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我是雍正嫡次子》 130-140(第2/14页)
眼,怀疑自己幻听了。
“是。”朱意远尽量不含任何情绪、平铺直叙地回禀道,“第日寺的僧人禀报,四日前,仁照法师说他预感自己要顿悟,或可觉醒宿慧,吩咐他们不得打扰,就连膳食也不许送。第日寺僧人一连等了三日,仁照法师的闭关室内却毫无动静,这三日甚至连水都没叫送,他们怕出事,不得已破开门,却发现仁照法师瘫在蒲团上不得动弹,叫了大夫去,才发现是中风了。”
“第日寺的僧人认为,可能是仁照法师修行时间太短,肉体凡胎不能承受控制顿悟带来的力量,外表才会表现成中风的样子。”
弘书沉默了一会儿,问道:“皇阿玛怎么说?”
“皇上下令理藩院,遣人去联系格鲁活佛,看看格鲁活佛有没有法子能救仁照法师。”
“……”
“我知道了。”弘书眨眨眼,“你下去吧。”
朱意远走后,弘书呆坐着,内心很茫然,弘历…是阿玛吗…?…除了阿玛他想不到还有谁敢对弘历下手。
或者,弘历是知道了他封太子的事,活活气成中风了?
若是这样,那他倒是大笑三声谢苍天有眼,可惜理智告诉他,这个可能无限接近于零。
……所以,若真的是阿玛,他……
弘书感觉自己心里有什么东西想要破碎。
一直以来,他都告诉自己要理智,阿玛是他的阿玛,但更是皇帝,是拥有很多儿子的皇帝。在皇帝身上,君的属性会大于父的属性,所以他面对阿玛,臣子的属性也要大于儿子的属性。虽然他大多时候面对阿玛都是撒娇耍赖的儿子形象,但其实他心里始终有一道清醒的线,也就是那条线,隐隐将他和阿玛隔开,让他对阿玛,不会像对额娘一样全身心的信任和依赖。
现在,那条线好像进入了存在又不存在的‘量子叠加态’。
第132章
有些变化只会在无声处默默进行,无人可以察觉,但等它于某日突然显现的时候,可能连当事人都会为它感到惊诧。
生活终于回归正常的弘书回到熟悉的忙碌节奏中。
“……这些便是近段时间陆陆续续收到的所有投稿。”允禧汇报道,“我都已经看过一遍,现在您看到的顺序就是我按自己标准排的,最优秀的稿件在上面。”
弘书翻看了一下:“我会尽快看一遍的,这里面选择匿名的人多吗?”
允禧道:“很多,几乎所有人都选择了以笔名的方式署名,少数笔名是曾耳闻过的文人名号,已经核实过就是本人,大部分则是前所未闻的名号,但文章质量并不差。”
这个情况在弘书的预料之内,他点点头,道:“提前准备的文章有用上吗?”
允禧点头:“这次虽然收到了一些支持‘华夷之说’的稿件,但文章质量一般,也没有值得引发争辩的点,都写的比较隐晦或者避重就轻,达不到您的要求。”
弘书也不失望:“那就算了,提前准备的稿件在这里面吗?我润色润色。”
允禧心中触动,他知道弘书这不是想要抢占人家的文章,实际上是为了安私下捉刀之人的心,为他承担风险,让捉刀之人不必担心被找借口‘秋后算账’。
“在的。”
又商量了一会儿论辩主题的事,弘书提起另一件事:“太子册封礼后的第一期报纸,我想免费赠送给京城百姓,所有费用我出,也算与民同乐,到时候你去找朱意远调拨银两。”
允禧眼睛一亮,觉得这个主意非常不错,报纸不管再怎么被人诟病不够高雅,那上面印的也是文字、是知识,免费赠送给百姓,某种程度上来说跟免费送书差不多,这对提升太子的名望很有好处。
“费用不必您出,报社账上有钱,可以承担的起!”允禧大手一挥,一副我很有钱的架势。
弘书摇头:“报社的钱归报社,每一分都是有用处的,公账和私账不能混淆,费用我出。”
允禧不听:“您别和我争了,报社本来就是您的,报社的钱也是您的,账目上清楚的很,公私不会混淆的。”他见弘书还要反对,连忙搬出一条无法拒绝的理由,“好了,您就别推辞了,这也算是我们报社上下送给您的贺礼了!不然底下那些人还得头痛送贺礼的事。”
弘书听到这个就闭嘴了,一开始他考虑到手下大多数人可能生活并不宽裕,怕他们攀比或者强撑面子非要送贵重的贺礼,就下命令不让手下人送贺礼。结果命令下去,底下人不但不高兴,反而还沮丧失落,觉得他是不把他们当自己人,人心一度都有些涣散。
允禧这个主意倒是不错,以集体为单位,办一件为民的好事,当做送给他的贺礼,面子里子全都有了。
嗯,回头记得把医院、工厂这些负责人都叫来,让他们以报社为蓝本各自办一件类似的事。
允禧不知道弘书在打算什么,说服他后,积极地开始出主意:“那这一期报纸的内容一定要好好策划一下,您觉得放些什么内容好呢?我建议可以放一些名家名篇,这样比较有收藏价值,免费赠送才更有意义。”
否则只是一份普通的两文钱报纸,总觉得意义不够。
弘书却摇头:“这样才没有意义,那些名家名篇普通百姓若无人讲解,能看懂、欣赏的又能有多少?我以为,还是放些启蒙内容比较好,三字经字数不多,可以全篇刊登,还有其他简短的蒙童学篇,另外,再刊登一些最基础的识数以及加减运算,若这一批免费赠送的报纸能让百姓中多出几个识些许字的人,也不算白费功夫。”
允禧眉毛高高挑起,现在市面上一本《三字经》贵吗?不贵,甚至很便宜,尤其是经过惠民书局的低价冲击之后,但就算这样,能拥有这本书的家庭也是少数。如果只算平民百姓,那么这个数字会更低。倒也不是他们都买不起,能在京城生活的家庭,若只是买一本《三字经》还是没问题的,关键是,只买一本书,没用。他们支撑不起的不是一本书的价格,而是学会这本书的背后的教育的价格。在知道自身没条件去学习的情况下,一本《三字经》对他们来说就是华而不实的东西,没必要去买。
报纸也是同样,他们喜欢听人读上面的新闻,但要他们买,拜托,两文钱也能买一张蒸饼,是一餐饭呢。京城大概有十万多户人家,若按平均一家六口人来算,也有六七十万人,但报纸在京城最高一期的销量也才不过四万份出头,只凭这个数据就可以看出,报纸在京城虽然人尽皆知,但真正买报纸的人其实并没有多少。
但若是有人免费送,那就不一样了。
“我也知道,只凭一些书面文字,就想让人自学会识字很不现实。”弘书叹气,“但有总比没有好,民间多奇才,或许就有一些被埋没了的天才能自学会呢?哪怕只有一个,这些钱也不算白花。何况如今京城内喜欢给别人免费读报纸的人不少,百姓们若能人手一张,边听人读边自己看,总能认识一些‘天地人’这样的简单字。”
人手一份啊,允禧向往地想象了一下那样的场面,莫名觉得热血沸腾,干,必需要干!
至于白送几十万份需要花多少钱?允禧表示小意思,不说这两年来独一份的广告挣了多少,就说印刷厂的机器一动,那是印的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