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我在七零画插画》 120-130(第12/28页)
闻慈这幅插画的画风和西方的相似,但又有些差别,很符合她的审美。
但是如果它真的投入市场的话,能得到家长孩子们的喜爱吗?
张安华没法确认这个答案。
她细细凝视着插画上精美的小细节,“如果你愿意换一个题材的话,哪怕是教孩子踢球或保持卫生的,我有八成把握,这个绘本会卖得很好。”
闻慈失笑,委婉道:“我不懂早教的。”
她的受众,一直打算是几岁到十几岁的孩子,如果老少咸宜的话,成年人也能欣赏,但是对于还在牙牙学语构建对新世界理解的小婴儿,她是真的不会画。
张安华再次陷入沉思。
闻慈静静等着她的答案,反正,除了张安华,她目前也找不到其他有希望的人,如果她不满意这幅画的话,她只能等着改革开放后,国门彻底打开了。
到时候,华夏这块甜美的大蛋糕会涌入无数商人,世界对它的看法,也会有所变化。
哪怕仍然是这个描绘华夏大江南北的题材,估计会吸引很多人的兴趣。
好在张安华没有全盘打消她的希望。
“你的画风很不错,但是内容是一把双刃剑,有些师奶长辈估计会喜欢给自家孙孙买这种绘本,但也有一些,估计很抵抗这样的题材,”张安华放下插画,端起茶杯来喝了一口,目光深深地望向闻慈,“你什么时候能画一本样品出来?”
闻慈一怔,而后便是狂喜,她这是松口了!
她身体前倾,立即道:“张同志什么时候离开广市?我会尽快把贝贝在广市这一本画出来的,”还有不到一个月时间,听着时间充足,但实际上,她现在连个大纲和内容都没定,只有一个主人公在广市的范围而已。
张安华以往都是在广交会待十天左右就走的,到后面,商品该买的也都买完了。
不过她望了眼闻慈真挚的面孔,思索片刻,道:“我给你半个月时间,十月二十三日,我会离开广市。”
今天是十月八日,那就是只有十五天。
闻慈的心里觉得很紧张,但还是毫不犹豫地点了头,“好!”
……
从接待室离开后,闻慈犹豫片刻,不知道要不要告诉钟玉兰一声。
明明是作为她的助理来广交会学习的,结果遇到机会,自己却做了其他事,闻慈挠挠脑袋,还是决定跟她说一声:要是后面要画这套绘本的话,肯定瞒不过钟玉兰的。
而且要不是钟玉兰,自己也不会来到广交会,就更不能认识张女士了。
等到中午十二点,音乐一响,钟玉兰几人汇合。
今天他们仍然在跟着交易团的单位们“采访”,钟玉兰请广交会机关的袁经理帮忙,找了机关里目前比较清闲的后勤人员,跟他们询问一些这方面的事情做素材。
这是□□的任务,大家都很配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乌海青很久没说过这么多话,口干舌燥,一去饭店就坐下要了壶凉茶。
他一口气咕嘟嘟灌了一大杯,才抹嘴道:“这不熟悉的地方就是不一样,问出来这么多东西,可在脑子里一想,还是觉得失真,不是缺了这个细节就是缺了那个,”而他画的和北省有关的画,却都是自然而然就胸有成竹了。
钟玉兰笑道:“以前有个老作家说,你肚子里有十分的货,才能写出来一分,我们画画也是这个道理,”要是半生不熟的,画得就让本地人一看就笑话。
这是广市?不,这是北方人心里的广市了。
年君请服务员过来,钟玉兰要请客,乌海青和闻慈坚持自己付钱。
大家点了各自的菜,来了广市,自然吃得都是当地特色的食物,闻慈要了萝卜糕和云吞宽面,等菜上来的功夫,一直在心里措辞着该怎么开口。
年君嘴上说着自己上午找到的好素材,余光瞄在闻慈脸上。
她一贯是嘴皮子最利的人,怎么没说话?
年君话锋一转,别别扭扭看向了闻慈,“你上午被人欺负了?”
他以为是闻慈和那些外商打交道的时候,可能听到了不太好听的话。
“嗯?”闻慈愣愣地抬起头,发现桌上另三个人都看了过来,她张了张嘴,鼓足勇气直接开了口,“没有,是我上午碰到了张安华张同志,和她说了一些话。”
她把自己找张女士问绘本的事情告诉了大家。
三人一个比一个惊讶,还是钟玉兰稍稍冷静些,温和地询问道:“她的意思应该是有点心动的,不然不会给你机会——不过你是怎么想到画绘本的?”
绘本这个词,可比图书要时尚一些,国内是不怎么用的。
钟玉兰先前不看好闻慈说的图书出版,是以为她要画小人书,却没想到,她直接自己摸索出了新的形式,而且听起来,似乎是连见多识广的港侨商人也认可的。
总归只有一幅,不怕被抄袭,闻慈把包里的插画拿了出来,递给钟玉兰。
乌海青和年君都探过头来看。
眼前这幅插画,的确很出乎他们的意料,不是常见的黑白插画,也不是华夏传统的黑白水墨,用的是水彩,但画风截然不同——他们画的水彩大多重轻盈,色调柔和,而眼前这一幅插画却用了更重的色彩,红白黄绿,取的就是夺人目光的鲜艳。
鲜艳容易,难得的是她用了这么多高饱和度的亮色,却并不显得杂乱晃眼,十分协调。
而且它细致入微的画风,也是和时下流行大相径庭的。
三人初次见到,觉得眼前一亮,连钟玉兰都觉得颇为惊艳,她这种老一辈画师更喜欢轻薄古典的色彩,但对于这种大胆浓郁的配色,也有相当的鉴赏力。
她当即道:“我觉得很好,比我十年前见过的外国插画也不差。”
闻慈抿嘴笑,信心更足了一些,真诚道:“我知道咱们现在的美术形式,在外的话恐怕没法得到接受,所以转换了画法,张同志说港城现在流行的西方绘本差不多就是这样。”
她特别想说,小人书的寿命在八十年代就渐渐消亡了,那是它最后的辉煌。
钟玉兰连连点头,爱不释手地看着眼前这幅插画。
她问道:“你是打算画广市为主题的?”她看得出来,上面这个小女孩打扮和食物有这边广市人的风格,而且她后面的小店窗户,上面还贴着粤语的点心呢!
闻慈点头,怕她误会自己要跟她打擂台,又连忙解释道:“我是打算画一套儿童绘本,受众,大概是五六岁到十几岁之间的孩子,借广市为背景,主要描绘的是这个孩子在华夏几个地区发生的故事。经济发展情况嘛,我不会正面描述。”
钟玉兰有些惊讶,“完全是儿童绘本?”
乌海青和年君也很震惊,不知道闻慈为什么,要给自己限定这个受众?
闻慈道:“绘本的受众是很难老少咸宜的,面向孩子的话,可以避免很多敏感话题,”她这也是实话,成年人的世界很容易涉及到家庭事业,很容易牵扯到政策上,但是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