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32-40(第14/18页)
“……”老太太恨得牙痒痒,“竟不知他还是个孝顺的!”
这两年,铺子严重亏损,他怀疑老大做假账欺骗她,碍于没有证据,她一直忍着的,这次进城,老大不上交银子不说,还把银票弄丢了…
怎么想怎么可疑。
“待会告诉你四爷爷,咱家的粮食不养外人。”
老大想把元家人接来是吧,那就自己养。
关于这事已经讨论过了,最初是想帮赵家媳妇养父母的,可出来匆忙,粮食没有搬完,只能让她们自己想办法。
梨花说,“四爷爷警告过大家了。”
清晨适合赶路,赵大壮他们一宿未睡,见前头的人开始行动,亦召集人套车。
梨花上车时,消失许久的老秦氏再次攀着车钻进车棚里,“三娘,我脚底的泡化脓了,我再坐一会儿你们的车啊。”
老太太蹙眉,“你那亲家还纠缠你?”
“哎。”老秦氏无奈,“怕是做鬼都不会放过我了。”
赵大壮把抢回来的物品还回去之事让老方氏非常不满,认为赵大壮该把粮食给她们而不是素未谋面的人。
晚间睡得远,老方氏没找着机会发牢骚,天亮就在她耳朵边嗡嗡嗡的,比蚊子还惹人厌。
她钻进车,却看里面坐着三张陌生面孔,愣了下。
沈七郎主动打招呼,“阿婆。”
看容貌,老秦氏约莫五六十了,唤声阿婆不过分。
老秦氏一顿,“吃早饭了吗?”
村里碰到人,开口都是这句,以致老秦氏忘记闹荒没有早饭吃了。
好在沈七
郎上道,配合的点了点头,见老秦氏扒着棺材木东看看细看看,似乎在找什么东西,抱着侄子挪了几寸。
老秦氏摆手,回头问梨花,“你奶装衣服的篓呢?”
“我大堂兄没拿来呢。”
正说着,赵书砚提着小背篓来了,问梨花,“我赶这辆车如何?”
方才老太太把继母臭骂了一顿,他不想听继母倒苦水。
梨花从篓里挑了件幂篱扔给老秦氏,回他话,“看我阿耶乐不乐意。”
“三叔答应了。”赵书砚把背篓放上车,回去搀扶老太太。
老太太不知在跟老吴氏较什么劲,一睁眼就使唤人伺候才,赵书砚是长孙,表现得十分殷勤。
他越殷勤,老太太就越高兴,上车后还咯咯咯笑个不停,“三娘,这次阿奶没输吧?”
“……”梨花嘴抽,“阿奶,咱逃荒呢。”
能不能不跟四奶奶攀比了?
老太太明显没懂,自顾往下说,“别以为阿奶没看到,你四奶奶偷偷训你堂姐她们了。”
“……”
“儿媳妇孝顺又如何,还不是没人给她揉肩?”
“……”
梨花觉得有必要让两人分开,要不然天天这么比,受苦的还是晚辈。
老太太不知她在琢磨这些,还道,“明天你早点起啊,以我对你四奶奶的了解,她肯定会逼迫你堂姐天不亮就给她捶肩。”
“……”
老秦氏听得云里雾里,“三嫂子在说什么?”
“说了你也不懂,想想怎么应付你那亲家吧,四娘的孩子没养活不是她的错,可明家人摆出一副四娘亏欠他们的嘴脸给谁看呢?”
赵四娘上个月生了个女儿,孩子不足月就没了,明家人前没提过这事,背后却没少给四娘甩脸色。
她过来时,明四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瞪四娘呢。
老秦氏不彪悍点,四娘是要吃大亏的。
老秦氏没意识到这点,替明家人找补,“孩子没了太难受吧。”
“你不是说明家重男轻女吗?”
“那是以前,现在估计不那么想了。”
“狗还能改了不吃屎?”
“……”
这三嫂子,把她当成四嫂子了不成?
不想聊家里的事,老秦氏问沈母,“怎么就你们?孩子爹娘呢?”
还用问吗?全家逃荒,结果只有三人同行,其他人要么走散了,要么死了,老太太翻白眼,跟梨花嘀咕,“你堂奶奶也是个蠢的。”
“……”
这种话怎么接?梨花装没听到,望着远处荒野发怔。
老太太估计觉得无趣,继续拿出针线活做。
此去丰迩镇没有遮阴的地,温度升高之前,赵大壮领着众人上了山,在山洞歇了一下午,日落下山,蜿蜒的官道旁多了好几具尸体。
其中两具尸体的衣服鲜血淋漓,明显与人斗殴而死,牛车经过时,老太太鼓足勇气看了眼,“今后的路怕是不好走。”
“咱们人多。”
人多就是优势,所有难民看到他们都下意识的躲避,因此他们暂时是安全的。
只是这路死的人越来越多,路旁堆起了小小的山包,一座又一座的。
更恐怖的是,族里没水了。
几头牛不能缺水,两桶水必须留给牛,因此人再渴只能忍着。
一忍,就感觉时间过得特别慢。
二堂爷拍着自己装水的竹筒,试图再倒出几滴水来。
孩子们渴得哇哇哭,赵大壮毫不松口,“大家先忍忍,到丰迩镇就有水了。”
“还有多久到丰迩镇啊?”
“快了。”
如此走了十几里,总算听到有人嚷嚷,“丰迩镇到了,丰迩镇到了,咱们有水了啊。”
前头的人像到了鸡血似的兴奋往前冲,族里人激动地踮起脚朝前望,“能打到水了吗?”
族里还剩两桶水,留给牛喝的,毕竟行李太多,不靠牛的话会累死人。
想到很快就有水喝,族里人喜出望外,“刘二,能不能快点。”
“快不了。”
经过这些天,牛明显不如之前精神了,加快速度的话,牛恐怕吃不消。
何况还要照顾走路的人。
刘二道,“左右快到了,不急这一时半会啊。”
梨花坐去前头,赵广安偏头,发干的唇咧起弧度,“等一下我们多装点水。”
他已半天没喝过水了,嗓子干得像火烧过似的。
梨花应道,“把水桶装满。”
这次是她估算失误,一百多号人,一人喝两口也要两大桶水,在青葵县囤的水明显不够。
索性几里外就有河,梨花问赵大壮,“木板晒干了吗?”
得趁早把木桶做出来,要不然之后还会发生今日的事。
“还得再晒一天。”
丰迩镇的入口在官道右侧,估计怕难民涌入镇上抢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