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雍正嫡次子: 100-11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我是雍正嫡次子》 100-110(第11/18页)

要办的事还有很多,总不能临到头再到处踅摸人,还是得有个培养体系。

    不过,只水泥厂和红砖厂恐怕塞不下这么多人,干脆再建个粉笔厂和黑板厂吧,刚好,这两样东西也可以配合书局往外扩张……

    弘书奋笔疾书,定下四个厂的人员分配后,开始写生产计划,连续几日都写到月上中天才睡下。

    万寿节前夕,盛大的水陆法会和罗天大醮在坤宁宫举行,当天,弘书身着皇子朝服,虔诚地跪在坤宁宫正殿,祈求漫天神佛、诸天大罗保佑额娘远离病痛、长命百岁。

    法事之后,便是万寿节,按照往常惯例,胤禛本是要照旧停止朝贺筵宴,众大臣以西藏平定、准噶尔归附之名,请胤禛庆万寿,又有格鲁活佛等一众藏转佛教代表请贺万寿。

    就连允祥,也劝他四哥不要太简朴了:“……况且,开年以来,接二连三有人病倒,宫中也需要喜气冲一冲。”

    这话叫人听了,倒像是要用万寿节来给皇后冲喜,还好是允祥说的,胤禛并不会多想,甚至他想了想,觉得办个万寿节若能给皇后冲冲喜也不错。冲喜之事自古有之,皇后病重之后,不是没人提议办场喜事给皇后冲喜的,说的最多的就是让弘书定亲大婚,只不过胤禛全没理会过,乌拉那拉氏听说此事后也和胤禛表达了反对之意。

    鉴于以上缘由,是以今年的万寿节得以正常举办。

    万寿节当天,繁复的朝贺仪式就不多说了,直接快进到筵宴。

    出席人员相当全乎,宗室王公、朝廷大员、藩国使臣、佛道代表,乃至开海禁后前来贸易的海外之民借各自国家之名送上贺礼得以在殿中角落列席的。

    如此盛景,弘书几兄弟自然不可能缺了谁,弘历也是,他虽被削爵斥责,终究不是圈禁,此等万国来朝之际,若不让他出席,岂不是将皇家矛盾显露于人前。

    自诩天朝上国的大清君臣,是不会想在‘蛮夷’面前丢脸面的。

    献礼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这等国宴上,自然还是客人优先,藩国使臣不必多说,他们一年不知道要送多少次节礼,礼单上的物品名字基本没换过,弘书都快背下来了。

    倒是几个临时加塞的外国人送的东西还有些意思。

    比如葡萄牙人,就送了一尊石膏雕塑,据说是他们国家最厉害的雕塑家的作品,很有艺术性,价值不菲。可惜,这尊雕塑是一个典型的西方女神形象,在大清君臣眼里十分有伤风化,并没有得到多少赞叹。

    还有英国人,送的是一支烟斗,烟斗本身的材质并不算昂贵,不过据说此烟斗是一统英格兰、开创了威塞克斯王朝的爱格伯特一世贴身之物,十分有收藏价值。是不是真的不好说,不过即便是真的,对于英国历史并不了解的文臣武将们也并不会觉得这件古董的价值能有多高。

    事实上,在场的人除了弘书,恐怕只有同为欧洲国家的几个外国人会觉得这几件礼物很贵重。

    外使送完,便是方外之士,道家列席不多,以娄近垣为首送的礼物中规中矩,藏传佛教就五花八门了,共同点大概都是已圆寂活佛的曾用之物,开光那种。

    格鲁活佛送的东西却叫弘书有些汗毛倒竖,乃是一串人骨念珠,说是用修为高深的喇嘛天葬之后剩下的遗骨制作而成。

    弘书看着赞颂此物珍贵的堂上众人,这一刻深刻感受到横亘在他和这个时代之间的隔阂,神思不由恍惚。

    “老六,老六。”弘时一边微笑看堂中献礼的皇叔,一边捅咕弘书。

    弘书恍然回神:“怎么了?”

    弘时从牙缝里挤出回答:“快到你了,别走神了。”

    弘书定睛一看,堂中站着的正是允祁,下下一个就该他了:“多谢。”

    弘书的出场牵动了在场绝大多数人的心神,他们都想看看,这个位列众皇子之首的嫡阿哥会有何表现,是否配得上皇上对他的种种优待。弘书对种种视线视若无物,沉稳地走到堂中,流畅地说完早就准备好的贺词。

    “儿臣为皇阿玛准备了三样贺礼。”弘书侧身,早有准备的朱意远带着人奉着礼物上前。

    胤禛坐在上首,看着下方大小、形状差别极大的几样东西,想起儿子说要送自己一份大礼,来了兴致:“说说吧,都是什么。”

    弘书一摆手,朱意远上前,他捧着一个直径十寸大小的掐丝珐琅莲花食盒,食盒上面的红绸呈山尖状。

    吃食?堂上众人微微蹙眉,心中很是好奇,什么稀奇吃食能叫六阿哥当做寿礼送给皇上?

    在万众瞩目下,弘书微微一笑,揭开红绸。

    映入众人眼帘的是一块块晶莹剔透的宝石样的东西?

    不是吃食?大清众人蹙眉,心中猜测,是宝石吗?瞧这样子倒有些像水晶,不过水晶不算稀奇吧?难道是新发现的矿脉?怎么用食盒呈上来?

    藩国使臣和几位外国人却在想,这瞧着怎么有些像钻石?

    胤禛也好奇,这东西瞧着真不像吃的。不过他不用猜,直接问道:“这是水晶?”

    弘书神秘一笑:“不是,这是食物,具体是何食物,皇阿玛您一尝便知。”

    胤禛挑眉,还真是食物:“呈上来。”

    朱意远捧着食盒上前,交给苏培盛,苏培盛即便早有准备,手上也是一沉,不由暗暗嘀咕,六阿哥也真是,吃食也就罢了,准备这么多份量作甚,难道皇上还能一个人吃完不成。

    胤禛用筷子夹起一块:“就这样直接吃?”

    弘书点头:“对。”

    胤禛没有迟疑,一整块塞入口中,东西甫一入口,一股清甜就在口中漾开,不同于蔗糖的甜腻,十分润口。

    胤禛眸光微亮,快速将之嚼完,开口道:“此物何名?如何制得?”

    弘书没有回答,而是笑道:“皇阿玛先说儿臣的这份礼物如何,可还喜欢?”

    胤禛微微瞪他一眼,这小子,越发放肆了:“不错,还算得朕意。”

    弘书这才笑眯眯地答道:“此物儿臣取名为冰糖,至于如何制得…”他从袖中掏出一纸折页,“…请皇阿玛过目。”

    纸上却并没有写冰糖的详细制备方法,而是甜菜这几年的培育过程、最新亩产量,和每斤的出糖量,最后贴心的附上了与甘蔗出糖量的对比。

    “好!”即便以胤禛的定力,此时也忍不住面露激动之色。

    不是他不淡定,实在是在现在,糖虽然不至于说是只有达官贵族能享受的奢侈品,却也不是下层小民能随意享用的东西。但若纸上数据为真,那么推广开来,糖价必然会有一个大跌幅,更多的老百姓能吃的起糖了!

    嘴甜了,心就会甜,心一甜,人就安稳,人安稳,社会安稳,才是太平盛世!

    更何况,糖和盐一样,还能作为战略资源,胤禛的目光扫过全场,在场这些藩国,还有那些海外蛮邦,他们国内的缺糖情况可不比大清好多少。

    胤禛认真看向儿子:“食,乃民之本也,你心中能始终装着百姓,为此几年躬耕于田地之间,很好。”

    弘书被他夸得脸红:“都是农人劳作,儿臣不过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