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为了活命只能扮演神明了》 18、诗神苏轼(第1/2页)
楚九辩与公瑾先生见面的消息很快传开。
众人听得两人好似是要比赛作诗,当即按捺不住好奇心,全都朝三楼涌去,使得拍卖会都不得不先暂停下来。
珍宝阁掌柜的听着头顶那咚咚咚的响声都心慌,忙跑上楼挤进包厢,高声道:“各位!各位请听我一言!”
鼎沸的人声总算小了些,掌柜的这才又往包厢中间挤了挤,看到了站在长桌前的楚九辩和白公瑾,以及几位气度非凡的上官。
他忙笑着作揖:“扰了诸位的雅兴实在抱歉。只是三楼位置狭小,诸位大人公子不若请移步至一层,咱们也好松快些。”
一席墨蓝色衣袍的白公瑾看向楚九辩,问道:“九公子,咱们要不到了楼下再继续?”
“可以。”楚九辩道。
先礼后兵。
楚九辩见到白公瑾后,对方就先谈起了《行路难》和《一剪梅》,说了他有多喜欢这两首诗词,有多崇拜李白和李清照。
又说他一直很想和楚九辩见上一面,想知道还有没有如此神作可供品鉴。
怕楚九辩不乐意,或者有理由推辞,白公瑾便提出他自己先做一首出来,抛砖引玉。
他都把姿态放的这么低了,楚九辩若是再不答应,就好似是怕了他。
周围这么多观众可都是送上门来的信仰值,没有不要的道理。
而且如今在座的这些权贵,都等着看他这位“九公子”有什么本事,他若是不表现一下,还真就叫他们小瞧了。
这样等他之后上了朝堂,说不得也会被瞧不起。
更重要的是,今晚发生的所有事,秦枭都一定会知道。
他还要和秦枭继续合作下去,太窝囊了也不利于他和秦枭之后的相处。
于是楚九辩根本没犹豫,直接答应与白公瑾“探讨”一二。
见事件中心的两人下了楼,其余人自然也都跟下来。
天色已经暗了下来,掌柜的命人在楼中各处点起了油灯。
灯不少,但碍于火光明灭微弱,所以只能算是看得清路和人。
这是珍宝阁惯用的手段,傍晚开始拍卖会,等到了晚间灯一亮,再普通的东西都能多出一些氛围感。
白公瑾引着楚九辩来到一楼,准备直接上台论诗。
不少权贵们见状就直接留在了二楼,回到自己包厢里向下看去。
更多的人则是跟着来到一层,或坐或站,但都出奇地安静。
今日这些人中,绝大多数都是为验证楚九辩的身份而来,身负重任的白公瑾自然一清二楚。
与楚九辩一同站上台后,他便对众人作了一揖,温声道:“未曾想我与九公子二人的论诗竟扰了拍卖会,扰了诸位的兴致,实在惭愧。”
楚九辩静立在一侧,抬眼朝二楼那些包厢望去。
借着昏黄的光影,他看到楼上包括萧曜在内,所有有权有势的上官们都悠然坐着。
这些人垂眸看他的眼神,就好似在看一件待价而沽的商品。
反而是他身后两步远的地方,秦朝阳安安静静站着,没什么存在感,但又好像存在感十足。
这一刻,楚九辩无比清晰地意识到,秦家人与楼上那些人并不一样。
他甚至能猜到若是秦枭此刻也在场,定会抱臂站在台下,好整以暇地看着他要如何应对,但绝不会摆出那般打量货物的神情。
楚九辩觉得自己或许一开始就想错了。
他与秦枭确实地位不平等,但秦枭一直没小瞧过他,也从未轻贱过他的生命。
否则早在登基大典那日,他的脖子就已经被秦枭拧断了。
楚九辩心情有些复杂,面上却平静无波。
“先生多虑了。”台下不知道谁说了句,当即有更多人开口。
“两位都是难得一见的才子,能亲眼看到您二位论诗可是我们的荣幸。”
“是啊。哪里谈得上打扰,先生真是折煞我等。”
楼内气氛一派祥和,偏这时有道突兀的嗓音响起。
那声音含着笑,懒懒散散道:“到底比不比了?”
楼内嘈杂为之一静,众人全都朝声源处看过去,楚九辩也投去视线。
只见在大厅右侧的朱红石柱旁,一位身着白色长衫的青年抱臂而立,微卷的长发随意披散着,发间隐约还有细碎的银链,在烛火下明灭如星辰。
在注重礼仪规制的大宁朝,已经及冠的青年还这样披头散发,实在稀奇,也实在怪异。
楚九辩甚至觉得比起这人,自己都更像是本地人了。
但不得不说,这人长得还真挺帅。
五官精致,还有一双勾人的桃花眼,眼尾微微上扬,一颦一笑都带着风流浪荡的气息。
此刻对方那双眼便落在了白公瑾身上。
白公瑾似乎是认得此人,脸色都有些僵硬。
那青年见状轻嗤一声,道:“最烦你们这些装模作样的,你不就是想为难这位抢了你风头的九公子吗?装什么清高?”
“王少主说笑了。”白公瑾勉强维持着风度道,“在下只是想与九公子探讨一二。”
“那就开始吧,省的耽误我继续买东西。”
王少主?
楚九辩正想着这位的身份,秦朝阳的声音就在身侧响起,很低:“公子,那位是琅琊王氏的嫡长子王其琛,生母早逝,如今王家的主母是小妾抬上来的。”
原来如此。
楚九辩抬眼看向王家人所在的包厢,果然见到那位清风霁月的王家主黑了脸。
父子关系不和啊。
白公瑾被这么下面子,有些尴尬地冲楚九辩笑了笑:“那在下就抛砖引玉,献丑了。”
“请。”楚九辩道。
白公瑾缓缓呼了口气,才道:“快马踏云尘,长歌破晓昏。胸藏千丈志,眼纳万重村。”
这两句一念出来,众人都觉眼前一亮。
心道不愧是声名远播的公瑾先生,这诗做的真是一绝。
望见众人的反应,白公瑾心中便定了不少。
这首《追风》是他近日作的最得心的一首,还是受了那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影响,才有如此豁达的心境。
他沉下心,继续念出最后两句:“得失随鸥鸟,行藏任酒樽。天涯无定处,风月满征魂。”
一诗念罢,掌声雷动。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楚九辩就属于不会作诗,但能分辨出好坏的人,所以他知道白公瑾这首诗确实做的不错。
只是对方这每一句诗分开来,楚九辩都能从自己背过的诗里找到相似的意境,因而有了对比后,再好的诗也没有那般惊艳了。
可对于这里的看客来说,这确实是一首难得的佳作,一时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