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古代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80-90(第31/43页)
吃了肉晚上就不吃,明儿再吃就不新鲜了,非要沈宁拿回去晚上给裴父裴母做肉签子吃。
推辞不过,沈宁就拎上了。
回到家,沈宁让二丫大丫去给大伯娘她们帮忙。
别看丫头不大,却有两三年的干活儿经验,手脚也麻利。
那些不需要什么力气只需要巧劲的活儿,比如给腐乳装坛、滚料、洗鸭蛋什么的,她们比大人还利索呢。
大脚板和高大山也闲不着,他们不送货就听四婶儿的吩咐。
现在家里到处都是坛子、缸的,需要男人搬动。
安排完俩男人的活儿,四婶儿又过来跟沈宁汇报,“阿宁,高老二说这两天窑厂那边儿会送坛子缸啥的。”
虽然发出去的坛子和缸能回收,但是客户没吃完也不能回收。
高里正怕家里容器不够,又定了一批,多给脚力钱,窑厂那边负责送,而且包好,破了可以补或者退钱。
沈宁:“成,那咱这边儿把地方腾一腾。”
四婶儿:“我安排好地方了,让高大山他俩把那边儿腾出来就行。”
有四婶儿帮忙安排这些后勤琐事,沈宁真轻松不少。
毕竟一个人分身乏术,管不了那么多活儿。
现在大伯娘管生产,四婶儿管后勤和人工统筹,事儿也挺多挺碎的。
人少还行,再多也忙不过来。
沈宁就盼着三婶儿回来。
三婶儿年纪大,做销售不行了,那就忙生产和后勤这边儿吧。
沈宁去大伯娘她们生产那边儿看了看,现在人手多了,她们各有分工又互相帮衬。
比如日常做素鸡,如果需要做腐乳和腌白菜、腌萝卜、变蛋、咸鸭蛋麻酱鸡蛋什么的,就另外分人手过去。
反正没有闲人,但是也不会忙乱得忘了哪样正经活儿。
沈宁还去地窨子那边从草帘子窗户往里看了看。
裴父领着几个半大老头子在里面编席呢。
就见他们分成两组——地窨子就那么大,顶多能平铺两领大席。
不过裴父也是有办法的,一领从中间开始编,可以两个人,最多四个人同时往外扩编。
而另外一领红席则从一角起头,然后慢慢地把窄边编出来,再往长方向扩编,编起来的席子就可以卷起来,如此便不占地方。
这样地窨子便还有余地,剩下那人就开始给麦掌柜编尺寸小一点的挂席。
因为要编花样和字样,还没有练熟,所以起初动作是慢的,编一点就要对照纸样看看有没有出错。
纸样是阿年给爷爷画的,就和缂丝、织布提花一样,对着纸样一根线一根线地织,花样就不会出错。
编席比那个简单,毕竟他们就红色和淡黄色两种篾子。
只要他们多编两次,熟悉以后就和普通席子一样快了。
沈宁看看那两领即将完工的,心里喜悦,哎呀,说不定今晚她就能铺上新席子啦。
可惜裴总没的铺,甚至火炕都没得睡。
遍身罗绮者不是那养蚕人呐。
盘火炕的睡光板床呐。
沈宁心满意足地回屋写员工手册去了。
她会尽量把常用字塞进员工手册里。
这本手册,第一章先介绍村子来历,裴庄有什么历史、名人等。
然后介绍豆腐村和豆腐娘子的来历,这是招牌,是走出去的底气。
古人都喜欢讲资历和背景,引经据典就是这么个意思,找名人给自己背书。
现在豆腐娘子也算一个招牌,自然要用起来。
第二章就是关于个人的自我介绍,关于这个人的方方面面,让员工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知。
她会给出几个自我介绍的模板,不同性格的人选择不同的方式加以发挥。
第三章就是如何跟顾客交谈,从打招呼、寒暄用语以及如何一步步加深交情、维护客户关系等。
后面还有其他内容,以后慢慢完善。
这个册子既能让员工学习识字,又能学习销售知识和理念,一举双得。
不只是大丫二丫几个要学,张氏香蒲都要学,甚至大伯娘他们也要学。
现代识字不算什么特长,但是在古代识字就是很大的特长。
如果豆腐村有一半人识字,那就是非常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如果人人都识字,那豆腐村将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即便那些进士村、宰相村的,也不敢说有半数村民识字。
而她和裴长青可以靠拼音和数字让豆腐村的村民学会识字算账。
为了亮堂,沈宁坐在堂屋桌前写,写得颈椎发木肩膀酸疼,赶紧停下来起来活动活动。
裴母见她放下炭笔起来活动,就道:“阿宁,我说要给你和二郎做衣裳,你今儿去镇上,买布没啊?”
沈宁:“啊?我忘了。”
她开始记得来着的,但是一家家收钱,后来路过茶馆听书,又听人家夸裴长青,她就听得忘了。
怪不得一直觉得有个事儿没办呢。
哎呀,真不应该。
裴母笑了笑,“你呀,对自己的事儿不上心,我要是说给阿年珍珠买,你保管就能记住。”
沈宁笑道:“给爹娘买我也记得住。”
她去屋里拿了一串钱并一块碎银子出来,“娘,你得闲也去镇上逛逛,买几匹布,你和我爹也得做衣裳。”
大匹合适,但是就一个颜色,小匹可以多买几个颜色搭配一下。
裴母:“我和你爹做啥衣裳?又不是没的穿。你和二郎要谈生意,见人儿,得穿体面儿点。”
再说了,老头子归大儿子养,做衣裳当然得大儿子出钱。
大儿子一年三十多两银钱呢,还差他爹做衣裳那五百钱?
嗯,算着大儿发工钱,她得去要。
沈宁让裴母把钱收着。
裴母见沈宁真给她,便也喜滋滋地收起来。
还是阿宁对她好啊,活这么大年纪,爹娘公婆儿子没给过她钱,只有阿宁给她这么多钱收着。
老太太疼家人,给她也不会乱花,但是手里有钱她心里也踏实,有安全感,不会像以前那样惶恐没着落。
沈宁有钱的话压根儿不抠搜。
她今儿收了不少钱回来,而且高里正那里腐乳腌白菜的货款会回一大笔。
即便一半收入要继续投入,那还有一半能分呢。
腐乳可是15文一斤!
别人一订就是大几百斤呢。
傍晚,王大、裴大柱等人带着珍珠阿年三个回来。
此时裴父那边做好一张新炕席,拿过来先给沈宁这屋铺上。
现在三个崽儿和她一炕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