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臣成双: 80-9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权臣成双》 80-90(第11/19页)

我有一句心里话想要告诉你。”林佩与之擦肩而过,走向水缸,目光又落在自己的倒影上。

    尧恩道:“林相请说。”

    林佩道:“我是一个薄情的人,平时和大家有说有笑,但普天之下所有的人在我的心里都只不过是一颗棋子,包括你,也包括我自己。”

    水缸中的倒影被舀碎。

    林佩道:“你可以为了自己想做的事而追随我,但如果你只是为我,总有一天会受牵累。”

    尧恩让出路。

    林佩这趟浇的是左侧屋窗前的竹子。

    水从竹叶滴下,在地面汇成一条细流,缓缓漫过尧恩的乌皮靴。

    尧恩没有移步。

    林佩道:“你不会以为我是在试探你吧?”

    尧恩道:“下官知道这不是试探。”

    林佩道:“知道了还站着不动?”

    尧恩道:“林相,追随你就是下官想要做的事。”

    林佩拿着空瓢,奈何不得地笑了笑。

    *

    是年,林佩在京中一切安定,考量过魏国公府新址之后,他写信回南京给兄长林佰。

    【兄长钧鉴:

    京中诸事已定,蒙恩赐魏国公旧邸于锦华坊。宅院宽敞,特为母亲备南向暖阁,地龙已砌,足以御北地严寒。兄若携母亲北上,一应起居俱已安排妥当。此间田产丰饶,正需经营。已遣家仆沿途接应,轻装简行即可。母亲素来畏寒,今冬可于暖阁赏梅,当胜江南湿冷。

    弟佩手书,腊月初二】

    林佰在南京本也已经做好乔迁的准备,接到书信之后半个月之内就动身出发。

    是日,林佩算着日子去南郊迎接家人,顺便约了同要去接妻小的张济良见面。

    官道旁的小茶楼挑着青布。

    茶楼外几株桃树正盛开,花枝拂过门前半旧的木匾。

    “林相,不想今日如此之巧。”张济良吩咐小二上茶,请林佩入座,恭谦道,“拙荆与犬子跟在魏国公车驾之后安享太平,沾光了,沾光了。”

    林佩坐下,望看窗外道:“张大人觉得京城这一段的天气如何?”

    张济良道:“春光明媚呐。”

    林佩道:“听说今年刑部要修订新漕运法了吗?”

    这一句转折着实让张济良惊着了。

    窗还没来得及合上,小二端着果盘进来。

    张济良等小二走,把椅子搬近些:“林相,这件事下官大致有耳闻,下官很赞成支运、兑运和直运结合的这一条提案。”

    林佩收回目光,看了眼盘里的果品:“这是其中一条,另外一条呢?”

    张济良道:“呀,还有另一条?”

    林佩道:“凡南粮北运,由部院、漕运司和地方官员一同制定方案,层层追责,交叉监督,避免出现权责不清的乱象。”

    张济良道:“这条下官未曾听闻呐。”

    林佩笑了笑:“看来他们也没把你当自己人。”

    不管张济良是真不知道还是装不知道,都被推到了难顾两头的境地。

    “林相,这里面最要紧的是漕运司一职。”张济良比划道,“这些人原本是替朝廷监督地方官干活,两头拿钱,坐享其成,现在不仅要担干系还少了油水,怕不乐意呀。”

    林佩道:“张大人所言入木三分。”

    张济良道:“担子么,谁有本事谁来挑,只是如果干好了有没有奖励呢?”

    林佩道:“朝廷在俸禄这方面可以考虑多加一些。”

    张济良道:“这……这些人原本的收入就不少,一点俸禄恐怕难以让他们心动。”

    林佩道:“张大人,路虽远,行则将至,山穷水尽之后兴许就是柳暗花明。”

    两个人都把话说透了。

    在这张桌子上,没有“这些人”,没有“他们”,有的只是张济良一个人的仕途前程。

    张济良跟着陆洗是能分到不少钱,但要说将来出入部院乃至凤阁,躲在圈子里面是办不到的。

    林佩对张济良做出判断只因为一件事——张济良去岁与杜溪亭结了亲家。

    官场中的联盟并非是牢不可破的,只要在合适的时机伸出手轻轻拨动一下秤杆,便能使局势回到优美的平衡。

    陆洗阵营中的头一拨人是董氏的亲族,这些人无论何时都是干活少但好处最多的,第二拨人是从修建运河时起就跟着打拼的兄弟,这些人虽然干的活又累又多,但他们期望不高,风里雨里能混出个名堂对他们来说已经是逆天改命,第三拨人是凭军功兴起的新贵,这些人在朔北叱咤风云,可是外人很难插足。

    张济良夹在三拨人中间,处境就很微妙。

    张济良乃中原寒门,往上比不过董氏亲族,往下又不想争那点残美剩渣,本来就难,现在还多出了平辽总督府的一帮人要与他分食,就变得更难。

    林佩提出的条件之中有两个极具诱惑力的点,一个是新漕运法并不会追究过去既得利益者,另一个是不撤换守法的人。有此两点,给足了转圆的空间,不至于让张济良和陆洗闹翻。

    张济良此刻便面临着一个选择——是做那高高的墙头上的一株小草,还是做低洼处被林木遮蔽日光的灌木。

    如林佩所料,张济良选择了前者。

    “林相忧国奉公,下官这分担一点是义不容辞。”张济良起身行礼,“下官愿兼通河段漕运使,协助刑部、工部落实新漕运法。”

    林佩道:“好。”

    正是这时,家仆来报信——魏国公车架还差一里就到了。

    *

    官道上的行人络绎不绝。

    石板缝里的几簇青苔被往来的车轮反复碾碎,似给地面涂了一层绿釉。

    林佩不想因私事扰民,特意嘱咐顺天府和五城兵马司不要打搅沿途馆驿,但他千算万算仍忽略了一处细节——今日他五更天起床时,床侧是空的。

    一队马车徐徐驶来。

    林佩认出自家人的面孔,上前迎接。

    林佰从马车走下来,搭住手道:“知言。”

    林佩道:“大哥,这一路还顺利吗?母亲身体可好?”

    林佰道:“还算顺利。”

    马车的帘子掀起。

    一阵爽朗笑声传来。

    “好,什么都好。”孟氏面色依旧红润,一头白发盘得一丝不苟,“多亏知行把我的梳子找回来了,不然我心里可不踏实。”

    林佩先对母亲行了礼,转身拉住林佰。

    “三弟前些日子还从浙东来信,今怎么会在这里?”林佩道,“母亲该又是认错人了。”

    林佰叹口气:“你啊,有时候比外人更像外人。”

    孟氏的马车旁走来一位男子。

    男子身着靛青直裰,头上未着冠,像刻意敛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