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九零知青子女回城》 180-190(第5/9页)
擦去油珠后,盛宏拿来酱油试验,这次他还反复摩擦了几次,然后才擦去酱油。
布料依然如新。
“现在试验抗风能力。”盛宏让两位研究员展开面料, 然后拿了扇大风扇过来,对着面料吹, 他自己则和其他人站到面料另一面,只见面料被风吹的鼓起,然而面料另一头却感受不到什么风感。
“不错。”徐荷叶点了点头。
盛宏摆了摆手, 让两位研究员将面料收起来,然后才对徐荷叶和董杏花道:“老板,董经理,幸不辱命。”
南方服装厂盘下申一纺织厂,是徐荷叶坚持保留纺织部门,并且成立了研发部,让他担任主任,负责新面料的研发工作。
盛宏的压力挺大的,他入职南方服装厂近九个月,之前一直没有成果,厂里不是没有闲话,大家暗地里都说他们研发部是吃干饭的。屁事不做,白拿工资。
盛宏自己都差点绝望了,觉得自己是不是能力有限,胜任不了这份工作。
但董杏花一直坚持,让盛宏安心工作,其他闲言碎语她来处理。好在经过九个月的努力,他们终于研发出了符合老板要求的面料。
“肤感怎么样?”徐荷叶提出一个最关键的问题。三防面料,主打卖点是防水防油防污,但面料,最后还是要做成衣服穿到顾客身上,最基本的舒适性不能丢掉。
说到肤感,盛宏迟疑了一下,“加了特氟龙涂层后的面料,确实没有之前那么柔软了。”
“不过我觉得作为面布,不贴身穿应该还好。”
徐荷叶摇了摇头,伸手摸了摸那块样布,摇了摇头:“还是太硬了,就算是面布不沾皮肤,可以牺牲部分舒适性,但也不该硬得像一张纸壳。”
她刚才就发现了,盛宏刚刚倒酱油试验防污功能时,抓着面料摩擦的几下,就暴露了面料不够灵活的缺点。
“而且,料子太厚了。”徐荷叶抓起料子边缘,对着光线看了看,“面料都这么厚了,再加上羽绒、里布,做成的冬衣肯定更加笨重。这样的衣服虽然保暖,但失了轻便性,顾客穿上身就会觉得累。”
“一件保暖却会让人觉得很累很不舒服的衣服,顾客会愿意为它买单吗?即便一时兴起买了一件,还会复购吗?”
“所以我希望你们针对这两点继续改进。”
盛宏有些为难:“但是面料轻了薄了,防水防油防污能力就没有现在这么出众了。”
徐荷叶摇头:“不,你们一定可以研发出兼具柔软轻薄以及防水防污功能的面料。”
“之前我让你们研发这个三防面料,你们不也打了退堂鼓,觉得自己做不到?但现在看来,大家的潜力是巨大的。所以我相信你们一定能给我一个满意的答复。”
盛宏脸上写满了苦涩,但还是点了点头:“小老板,我们会继续改进的。”
徐荷叶点了点头:“最后还有一个问题,过水后的效果你们试验过吗?”
盛宏:“……”
“过水一次,十次,乃至二十次、三十次后,面料的功能还能保留几成?”
外穿的冬衣一般人每年大概会洗三到四次,穿个五六年,差不多就是过水十几二十次,如果这块料子过水二十次后还有基本的三防功能,这个质量就很过硬。不至于让人骂货不对板,虚假宣传。
盛宏不说话,盛宏的脸色更苦了。
两位研究员也是苦着脸,估计心底已经在骂她。
老板一张嘴,底下人跑断腿。
“我知道大家都辛苦了,为表奖励,这个月研发部的员工每人多发半个月工资。盛主任多发一个月工资。”为了减轻大家的怨念,徐荷叶给完大棒,又给了个甜枣。
这话一出,盛宏脸上的苦意顿时退了三分。
两位研究员脸色都没那么黯淡了。
果然,不管什么时候,钱都是最大的动力。
徐荷叶继续给大家打鸡血:“从零到一很难,从一到二就要简单很多。我知道大家辛苦,再克服一下,继续研究研究。等你们研究出真正轻薄柔软又舒适的三防面料,我还给大家发奖金,大奖!”
未来还有大饼等着,三人总算是恢复了一开始的意气风发。
“老板放心,我们现在就回去继续研究,争取用最短的时间把你想要的效果给找出来。”
送走三人后,徐荷叶叹了口气。
还是差了一把火啊。
她本来还想着如果自己能考上京市那两所顶级高校,就借着这个风头正式推出他们的新款。不管什么时候,华国人对于读书人的尊崇都是刻入骨髓的。
如果能在顾客心中种下一个南方女装是状元服饰的概念,后续的推广都要轻松许多。
不过,没关系,徐荷叶脑筋一转,很快又有了新的主意。
第186章 假账
从工厂出来, 姐妹俩去各大商场转了一圈。生意算不上差,但也绝对算不上特别好。回到家,就看到董桃花黑着脸, 坐在客厅里, 面前的茶几上放着一沓账本。
“妈, 怎么了?”徐荷叶考完那天晚上,三家人一起吃了顿饭,董桃花和徐辉就买了机票飞去了京市。
董桃花将最上头的账本拿给徐荷叶:“你看看。”
“怎么了?”徐荷叶接过账本,看了看, 没看出什么问题。账本这种东西,名堂特别多, 不懂会计知识的, 很难看出问题。
董桃花又拿出另外一册账本,递给徐荷叶:“你再看看这本。”
徐荷叶坐到另一张单人沙发上, 将两份账本打开, 对照着看, 这一看问题就出现了。两家店刚开始的销售额相差不大,几个月后, 差别就显现出来了。
一个店生意越来越好,表现在销售额上也很亮眼。当然,因为服装销售有淡旺季,月销售额有高有低, 这也是正常的。但总体来说,情况是越来越好的。
而另一家店, 情况就显得有些诡异了。开业即高潮,之后的销售额平稳了一段时日,然后便急转直下。
董桃花指了指四月和六月的销售额:“荷叶你看看这两个数据, 按理说四月份是销售淡季,销售额不及冬日还能理解。但六月份的销售额还不及四月就有问题了。”
徐荷叶:“会不会是那家店经营不善,导致生意越来越差,即便是销售旺季也卖不了多少货?”
董桃花点头:“这也有可能。”
“不过我之所以觉得这家店出了问题,还是因为有另一家店铺的对比。
两家店的基础条件都很类似,都位于核心商圈,人流量大。店铺面积也差不多,一个一百二十平,一个一百三十平。”
“你小姨把账本给我前已经发现了这家店的问题,不过她要忙的事情太多了,暂时腾不出手去管。
我呢,去京市前也想过生意差的那家店销售额一天不如一天,是不是附近出了什么变故。
比如城市改建,周围的工厂、企业搬迁,导致商场核心圈的人流量大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