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神笔马良: 140-15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七十年代神笔马良》 140-150(第10/28页)

长一噎,他是这个意思吗?

    闻慈才不管他是什么意思,反正他不挑明,她就可以曲解。

    孙副部长来回挑了好几个刺儿,都被闻慈一一回答,她的确是做好了万全的准备来的,问正经的担忧,她能答,问故意针对的话,她也能伶牙俐齿地回怼。

    大家看着,觉得她不该画画,应该来外贸部谈生意才对。

    说得口干舌燥,闻慈舔了舔嘴唇。

    蓝部长终于开口了,“闻慈这套绘本的确画得很好。”

    闻慈感觉到周围人的目光一下子落在她身上,惊讶、忌惮、思索……她不知道,在她来之前,这场会议已经开了二十分钟,蓝部长看过姜温年的绘本之后,只说了个“不错。”

    这个“不错”,有多少是看在姜家面子给的还不知道。

    姜温年的脸色发青,嘴唇紧紧抿成一条直线。

    蓝部长看着闻慈问:“你这套绘本准备了很久,看样子是很有信心了?”

    他总算发话了,闻慈松口气,认真点头,“张安华同志本来就对我的画风很认可,说会很受港城欢迎,我很有信心,而且春交会那么多外商,我会试着争取其他商人的。”

    蓝部长认同地点点头,的确,想推销,口才和外向都是很重要的。

    恰好,这两项闻慈都有。

    他沉思了一会儿,姜温年见势不妙,赶紧拉了拉孙副部长的袖子,后者只好硬着头皮开口,半开玩笑道:“虽然闻同志这套绘本画得是不错,但是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嘛,既然开展台,那不如多找几个人试试?要是能多卖出去几本,那也是多赚点外汇。”

    蓝部长觉得这话有道理。

    姜温年的绘本他看过了,虽然没那么优秀,但也还行,而且要是真能打开图画书出版的口子,那就要让国内的画家们纷纷尝试起来,总不能只靠着闻慈一个人。

    让她来试试外商们的喜好,也是个选择。

    他点头同意,“那就让你们俩都试试吧。”

    闻慈心中一喜。

    人选既然没了争执,那下一个步骤就可以推进下去,蓝部长问:“大家看来,首批试水,印刷多少本来尝试比较合适?”

    这就是个问题了。

    要是出口的话,质量要求肯定是比较高的,闻慈这一套绘本足足六本,还都是彩色,一看就成本高昂,众领导纷纷讨论起来,有说两百本的,有说三百本的。

    总之,没有谁说五百本以上的。

    闻慈:“……”

    她上辈子是个不入流商业插画师的时候,也没这么窘迫过,两百本,是不是太夸张了?

    她理解大家怕竹篮打水一场空,不想投入太多成本,于是主动问道:“我能先去印刷厂看看吗?确定一下,印刷一本到底需要多少成本?这样好更好地把控。”

    要是没那么贵,求求了,给她多印点吧。

    蓝部长有些惊讶,“你懂印刷?”

    闻慈上辈子懂,为了抓质量,她真的跑过出版社印刷厂,“印刷厂的师傅肯定是很有经验嘛,我跟他们请教一下。”

    蓝部长想了想,也就答应了。

    拿到去首都印刷厂的介绍信,闻慈小心翼翼收了起来。

    今天的会议就这么虎头蛇尾的结束,闻慈起身,把六本绘本都好好地收进包里,收到孙副部长面前时,他笑着说:“闻同志啊,你有出版的经验,要多和姜同志互相学习啊。”

    闻慈笑着说:“我很擅长和朋友们互相学习。”

    不等孙副部长高兴,她就笑眯眯道:“我前阵子,还特意把画绘本期间的大纲、手稿,还有绘本成品的拍照都寄给了一些朋友,请他们提建议呢。哎呀,都是我辛辛苦苦的创作痕迹,希望他们能好好保存,以后还能翻出来,留作纪念。”

    孙副部长笑脸一僵。

    这是在讽刺他,还是警告他呢?

    或许两者兼有。

    他余光瞄了眼姜温年,果然,见到这位姜家老来女脸色更难看了。

    他脑袋一阵发痛,干巴巴笑了笑,目送闻慈离开了。

    ……

    闻慈没急着去印刷厂。

    现在都快四点了,等到印刷厂人家都下班了,她坐公交回到美术馆,还没回到宿舍,旁边男宿舍三楼一扇窗户就打开了,一个光溜溜的脑袋探出来,“闻慈!”

    闻慈抬头一看,发现乌海青的光头似乎更亮了。

    对方朝她喊了一声,“你等等,我这就下来!”然后就匆匆忙忙关上了窗户。

    他下来得的确很快,不止是他,还有年君。

    两人披着大棉袄揣着袖子,急急问她去外贸部的结果,“你去了这么久,结果呢?不会真被人截胡了吧?”

    “没,”闻慈摇头,耸了耸肩,“现在是我们俩都要去春交会打擂台了。”

    在外面冻着也不是个事儿,三人出美术馆找了家饭店,准备一边吃一边说。

    闻慈道:“谢谢你们提醒我。”

    乌海青有点羞愧,“我们要是早注意点,说不准就能早提醒你了,谁知道昨天才发现,想写信告诉你都不行,”而且那个截胡的就是美术馆的,他们居然都没发现。

    闻慈安慰道:“年君上午提醒得就很及时了。”

    年君一愣,他还以为无力回天了呢。

    闻慈就把自己火速寄出信件包裹留证的事情说了,两人听得一愣一愣的,大呼聪明,乌海青看她的眼神好像在看什么世外高人,“你这脑袋瓜,咋想的,以后我也这么整!”

    闻慈赶紧提醒,“这得找足够信任的人啊,不然,可能被倒打一耙……”

    乌海青信任地看着她,“我觉得你就很靠谱!”

    闻慈:“……”

    她转移了话题,问道:“那个姜温年,说是美术馆的,她是什么来路?”

    “姜温年?”乌海青想了想,没什么印象,看年君,“你认识吗?”

    他们前几个月虽然没像闻慈一样到处跑,但也忙着画连环画,在美术馆三点一线,除了食堂宿舍,最熟悉的就是小会议室了,哪里知道美术馆的其他人?

    年君想了半天,“姓姜……美术馆有个很有名的姓姜的!”

    他左右看了看,拉着两人从窗边去了饭店的最角落,乌海青奇怪,嘴里嘀嘀咕咕地问:“咋了?还不能说不成?”

    年君瞪他一眼,压低声音,“就是不能说。”

    三个人头碰头,年君这才用气声开口了。

    “我这是刚来美术馆那会儿听说的,后勤部有个姜副主任,很年轻,二十几岁就当上了副主任,还是在这么大的单位,你们敢想吗?”他见两人齐齐摇头,继续说:“我听说,她家是这个!”他比了个大拇指,指了指上面。

    乌海青满脸的困惑,说句封建迷信,他觉得这好像是天上来的……

    闻慈若有所思,指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