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换亲后今天也在努力赚钱》 120-130(第4/25页)
论此事只会认为你是一代明主!”
皇帝被“称赞”“明主”等字眼夸得飘飘欲仙。可是一想到消减公费开支会遇到的阻力,他就感到心梗。
这个儿子真会给他找事!
太子:“父皇担心什么?”
皇帝:“担心朝中百官集体撂挑子!”
太子诧异:“父皇不是说笑?”
“你看我像吗?”皇帝一想到上至他亲舅舅,下到知县都给他递折子,脑子就一抽一抽的疼。
太子:“父皇倘若真担心此事,儿臣有个法子。”
皇帝有点怀疑太子居心不良,想变着法的累死他!可是丰庆楼掌柜的告状这事同太子无关。他把太子召过去询问仁和楼是否存在恶意竞争也是临时起意。若不是丰庆楼这事,太子拿不到丰庆楼的账簿,也不会知道朝廷百官每月在丰庆楼欠下多少钱。
缩减公费开支这种事,应当是太子临时起意。
皇帝颔首示意太子说说看。
太子想起去年在东宫书房同薛理的几次长谈。
皇帝要补偿太子,放权给太子,当时太子谨慎过头,五品以上的职位不敢惦记。太子后来见着薛理,建议薛理先去户部当个员外郎。太子向薛理承诺一有机会就把他提上去。
薛理对太子的说辞是六部全是陛下的人太子也无需担忧,最重要的是城外驻军听谁的,金吾卫大将军是谁的人。
当日薛理还问过太子一个问题,如果邻居家财万贯,而我穷的只剩一群手持长枪的兄弟,哪家该感到害怕。
那时太子脑海里浮现出一句话,邻居有钱我有枪,邻居就是我钱仓!
此刻面对皇帝的担忧,太子明白应该如何回答:“父皇,兵部诸人和金吾卫平日里不敢饮酒?”
皇帝点头。
太子:“儿臣记得丰庆楼掌柜的说过,如今兵部和金吾卫把仁和楼当饭堂。凭仁和楼的馒头三文钱一个,一份红烧肉一份素菜,再来一碗骨头汤,人均百文足够他们吃到撑。”
皇帝:“你是说兵部和金吾卫不会反对?”
“如今他们出来吃饭花不了百文,以后规定人均吃喝不得超过百文,对他们而言并无不同。他们因何反对?”太子反问,“是怕父皇不认识他们,故意给您添堵?”
皇帝:“他们也有姻亲啊。”
太子:“提高军人恩恤,将士遗孤朝廷教养。倘若阵亡将士的妻子在儿女长大前不嫁人,每年也给她一笔补贴。此举和消减公费开支同时颁布,武将还敢反对吗?朝中百官瞬间会想到你拆东墙补西墙。届时就不是父皇和文官的矛盾,而是文官和武将的矛盾。只怕文臣和武将会在朝堂上大打出手。结果显而易见,卖弄笔杆子的打不过耍枪杆子的!”
皇帝顿时感到头不疼了:“消减的公费开支应该可以覆盖提高的军需!”
太子:“此事对父皇百利而无一害!”
皇帝疑惑:“百利?”
“北方胡人来袭,将士没了后顾之忧,是不是奋勇杀敌?”太子问,“京师那些地痞都送到军中,百姓安居乐业,商业繁荣,会不会为国库增加许多税收?”
皇帝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太子继续说:“那些日日在丰庆楼喝酒听曲的文臣倘若联合起来向您施压,就叫他们全部回家种地!科举三年一选不缺人,他们不想干,有的是人干!”
皇帝笑了。
太子困惑:“父皇笑什么?去年春闱选的人,至今还有很多只是挂个闲职。”
皇帝心里感叹,不愧是他一手养大的嫡子!
但凡二皇子能说出太子这番话,有太子的魄力,无需他和贵妃动手,皇帝就会先废太子,立贵妃位后,再立二皇子为太子。
皇帝:“你才说那些人只会卖弄笔杆子。若是一天写十个话本传到民间,百姓在他们的怂恿下会不会弄出个万民书逼朕收回成命?”
太子正巧有件事同皇帝商议,他建议城外皇家用地只留两块,剩下的地分给京郊真正的贫民。
皇帝:“百姓对朕感恩戴德,自然会支持朕?”
太子点头:“儿臣还有个主意,今年秋令各州县把人口土地统计出来。开春后按照土地交丁税。无地的百姓无需交税!”
皇帝眼睛地震,他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太子知道,如今百姓不止有劳役,还有田赋和丁税。丁税针对成年男子。少了丁税,无房无地的男子有了活下去的希望才不会破罐子破摔落草为寇,各地作奸犯科的案件也会大大降低。
皇帝:“你知道每年丁税是多少吗?”
太子不知:“儿臣只知道消减了公费开支,查几个贪官,国库足矣支撑三五年。”
皇帝不禁问:“三五年之后呢?”
太子:“免了丁税,得了民心,提高将士们的待遇,将士们对你忠心耿耿,再令天下所有有地的人交税,一年等于如今两至三年!”
“所有?”皇帝怀疑自己听错了。
太子点头:“百官以及天下举子。到那时会有世家跳出来,因为他们几代积累,手里囤了大批土地。你挑几个跳得高的查其贪腐,钱财归国库,土地分给无地的百姓,自然无人反对。只是如父皇先前所言,他们会用手中的笔对您极尽诋毁!然而百姓会为您歌功颂德。史书会记录你做的一切。此地只有我们父子二人,儿臣不瞒父皇,您不干,儿臣干!你怕被骂,儿臣不怕!若是你担心日后儿臣对您的心腹开刀,那就换太子!”
皇帝怀疑太子威胁他,虽然他没有证据,“你当朕不敢废太子?!”
太子:“父皇敢。四年前就废过!”
皇帝满腔怒火顿时消失殆尽,甚至有些心虚理亏。
过了许久,皇帝叹了一口气:“你说的这些,还有谁知道?”
薛理!
年前薛理住在东宫同太子谈了许多。若非薛理在太子生死关头挺身而出,太子也不敢同他推心置腹!
太子:“你我父子二人!他日走漏了风声,就是门外那俩。”
魏公公结了账回来,此刻同皇帝心腹在门外候着。皇帝可以透过窗户纸看到两人身形,“我的人知道什么该说什么应该烂在肚子里!”
太子:“儿臣的人也知道什么事应该带进棺材里!”
皇帝又长叹一口气:“这些事不可一蹴而就!”
太子自然知晓牵扯甚广还要徐徐图之。太子建议先把城外的地分出去,再提高军需和消减公费开支。至于丁税同田赋划到一起,还有令全天下交税,这两件事可以交给他!
皇帝忍不住说:“那三年你也不是日日混吃等死!”
太子只是笑笑。
殊不知被废的当天太子非常害怕,白天不敢睡,晚上睡不着。过了半个月,送进东宫的食材和往常一样,他除了出不去什么都没变,显然皇帝废太子只是一时冲突。太子该吃吃该喝喝,闲着没事就教养几个儿女。
贵妃的父亲礼部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