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160-17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古代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160-170(第2/36页)

桌,裴长青陪着两位钦差、两位知县,顾千里以半个主人帮裴长青待客,还请了县里来的教谕和一名先生作陪。

    卫先生让裴父裴母宫嬷嬷一起,他们却不肯。

    即便裴父裴母现在见了世面,人也大方很多,那也做不到在大官面前坦然自若。

    他们带着小珍珠和宝儿陪宫嬷嬷、王永冯彬在堂屋摆两大桌,连同前来学习的六名宫女四名太监一起吃。

    宫嬷嬷让把宋福瑞、裴云、谭秀、陈玉箫都叫来一起坐。

    “咱本就相熟,以后还要他们教手艺呢,一起吃饭也好熟悉一下。”

    小珍珠哒哒跑出去亲自请了裴云他们进来。

    虽然宋母满眼期待,可小珍珠却没特意请她,宫嬷嬷又没说请她嘛。

    随行的护卫则在东院儿摆两桌,由韩方陆裕陪同。

    再有卫先生和严主事的随从、曾知县和许知县带来的一些衙役等,都在东院儿的棚子里吃席,由高里正、裴大伯、陶族长等人招待。

    随行的几个县学生也得到妥善安排,由谢恒和小鹤年陪着在西间炕上摆一桌。

    小鹤年让二蛋把陈琦、高进禄也喊过来一起吃饭。

    陈琦只要肯读书,有陈老爷安排凭家世也能去县学读书,陪县学生吃饭也算对等。

    高进禄原本没那个机会,毕竟高里正只是一个里正,在县里使不上劲,就算和霍家是亲戚,霍家也只能帮他去民间学堂却去不得县学。

    即便谢家学堂,也进不去呢。

    所以小鹤年找他来,是拉拔他。

    高里正高兴得很,好好叮嘱了孙子一番。

    高进禄虽然比小鹤年大一岁,可他却并不早慧,就是个普通孩子,刚学完三字经千字文这些,让他和县学生们吃饭他紧张得想尿裤子。

    好在人家也不单独和他说话,他就负责陪吃,说话有谢恒和阿年呢。

    瞅着小鹤年居然能和十好几岁、二十岁的县学生聊学问,还能引经据典,高进禄眼珠子都要掉出来。

    他又偷眼看陈琦,发现陈琦坐在那里安安静静地吃菜,并不非要参与聊天。

    他不由得偷偷松口气,看来陈琦和自己一样不知道说啥。

    这一次虽然来的人多,沈宁却给安排得明明白白,并不曾冷落谁饿着谁。

    即便县里镇上来凑热闹的老板富户以及周边的里正们也都有一个席位,裴三叔、四叔、高二郎等在那里相陪。

    他们在牌坊那边儿临时搭的棚子里就着灯笼的光落座吃酒,聊得热火朝天的。

    给钦差送礼他们够不上,但是抱紧裴家大腿还是可以的,给裴家送礼、送喜钱这都是应有之意。

    在他们看来裴家比知县好使,毕竟知县三年即走,裴家却是本地人,且有上达天听的特权。

    交好他家,至少不用担心被人随便陷害欺凌,甚至还能走他家的路子引荐什么关系呢。

    宋母因为是裴家亲家,如今也被众人捧着,再不是从前去县里被说一个女人不能参与男人议事,遭人排挤只能回镇上。

    “老嫂子,你家老三出息了呀。”

    宋母笑,心里却明镜儿的,老三有啥出息?

    是人家裴二郎夫妻有出息,他作为姻亲也跟着沾光出息了。

    心里终归是有些失落,亲家母竟然不喊她进去陪客,这是……对她有怨气吧。

    不过隐约听人说裴大郎夫妻也没捞着陪客,她心里又平衡了。

    沈宁和裴长青在屋里陪了一会儿贵客,又挨桌转转跟人家道谢,再关心一下有什么需求。转完家里转东院儿,再去外面棚子跟众老板们道谢,喝两杯酒,聊一聊,关心一下众人夜宿哪里。

    他们大多在镇上或者附近村子有宅子或者亲朋,再不济就去镇上住客栈。

    人多,沈宁和裴长青也没空跟宋母、靳老板等人多聊,她和裴长青知道谁来过以后记得走人情就行了。

    “时辰不早了,深秋露重,大家还是早些回去歇着。”

    有些人不年轻了,像陈老爷之前病了一场,霍老爷子虽然还硬朗,年纪也大了,禚元杰他爹、宋母也都不年轻,喝了酒再吹夜风很容易感冒的。

    沈宁不太理解他们如此热衷凑热闹,若是别人家有这等事儿,她只会让人去送贺礼,却不会大晚上还待在那里。

    众人跟夫妻俩打过照面,恭喜之后也陆续散场。

    靳老板、麦掌柜几个是不肯走的,让沈宁给安排住村里。

    明儿他们继续给钦差们做饭!

    务必招待得钦差舒舒服服的!

    今儿来这些人,沈宁和裴长青觉得衙门那边儿要再盖一圈屋子,不管当学堂、客栈、货栈都可以,反正需要屋子。

    二更上,屋里也吃饱喝足,大家微醺着聊天。

    沈宁也给他们把住宿问题安置妥当。

    许知县一行人去镇上住客栈,明儿他们就要返回桃源,若是还想跟钦差聊,等钦差回程路过桃源再继续。

    许知县却不想立刻走,他不是为钦差来的,钦差来去都路过他的地盘,在那里招待钦差就够了。

    他想跟裴长青和沈宁聊聊玉米、瓜子、新式茶叶、白糖这些。

    有业绩也让他沾光嘛,咋能只给曾知县好处呢?

    他是真羡慕曾知县啊,不说别的,单沈宁和裴长青就给曾知县刷足升职的政绩了呢。

    他知道村里安排不下,就主动去镇上。

    其他人有住沈宁家的,有住新作坊的,也有住高里正和村里其他人家的。

    之前招待过刘知府,大家都有经验了,像高里正家随时就能把他的院子收拾出来给人住,三叔四叔家也能收拾一个房间出来。

    但凡接待客人的,即便客人不给住宿费,沈宁这边儿也会给招待费的。

    安排利索,沈宁又让二蛋、二丫、铁头等孩子负责领路,俩孩子负责一拨人,务必将人安置到位。

    孩子们如今也是训练有素的,比村里很多没见过世面的大人会办事儿,接了任务就能安排好,并不会出错。

    待把卫先生几位贵客送去作坊正屋安顿以后,沈宁一家子又小小地热闹一下——收拾礼物。

    宫嬷嬷和水嬷嬷给他们备了礼物,谢恒和萧先生也给备了不少东西,顾千里和韩方都给准备了呢。

    林林总总也是两大车。

    谢恒送给小珍珠和小鹤年一人一把锋利的匕首,这是他让北谢的人准备的。

    北谢在雁门关一带帮助官兵镇守北地,时常与南下的游牧民族过招。

    他们有手艺不俗的铁匠,能打非常锋利的兵器。

    原本谢恒想送他们一把弩的,可惜弩受朝廷管控,不许民间随意私藏。

    他还给准备了不少绸缎布匹,里面有几张上好的皮子,这是管本家要的。

    另外就是各种书,萧先生以及谢相爷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