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凶竟能听到我的心声: 13、第 13 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真凶竟能听到我的心声》 13、第 13 章(第1/2页)

    三司审袁仕昌时,宋秋余去凑热闹了。

    三司是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方协同审理,按理说不许百姓围观,但“文昌诞案”闹得太大,皇上特许百姓在衙门外听审。

    严润和招供,说永恩四年袁仕昌用他儿子的命,胁迫他科举舞弊。

    袁仕昌怒道:“一派胡言!本官何时逼迫过你?当日你儿子危在旦夕,是老夫为他请了医中圣手,还将府中价值千金的药赠予你,你如今却恩将仇报,污老夫清誉!”

    严润和不卑不亢道:“若非借我儿胁迫我,袁大人为何要帮我儿请医赠药?”

    衙门外的宋秋余摸了摸下巴。

    【嗯?怎么莫名觉得这句话有点耳熟?】

    【哦哦想起来了,有点类似“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扶”。】

    【哈哈哈哈,真的好像。但严山长不是讹人的老赖,不会胡搅蛮缠。】

    袁仕昌:怎么不会!

    他不是傻子,科举舞弊那么大的一件事,他会贿赂严润和这种一看就是死脑筋的清官?

    请医赠药只是想将严润和拉到自己这派,毕竟这位状元郎深得圣心,哪怕不是自己人,也不能让他投到政敌那边!

    他只是拉拢严润和!不是要严润和帮他干坏事!

    拉拢懂不懂!

    袁仕昌气得胡须都吹了起来,指着严润和骂:“无皮相鼠,颜之厚矣,三尺城墙都自愧不如,你也配作读书人!”

    气焰之高,声音之洪,底气之足,宋秋余叹为观止。

    【袁仕昌气得嘴皮哆嗦的样子,感觉真的好无辜,好像严山长污蔑了他似的。】

    【但严山长那么仙,怎么可能说谎?】

    不止宋秋余一人这样想,围观的学子与百姓都觉得袁仕昌仗势欺人。

    袁仕昌还未免去官身,在堂上站立即可。

    而严润和跪在地上,虽身穿囚衣,但丰神俊朗,气度儒雅,被骂时垂眸不语,更衬得袁仕昌面目可憎。

    “这人好大的威风,堂前不跪就算了,还欺负人家读书人。”

    “要我说直接拉出去斩了!二月初三那日,轩辕大帝都用镜子砸他了,能是什么好人?”

    “我怎么听说是文曲星君用镜子砸他?”

    “轩辕大帝跟文曲神君都来了,听说那日天边出现两片祥云,云彩里还藏着几万天兵要拿他上天庭审!探花郎跟文曲神君有交情,说人间的事该由人间来审,这才放过了他。”

    宋秋余支着开耳朵,听身旁的大娘绘声绘色讲文昌诞发生的事。

    【妈耶,现在已经传得这么离谱了么?章行聿都编排进去了。】

    袁仕昌听到宋秋余的心声,以及百姓的歪曲与谩骂,气的简直要仰倒。

    衙门外乱糟糟的,刑部尚书用力拍了一下惊堂木,呵斥道:“不可喧闹!”

    堂外安静下来后,刑部尚书没理严、袁两人的嘴上之争,直奔主题。

    “圣上并未免去袁公官职,他仍是礼部尚书。严润和,你该知道污蔑二品大员该当何罪,你若有证据便拿出来,不必多舌。”

    严润和语出惊人:“证据在宫中。”

    刑部尚书与大理寺卿,以及督察史对视片刻,再开口时慎重不少:“你说的证据是何物?为何在宫中?”

    宫中?

    袁仕昌眼睛眯了眯。

    严润和道:“辛丑科的十六封考题。”

    大庸极重视科举,高祖皇帝为防舞弊特制定了“十六出题人”政策。

    由皇上从官员中钦定十六人,这十六人拟定会试考题,最后交由皇帝抽选。

    严润和徐缓道:“我们十六人那一个月吃睡在南书房,为防泄题,每日饭菜宫人都放在门外,再由内侍送进来。”

    外面的人进不去,里面的人出不来。

    大理寺卿两朝老人,自然知道这个规矩:“那你们是怎么将题送出去的?”

    【御医吧。】

    “是御医。”

    宋秋余与严润和的声音一同响起。

    袁仕昌喉咙一紧,随后吐出一口气。

    【既然里面的人出不去,那肯定会想办法让外面的人进来,还要合情合理地进来,只有御医符合所有条件。】

    没错。

    严润和说:“在第十一日的时候,有一位大人生了病。”

    三司哪一个都不是傻子,瞬息便明白了严润和的意思,刑部侍郎问:“就算是御医能进南书房,按规矩也得等会考结束,他才能与你们十六人一块出来。”

    宋秋余来了兴趣:【让我想想,如果我是袁仕昌,怎么让御医再出来?】

    袁仕昌本就心虚,闻言更是跳脚。

    混蛋,别随便代入我!

    【御医进南书房的理由是有人生病,出来的理由……应该也是有人生病,还是一个来头不小的病号。】

    严润和薄唇轻启,缓慢吐出几个字:“是太后。”

    看着面色骤变的三司,袁仕昌冷冷一笑,还敢查么?

    【哇偶,是太后,刺激!】

    袁仕昌嘴角抽搐,心想你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小兔崽子。

    堂上端坐的三人都觉得捅大篓子了,屁股下仿佛生出荆棘,让他们坐卧难安。

    可衙门外都是百姓,若是不继续审下去,那就是明目张胆徇私枉法。对下不好交代,对上更是……

    百姓们窃窃私语。

    “怎么扯出太后?”

    “姓袁的狗官科举舞弊惹怒了轩辕大帝、文曲神君,现在太后跟此案有关,会不会是上天不满刘家坐天下?”

    眼看事态朝不可控的方向发展,三司个个头冒冷汗。

    这已经不单单是舞弊案,这简直是动摇刘姓江山。

    【芜湖~~】

    宋秋余发出愉快地吃瓜声,随后又觉得不太对。

    探案剧哪有第一案直接上太后这种终极大boss的?

    【太后会不会是冤枉的?】

    凌乱的三个二品大员在听到一道清澈的声音时,心中同时想——

    太后必须是被冤枉的!

    大理寺卿抢过惊堂木:“尔等肃静!”

    接着督察史质问严润和:“太后深居宫中,一心向佛,向来不理会政事,你此番攀咬是何目的,受谁指使?”

    宋秋余吐槽:【怎么当官的都喜欢给人扣帽子,问受谁指使这种话?】

    如今将太后拉下水,袁仕昌反而不急了,甚至闭目养神,优哉游哉地听着三位同僚狼狈为太后脱罪。

    哪怕听见宋秋余的心声,他也没之前那么气急败坏。

    反倒是审问的三司有些恼火:这是哪来的小混蛋!

    宋秋余是自己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