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150-16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古代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150-160(第11/31页)



    “沈老板教授技术,负责技术革新。工部负责安排商户作坊生产、售卖。陛下压轴,负责赏赐、宣传,民间自会跟风模仿。如此三方合作,届时三方分利,合情合理。”

    谢相爷睨了这个小孙子一眼,寻思是不是应该亲自教导他两年,至少要培养他对家族的使命感。

    若是其他人张阁老自然不会理睬,可谢恒是谢相爷的嫡孙,是过继给北地谢侯的小公子,是太子的伴读,陛下待太子如何器重他自然看在眼里,那他对谢恒就客客气气。

    他拿出在家哄小儿子的表情,笑道:“阿恒,国库跟陛下私库分是理所应当的,至于沈娘子我们会给她减免商税做为回报,除非她为朝廷制作衣服,否则朝廷不能分利于她。”

    谢恒据理力争:“张阁老,手艺的发明与革新与生产并重。若是没有新手艺,裹足不前,很快就会被淘汰。如果朝廷想要保持技术进步,就得支付沈老板这部分银钱。”

    刘阁老要帮腔劝谢恒别执拗,小小孩子跟太子好好读书才是正事儿。

    不等他开口,顾千里又躬身对皇帝道:“陛下,裴二郎和沈老板还有另外两样宝贝进献陛下。”

    详情见信。

    皇帝闻言立刻让张公公拆信一观。

    皇帝一目十行,看到新式制茶法的时候瞳孔骤然放大,双眸湛湛,忍不住笑起来。

    几位阁老即便养气功夫极好也忍不住好奇,纷纷盯着皇帝。

    皇帝看到制白糖法的时候下意识惊呼出声,“果真?”

    他忍不住亲自打开案桌上的杯盏,里面扣着一碗糖块,棕色。

    皇帝嘴里没味儿的时候会捏一块含着。

    不过水嬷嬷和宫嬷嬷说这样会导致龋齿,而且要给太子做榜样不可以吃过多甜食,皇帝就强行戒了。

    现在他忍不住捻起一块棕色的糖放进嘴里,甜味儿顺着味蕾传进大脑,信中说那种雪白的糖更甜,也会更受商人们喜欢。

    这就意味着可以换取更多银钱!

    谢相爷等人目不转睛地盯着皇帝,万分好奇。

    谢恒也好奇,却跟几位阁老一般只是看着。

    太子最沉不住气,“父……皇?”

    他平时都是叫爹娘的,今儿几位阁老都在他就稍稍装一装,这是新学到的技能。

    皇帝哈哈笑了几声,对顾千里道:“拿来!”

    顾千里这才从怀中掏出一个不大的油纸包,小心翼翼地展开,生怕呼吸声太重把糖粉吹走。

    他走得急,小鹤年他们来不及进行二次融化过滤,所以大部分白糖里含有土沙,只能挑了最干净的捣碎给他。

    这是给皇帝和阁老们检验的样品,不多。

    皇帝以及诸位阁老见他严肃的神情也下意识屏住了呼吸。

    太子:“哈?顾千户,你带包盐来作甚?”

    他说着就要上前拿,却被谢恒一把拉住。

    顾千户将油纸包放在皇帝手心里,然后退后。

    皇帝双手忍不住微微颤抖,太珍贵了!

    他用食指蘸了一点点放进嘴里,立刻尝到纯粹的甜味儿,登时喜上眉梢。

    谢相爷隐约猜到,也是惊愕万分。

    谁人能有如此本事?

    那个裴二郎和沈氏果真如此厉害?

    这是什么能人,为何以前不显名声?

    他日理万机的脑子转了转,裴二郎夫妻是成阳县人?

    而成阳县是有谢家联宗的。

    既然有如此厉害的人物,成阳县谢家为何不早日结交?为何不上报?

    若是早些结交上报,那裴二郎和沈氏不就是谢家的?

    不过还好,阿恒跟裴家关系亲近,还在裴家住过一些时日,又带着裴家小子读书,两人师兄弟相称。

    以后阿恒与裴家走动,礼物谢家也得出一份。

    皇帝吊足了几人的好奇心,这才让谢相爷几个也品尝一下。

    太子急得不行。

    谢相爷朝他微微颔首,拱手,“殿下先请。”

    太子刚要伸手,却又被谢恒从后面拽住。

    太子:侧首怒视他,你是我伴读,不要扯后腿!

    谢恒面无表情,瞥了他一眼:你是太子,要谦虚尊老。这是你为太子的名声!

    皇帝见太子如此有礼,甚是宽慰,赞许地朝俩孩子笑笑,让谢相爷几个鉴赏品尝。

    谢相爷略尝了一下,果然是糖!

    他浓眉一挑,笑道:“恭贺陛下,天佑我大庆。”

    又是一个发财的路数。

    若能带着这种白糖出海,绝对暴利!

    其他人也大声恭贺皇帝。

    太子终于得着机会尝尝了,“哇,好甜!好白!好细!这才是真正的白糖!”

    以前都是叫黑糖、红糖、饴糖、糖蜜之类的,虽然也有白糖,但那只是叫叫的,那糖黄中发褐,一点都不白。

    谢恒也尝了尝,清俊的眉眼染上喜色,他扭头看顾千里。

    这是阿年之前信中说过的白糖实验?

    他们成功了!

    顾千里朝他点头,示意阿年有礼物和书信给他呢。

    礼物在后面,书信却是带在身上的。

    谢恒心头欢畅得很,看太子都顺眼许多。

    顾千里简单给皇帝和诸位阁老讲了讲,皇帝也看完了信。

    几位阁老翘首以盼,等着皇帝将信给他们也浏览一番,结果皇帝把信折起来塞自己袖中了。

    皇帝笑眯眯的,“福气娘子和裴二郎再献新制茶之法,在绿茶、红茶、黄茶、白茶的队伍里再添青茶和黑茶制法,以助朝廷出海贸易。另外裴二郎夫妻带着儿子裴鹤年以及豆腐村学习班的学生们花费一年之久,屡败屡试,终于试出真正的制白糖之法,听闻皇家欲重新开海外贸易,便即刻进献。”

    他将三个月扩展为一年,以示不易。

    几位阁老便晓得皇帝这是非要插手海外贸易了。

    朝廷暂时没有多余的钱财建造一支强大的船队出海,但是民间私船出海一直屡禁不止,各大家族都有船只出海。

    当然,表面谁也不会承认。

    不过现在皇帝表达了合作的意思,回头就会派顾千里去泉州福州等地谈合作,到时候那些民间私船也会“懂事”地很乐意合作,并且做出让步。

    新式衣物、新式制茶法、新式白糖制法,这足以吸引各大家族让利。

    谢恒坚持的三分利益也获得了皇帝的支持。

    沈氏和裴二郎作为技术支持,肯定要分一份的,皇帝和船队作为出海贸易的主力,那也是要分的。

    当然出海风险大,平分是不可能的,出海的肯定要占大头。

    刘阁老和张阁老的意思朝廷可以出面帮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