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换亲后今天也在努力赚钱》 150-160(第4/22页)
,“睡觉!”
薛理钻到她身边,“你教我做?真不做?那算了!我看二哥家有石臼,我们做年糕?”
林知了前世家乡不存在粽子要吃甜的或咸的,她是咸甜都吃。面条里可以煮馄饨。汤圆和饺子可以在一个碗中。是以无法理解某些人对某些食物的厌恶或者执着。
林知了转向他:“这么想吃?”
“自从来到京师,我没有吃过米面,也没有尝过年糕。”薛理以前读到古人诗中的乡愁,觉得闲着没事无病呻吟。要是换成家乡味道,薛理可以理解。
林知了:“二哥家只有粳米啊。”
“二哥家应该有糯米。”薛理起身。
林知了震惊:“干什么?给我回来!明天再问!要是没有,你驾车载着林飞奴去城里看看!”
薛理躺下:“睡觉!”言外之意,早睡早起做年糕!
林知了对着黢黑的房顶翻个白眼。
没想到他是这样的薛理!
翌日清晨,林知了从卧室出来就听到薛理问二哥家有没有糯米。
自从自己当家做主,林知了又叫他过两年再还钱,薛二哥手头宽裕,以前想买的想吃的,只要不是很贵,都买回来。
家中自然不缺糯米。
林知了淘米,薛理烧火,薛二哥把石臼搬出来。
幸好今天雪停了。
忙活半天,年初二,薛理一家的午饭是鸡蛋汤和嵌糕。剩下的年糕被林知了揉成长条,下午半天冻得邦邦硬。晚上吃的是大白菜鸡蛋炒糕。
林知了问:“薛大人,这个年圆满了?”
薛理满意地点头:“圆满了!”
林知了白了他一眼。
林飞奴捅鼓姐夫,低声说:“你看她,越来越不疼你!”
薛瑜瞥他一眼:“我看你,越来越想挨打!”
“没和你说话!”林飞奴瞪一眼他,“姐夫,你——”
薛理打断:“你别给我下套。否则以后别找我学飞身上马!”
林飞奴闭嘴。
因为二哥家真有糯米,翌日薛理还是吃到了饭团夹油馃子。顾娘子和李婆子给林知了打下手,因此林知了要给她们包几个,两人一起拒绝,心里庆幸跟东家分开吃饭,否则每天都是这些怪东西,谁受得了!
如此过了几日,年初六下午,林知了一家四口回去。
刘丽娘不舍,送到村口还想继续送。林知了见状就给小姑子使个眼色。薛瑜问:“二嫂,你在家也没什么事吧?不如跟我们进城过几天?店里的伙计和厨子也想你了。”
刘丽娘:“可是我的衣物都在家里。”
薛瑜:“回去收拾,明天过去。你和二哥到城里,我和小鸽子也不用租车去店里,搭你们的小毛驴就行了。”
刘丽娘一听俩小的需要她,立刻答应下来。
翌日,林知了叫薛瑜和林飞奴在家等二哥二嫂,薛理去刑部,林知了去店里准备食材,明日开业。
初七官府开门,小吏上班,那七位“江湖好汉”也在大哥的陪同下拿下一处三间正房的小院,足足八百两,还搭上人情。
好在离东城门不足二里,离东市只有四里。只是离位于东市西北角的仁和楼有点远,将近六里路!
七人可惜早上不能去仁和楼送外卖。
这大哥对他们当真尽心,听出几人意图赶紧提醒,可以去吃饭,不可以到仁和楼做事,否则会被御史大夫、礼部尚书、礼部右侍郎府上的人发现他们和薛理沆瀣一气坑骗他们。
七人顿时感到后怕,赶忙表示以后去东市南边送外卖。
至于能干几天,他们自己也不知道。
薛理也没指望他们能安定下来。薛理提议买个小院有个落脚点,是想着人一旦有了牵挂,无论以后做什么都会先思考。比如跟人动手时就会想想,放着刚买的房子不住,去蹲大狱,值得吗。
他们选择息事宁人,京师兴许就少死一人,刑部就少一件凶案!
这是薛理的目的!
此时御史大夫的夫人还等着薛理被打。
第152章 番邦来使
林知了认为春节吃的好, 食客们肚子里有油水,年后出来点菜吃饭的人不多,因此食材减半。
然而早上的食客不比年前少,着实令她始料未及。
林知了想探听一下是不是京师年年都是如此, 便趁着熟客到柜台结账, 故意说:“我以为今天没有多少人。没想到商铺都开门了。刚才人多的时候我感觉店里全是街坊四邻。大家很忙吗?”
熟客闻言很是意外:“你不知道?”
林知了奇怪, 她该知道什么。
熟客:“我想起来了, 薛大人是在刑部。薛大人好像打过礼部尚书?他不知道礼部的事也正常。”
打过礼部尚书就不能知道礼部的事?这是什么逻辑啊。林知了愈发糊涂:“礼部怎么了?”
熟客:“你天天在店里,应当没留意,东市多了许多番邦人。都是来送贡品的。因为咱们的很多东西他们都没有, 所以番邦来使看见什么买什么。跟钱不是钱似的。过几天他们就走了, 商户可不得趁机清库存。刚才我路过茶行,感觉全是番邦来使。
“以前一年来好几次, 听说有些小国送的财物还没有沿路在驿馆吃得多, 陛下还要接见他们,嫌花钱买罪受,就依照路程叫周边几个大国一到三年来一次, 小国就不必了。我觉得无论大国小国喜欢来京师都是因为京师要什么有什么。
“先前我还奇怪,礼部尚书和侍郎都要放弃祖宗家业了,陛下怎么还用他们。现在看来定是因为没了他们,礼部小吏不知道怎么接待番邦人。”
林知了经常早饭前去市场,这个时候很多坊间百姓还没起,来做客的番邦人不可能早过百姓, 不怪她没有碰到,“可是接待番邦使臣的不是鸿胪寺吗?”
熟客对三省六部和金吾卫、大理寺较为熟悉,以至于愣了一瞬才想起来问:“鸿胪寺不是管读书人的地方?”
林知了:“——不是。像院试、乡试、会试,这类归礼部。礼部也管番邦事务, 但是同鸿胪寺一同管理。没了礼部尚书,有鸿胪寺卿在也能把事办好。”
熟客:“那陛下留着他们做什么?”
林知了:“可能因为番邦使臣快到了,陛下觉得家丑不可外扬。等人走了,再料理他们。”
熟客点头:“林掌柜,你要多准备些食材。我刚才看到拉面竟然没了。这怎么行。仁和楼也是皇家酒楼,可不能叫蛮夷觉得皇家酒楼要什么没什么,皇家就是绣花枕头一包草!”
林知了一脸受教地表示:“待会我亲自去市场挑选食材。”
然而冰天雪地的日子,市场能有什么食材啊。又不是在烟雨江南,这个时候有冬笋,还有各种海鲜河鲜。
城外渭河结冰,估计鱼都不好买,更遑论虾蟹。
林知了跟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