

    特别今日穿着喜庆的红裳,要不是举止端庄,众婶子都要背后议论妖里妖气不守妇道。

    嗯,多半是继祖母。

    可得把家里寡居的公公们看仔细点。

    小夫郎真是个可怜的,自己被卖不说,还摊上个继祖母。

    “老身六十有九。”老太君回想这一生,也算精彩纷呈,荣华富贵,最近这事不算。

    一婶子直言直语,“才六十九?您这不老呀!”

    村里好几位超过八十岁的高寿老人。

    老太君:……

    这岁数算不得大,但也不小,只是农人大多劳苦,很多五十多岁看着像六七十岁的。

    在座大多四十多岁,其中一两个五十多的,看着就不比老太君年轻多少。

    但各个都是干活好手,农人不到躺下的那一天都要做事。

    村子里不少六七十岁的老人,身体好的下地,不好的也会在家做些力所能及地活路。

    于是,“老太太在家做什么活路?”

    老太君想了想,倒是华岁解释道,“我家老夫人身子不好,最近都在修养。”

    几名婶子看看彼此,眼神传递信息,有个差点撇嘴又被同桌拐了一下肘子。

    有人笑着说,“我家婆母也是身子不好,喝完药就去砍了一篓子猪草回来,确实不太好,要是好能砍三篓子猪草。”

    “小夫郎和源子都是孝顺的,哪里会让老太太做活路,我们家也是,公公都七十多的人了,我家里那位把他的镰刀藏起来,老人家硬是半夜找出来,天一亮就去山上砍柴。”

    “哎,农村人就是这样,闲不住,根本闲不住。”

    “地里的粮食本来就是辛苦挣出来的,但凡心疼儿女的哪会真的躺在家里白吃白喝,还不是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老太君:……

    她被孤立了,她被排挤了,她被霸凌了。

    她想回去躺着。

    农村妇人就是这般,说你不好,也说你好,转眼又夸她的衣服,夸她的珍珠,夸得老太君决定原谅她们两天。

    好处也是显而易见,老太君回去躺了一天,第二天就不躺了,做活路靠不上她,人家也是金枝玉叶长大的,享了一辈子福气,哪里会做活路。

    她不躺着给大家添堵就算帮忙,能在院子里转转强健身体就是帮忙。

    第60章 中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