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110-120(第18/26页)
她的言外之意,说道,“咱在地里挖的粮还有好几千斤,加上地里的收成,吃到后年不成问题。”
只要不拖累自家,给益州兵吃肉都行,她继续扫地,“那就听你的。”
“我和三堂弟说了,晚点让他把被褥带出来,今晚起,咱们就不回谷睡觉了。”
石洞能遮风避雨,一部分人睡洞里,一部分人跟树村的人挤着睡,哪怕岭南人从山上进谷也来得及支援。
这是梨花的意思。
说孩子们待在谷里,岭南人偷袭山谷的话就完了。
因此洞里必须留人。
除此,谷里也得留几个大人,几个村的孩子聚在里头,闹起来房顶都能掀了,不找人看着点,出事怎么办?
知道赵广昌让元氏在家待着时,梨花就在琢磨守村的人选了。
元氏心眼多,私心重,她要留下,估计会打族里粮食的主意,还需找人守在大灶房才行。
大人有正经事,守粮之事,交给孩子最好。
她想到了赵娥。
那晚,她和阿耶去益州城,让赵娥领着其他姐妹回来,赵娥明明很害怕,说话声音都在颤抖,却还是答应了。
山里黑,又容易迷路,她能将大家安然无恙的带回来,是个靠得住的。
于是,她去麦地找赵娥。
麦子已经黄了,赵娥正领着人割麦穗,脚边的背篓快装满了。
梨花走进地里,喊了声,“堂姐”
赵娥抬起头,看到她,以为梨花找她阿奶生,笑着抹了把脸上的汗,解释道,“我阿奶回家收拾衣物去了,说今晚去外面住,暂时不回来了。”
“来的路上看到四奶奶了。”梨花上前,见她抬背篓,伸手帮她,“谷里的大人都会出去。”
赵娥看她眼下一片青黑,知道是没休息好的缘故,问她,“你呢?”
“我和岭南人打过交道,到时肯定得出去。”
背篓抬出去放小路上,会有大人背回去,赵娥重新拿了个空背篓,偏头看她,“我该怎么做?”
没成亲的小辈里,她最年长,有义务照顾底下的弟弟和妹妹。
犹记得从山里回来的那晚,阿翁夸她是个大姑娘了,能独当一面。
这样的称赞,几乎从来没有过。
阿翁最看重的是梨花,去年他重病,事事都让梨花传达,阿奶心生不满,有意扶持她,可她到了阿翁跟前,阿翁看一她一眼就闭上了眼,明显不想多言。
而这次,阿翁不仅夸她,还耐心地教她怎么安抚人
阿翁说,不是所有人生下来就能做好所有的事儿,梨花做得好,那是因为她见得多了,有经验,遇事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所以大家愿意听她的。
自己好好学,也能像梨花那样。
她问阿翁以前为何不教她?
阿翁说那会儿人心惶惶,最重要的是稳住大家的情绪,如果教了她,她势必会跟梨花争,从而导致两家反目,族里分崩离析。
她细细想了想,阿奶的本意就要让自己挤走梨花,以三奶奶的脾性,闹是免不了的,而且,族里人一旦乌烟瘴气的,势必会分开
没了梨花出谋划策,她们不可能活着跑到山里来。
所以,阿翁才会在她懂事后才教她这些道理,防的就是内讧。
乱世里,只有全族抱团才能活下去。
梨花比她更早懂这个道理。
她看着梨花,等她往下说。
作为赵家人,梨花不会与她拐弯抹角,坦诚道,“族里的粮全放在大灶房里,以防有人偷粮,堂姐你们能否去那边住?”
光是赵娥不行,还得多叫些人。
没想到是这事,赵娥道,“你不说我们也会搬过去,麦子收回去需晾晒脱粒,我们不守着,被外村的孩子拿了怎么办?”
“还得提防咱们自己人。”梨花说,“我大伯母怀了身孕,会待在谷里。”
赵娥心领神会,“我知道怎么做。”
除了元氏,还有几个妇人有了身孕,但都不想在谷里胡思乱想,坚持要出去帮忙。
梨花怕她们伤着肚子,跟树村的人商量,由她们给树村煮饭。
怀孕的,腿脚有疾的,生了病的,尽量待在后头。
隐山村的妇孺没有见过血腥场面,梨花安排她们烧水。
墙角的十几口釜和鼎,一直得有沸腾的水。
水一少就往里添。
窦娘子专门负责这一块。
她刚将孩子送进谷,没去西边看过,听到这话,只忧心一点,“柴和水够吗?”
老木匠说,“我们和安宁村挑了柴过去,应该能烧个十来天。”
富水村的村长也在,问梨花,“我们村的人干什么?”
“安排一组人给全村人准备伙食,其他人和大家一起挪石头”
石头重,难以抬动,得找棍子借力将其挪到西面的石坡上。
知道梨花她们占了石洞和树村西面,富水村的人选择在住南面,防止岭南人从南面攻进来无人防守。
到晚上,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好了。
今晚起,树村周围的火把不能熄,巡逻的人需来回走,一刻都不能懈怠。
谷里也是如此。
赵娥是大娘子,她将几个村的孩子分成十四组,七组人巡逻前半夜,七组人巡逻后半夜。
担心孩子们不适应陌生环境的窦娘子进谷一趟出来后跟梨花感慨,“难怪你们活得好好的,就你那些堂姐堂妹,个个都懂事得很。”
村里娃在她们面前都变得老实了。
梨花一脸骄傲,倒是赵大壮听得有点难过,说道,“都是这世道给逼的啊。”
窦娘子想到了自己。
村里没出事时,凡事有大嫂拿主意,大嫂怎么说她就怎么做,现在大嫂不管事了,她不得不顶上来,她不聪明,不果断,遇事瞻前顾后的,不是做村长的料。
她往刚砌的土灶里丢两根柴火,仰头望向黑沉沉的天空,情绪低落,“我要是能像你们临危不
乱就好了。”
赵大壮一怔,不知怎么回答。
梨花说,“我们逃荒时差点被山火烧死,遇到官兵射杀难民差点没了,进城和染瘟疫的人关在一起,随后难民上门抢粮”
“说起来,我们羡慕窦二婶你才是。”
窦娘子愣住。
她差点家破人亡,还有人羡慕她?但梨花脸上的表情不像故意哄她开心的,不由得叹气,“咱们都是苦命人啊。”
就梨花嘴里说的那些,换成她恐怕早死了。
她安慰梨花,“活下来就是福气。”
戎州十几万人,多少人没跑出来呢。
这个话题似乎过于沉重,窦娘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