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我在七零画插画》 180-190(第22/27页)
技法能练到高超,但对于情绪和美的感知却是天生的。
闻慈笑道:“能得到您这个评价,我很幸福。”
陈元年笑道:“可不止我,你这个年轻人是得到美术界一致赞誉的,就算是那些批评的目光,大部分也源于对于你本身的攻讦,但这完全不需要在意。”
他就像长辈一样,语重心长地说:“人有锋芒不是错,你有主见,有自我,有坚持自我的勇气,这在创作道路上是非常重要的,这代表你不会根据外人的眼光随波逐流。创作者一旦追随群众的眼光,那就失去了自我,失去了表达,这是非常糟糕的。”
美院这两年发生许多事,结果往往是好的,比如人体写生得到上面认可、学生拿了许多奖项、作品在重大场合展览等等,但这些好的结果前,往往站着许多固执而倔强的创作者。
他们有的是学生,有的是老师,是他们咬牙扛着争议,把这条路硬生生凿出来的。
闻慈神色变得认真,“我明白的。”
陈元年笑笑,他知道,闻慈是个聪明的年轻人,聪明而不世故,这很难得。
他抬起手腕看了眼表,海色已经开始暗了,“把袁韶他们叫回来,我和上午那个老乡商量过了,咱们今晚不回去,住在老乡家里。”
说着,转头吆喝起来,苍老的声音顺着风传出很远。
第189章 结婚这边海鲜很便宜。外地的虾蟹……
这边海鲜很便宜。
外地的虾蟹得六七毛钱一斤,还很少供应,但胶州靠海吃海,海鲜最多,老乡招待他们端出来一大盆蒸好的虾爬子和蟹,不住地让他们多吃,这在当地才一毛钱一斤。
新鲜的虾蟹不加调味便够鲜的,尤其是虾肉,又嫩又脆,空口吃都好吃。
老乡有几个儿女,他跟着大儿子住,家里还有四五个孙子孙女。
孩子们大的十几岁,小的还没到闻慈腰高,坐在炕边上,抱着半张结实的玉米面煎饼奋力撕咬,闻慈看她的样子觉得可爱,笑问:“你不吃吗?”
小丫头摇头。
她妈妈笑道:“俺们打渔别的不多,就这些鲜味多,这几个孩子总吃都吃腻了。”
闻慈剥着一只虾的硬壳,好奇地问:“那这些海鲜怎么卖出去呢?是供销站收吗?”
“收,供销站收,但收得不多,”她妈妈解释道:“俺们都是卖给渔站的。”
闻慈觉得这地方的虾蟹不比一些后世的沿海旅游圣地差。
陈元年教授温和地问着老乡当地的情况,他们对本地人好奇,本地人对他们也是,知道他们是首都美院的老师学生,几个孩子眼睛都瞪大了。
他们不知道首都美院是什么,但知道大学是什么。
村里之前也是有知青的,这两年都抢破了头的要考大学,但大学好像特别难考,就有一个考上了大学的,还有他们本地的哥哥姐姐,现在也都抢着读书了。
谁都知道,读书改变命运,结果这七八个人全是大学生?
哦不不,他们说自己是研究生,那比大学还难考了!
身旁的小丫头惊得张大嘴巴,煎饼都不咬了,闻慈笑问:“你多大啦?”
她口齿伶俐,“六岁。”
“那应该快念书了吧?”闻慈看老乡家里房子还不错,屋里暖瓶木箱什么都有,应该不是那种供不起孩子上学的家庭,而且这边应该比较重视教育?
果然,她妈妈说道:“今年秋天就上学了,也不知道成绩到时候能咋样。”
小丫头灵极了,立刻说:“肯定比俺哥考得好!”
旁边看着比她大两岁的小男孩顿时不高兴了,“俺数学考九十分呢!”
闻慈笑起来,等吃完饭,去院子洗手的时候看到小丫头趴在门边,有点怯生生地看着她,想过来又不敢过来的样子,于是她招招手,“过来。”
小丫头犹犹豫豫地过来了,“姐姐。”
“诶,”闻慈掏出手帕擦干手指,摸摸口袋,她出门没带多少东西,就有两颗巧克力,闲来无聊能吃的,此时都摸出来递到小女孩面前,“送给你吃。”
小丫头想拿又不敢,抿着嘴巴,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闪着光。
“是我主动要给你的,”闻慈笑道,拉过来小女孩的手,把巧克力放上去。
两颗被金纸包裹的东西圆溜溜的,像颗弹珠,但比弹珠大好多,小丫头看闻慈笑盈盈的,这才小心翼翼把巧克力握进手心,小声说:“谢谢姐姐。”
闻慈笑笑,正好此时袁韶在院子外喊她来看晚霞,她就走了出去。
今天的晚霞是好看,火烧天穹,淡紫红霞,连云朵都被烧成了炽热的色彩。
闻慈和袁韶在门口看了好久,其他同学后来陆陆续续也过来看,一直等到晚霞消散,太阳彻底落到了海那边,这才准备回去。
“明早我要起来看日出,谁要一起?”闻慈问。
“我!”好几声的异口同声,最后大家约好,明天早上一起起来画日出。
老乡家人口多,没有空屋子,他们也不想分开住,最后是男生和他们家男人凑凑,女生和嫂子孩子们凑一凑,嫂子特意搬出了柜子里的干净被褥,有些不好意思。
“家里就这条件,人多,你们别嫌弃啊。”
袁韶忙笑道:“这挺好的啊,多亏你们,不然我们就得赶回招待所,明早再来了。”
年纪最小的丫头好奇地睁着眼看,她姐姐在蜡烛底下写作业,写着写着,开始挠头。
“又不会了?”嫂子语气无奈,对闻慈三人说:“去年学校新出一门什么课,哦哦,美帝他们的话,可难了,二丫说他们老师都不怎么会,上回考试都没及格!”
闻慈笑道:“是英语吧?”
嫂子问:“你们那个高考,是不是也要考这个来着?”她听之前的知青说的。
闻慈左右看看,董安敏解释道:“高考部分专业要加试英语,其他大部分不用。”
二丫嘟囔道:“俺们老师都是现学的。”
外语教学现在在渐渐地普及,但可想而知,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教是教的了,但学的质量也是大相径庭,但这没办法,当地的师资和发展情况不同,在一个偏远的小乡村,你很难找到一个外语流利擅于教学的老师。
其实不止英文,所有科目都是这样的,差异在客观上是普遍存在且巨大的。
闻慈走到桌边,发现难住二丫的是一道选择题,她说了答案,又给她讲了一遍。
二丫震惊,“你念的比俺们老师还好听!”
闻慈笑道:“我学了很久的,要是你也想学得这么好,可以试试找英语磁带,放在收音机里每天听,”她晚上来的时候看到了他家客厅里的收音机。
但刚说完,她又想起来,这个东西现在恐怕很难买。
嫂子对她们很好奇,首都来的,大学研究生,这些条件就像挂在天上的星星,看得见摸不着,她不住地想着,要是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