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大周朝究竟何时迁都(基建)》 90-100(第13/16页)
避讳,以御史之责,直谏于刘坚。
刘坚身为一国之君,失德于民,要其彻底悔悟这过往为政之失,以及连续三年靡费征战之祸!
诸博瞻以一朝宰相的身份,自然也要全力安排自己的党羽为帝王辩护。
然则刘子陵此次亲自发难,其才思之敏捷,口辩之锋利,竟无人能挡!又有池瞻等人联合,其势如破竹。
一场大朝会到最后,刘坚不得不表态,暂退一步,下旨卸了皇二子刘子焉的大将军兵权,全军就地驻扎不得擅入京师。由京师派出调查组,彻查大军征伐失利、池牧及所部陷落戎狄之事。
朝会终于得以散歇,一回到后殿,刘坚怒意勃发。
将整个后殿砸了个遍!
御前太监战战兢兢守在殿内殿外,除了碎裂的室内瓷器,又有十余名御前宫女太监受到怒火波及。
当天就跟那后殿的各式摆设一般,碎成渣渣,被当做垃圾清除出了宫。
几日后。
边防信报八百里加急直送京师。
让刘坚捏着这一封信,又一次怒火勃发。
哗啦啦,御案之上的摆设被刘坚一扫而落于地面。
“刘子晔!竟然……竟然被你们父女二人蒙骗,至于今日!”
好啊,很好!
亏他当年还真信了他那三弟恭顺窝囊之像的蒙骗,一时之间沉溺于掌控和作弄他的快/感之中,而没能彻底斩草除根。
致使这遗落的点点星火,竟然燎原至此!
燕京这里他自己的亲儿子,图穷匕见,早晚要决一一事。自家后院的不肖亲子还没收拾明白,西边就又有亲侄女成了大患!
不过,本以为这已经够让刘坚窝心了。
却不曾想,半个月后,又有新讯息传来。
他那个胞弟翼阳王刘擎,在东南封地举起了反旗,呼应京中的太子。
公然打出要“除暴虐,奉明君”的旗号,要求暴君刘坚罪己退位,由太子登基!
第99章
燕京大街之上。
百姓们几乎悉数出街,携老扶幼,互相传递着边事的消息。
“朝廷征伐西戎三年,次次都是百万之师,更在大周三十六郡征发如此,却次次狼狈而归!殊不知人家西关小侯爷,不过几万兵将,一出师就直破羌族王汗之师!更令其他部族,恭顺拜服,愿意听凭西关小侯爷重订八部与大周边线!”
“谁说不是!这一次,八部彻底臣服于大周,这一场大战总算到了头!”
“当年圣祖皇帝立国之时,与八部之间的边线,还是靠着圣祖的武功压制,才叫八部服服帖帖的认了下来!到了咱们西关小侯爷,干脆主动提出退迁几百里,这边界也任由小侯爷来定!”
“西关小侯爷一战而立威,这八部是从骨子里彻底怕了。”
“我兄弟一家,前年就已迁往了西都定居,今年还写了信来,尽说西都之好!叫我也舍了这所谓的大周国都燕京,去往西都。这之前啊我还有些犹豫,毕竟当时,突然之间朝廷说,这西关小侯爷是个女的,欺君罔上什么的……现在决定了,下个月就走!”
“如今来看,女子男子又如何?咱们去了只管能不能过上安稳有奔头的好日子!”
“同往同往!不光是咱们燕京,我听寒山寺的师父们,也说过西关之地的种种奇闻。大周各郡的佛寺,还有那些逃籍去西关的家人朋友,都在传说这件事!我是无比神往,也相信的。兄台若要去,我们一同前往!”
“识时务者为俊杰,当今之势,西都强盛,燕京却动乱在即,我等屁民还是早些趋利避祸的好!”
“西都西都,那究竟会是一个何等梦幻仙都,神俊风采之地,迫不及待了!”
街头巷尾各式各样,针对时局的议论。
又过了些时日,皇二子刘子焉奉燕京皇帝圣命,去往西关削爵拿问西关小侯爷的二十五万大军,不战而降。
刘子焉本人也被看守在了西关侯府,不得回京。
二十五万大军,不过一日的时间,尽数不战而降……
这样的消息传回来,民间与朝堂再一次被点燃。
西关小侯爷如此强悍!曾经百姓们所担心的,西关小侯爷可能要被圣上惩戒的忧虑,似乎可以彻底放到一边。
这样一来,那些亲朋好友的信件里,还有街头巷尾的传闻中,所描述的西关,便越发的有吸引力。
各地郡守包括燕京,也无不感受到了民间的这股情绪风潮。
各自提高警戒,在乡野与城郭之间四处巡逻,以防逃民。
从前若都只是少数的逃籍,也还多少说的过去。可一旦酿成如逃荒一般行事的大批量逃籍,每个地方官都没法交代。
户口的流失,那可就是赋役人口与税赋的大量流失。
这样的损失,谁能承受的住!
很快,燕京朝堂也不得不重视民间这一动向。
然而,混乱当中的刘坚,在朝官禀告了燕京内外百姓的动向之后,思虑片刻后,向燕京以及大周全境下达了一份极其严苛的戒严令。
燕京的几大城门加派了兵员,严查携家带口私自出京的人口。
各地编户属民,也不得擅离开户籍地。
为了最大程度的控制离境迁徙之民,还学着古代在民间掀起告密风潮的办法,发布了《告缗令》。
鼓励全民互相监督,揭发举报擅自离开户籍地的编户民。
一旦举告成功,被举告者的家主当众斩首,全家发卖入奴籍,家产全数没收。
而举告者就可以获得被举告者一半的家产。
一时之间,燕京上下气氛大改,在官府的严查之下,砍头台一连数日血流如注。
那些曾经闪动着希望火苗的脸上,在切身逼近的残酷现实下,重新布满了灰暗与愤怒。
燕京内外,市集十停八/九,日常生活所必须的材料购买,只能通过私下互相以货换货,或者以金银币高价来买。
一言以蔽之,让诸多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再一次雪上加霜。
那些因为告密邻人,而骤然得富的家户,好日子也过不了几天。很快就发现,不知哪天起,民间流传了一份名册,将他们这些告密之人一一列举了上去,但凡是他们要买东西,要在民间办些事,出了门遭遇的俱都是冷眼与拒绝。
即使愿意出血割肉的出高价,也无人愿意换货给他。
更有甚者,连他们去佛寺拜佛,都要被佛寺单独轰出来吃闭门羹!
这、这可到哪里说理去??
那告密令,只规定了告逃籍,却根本没人会理会他们被排挤这样的事!
倒也不是官府真的完全不想管,而是因为他们已经自顾不暇。
朝堂之上,太子与皇帝剑拔弩张,要求皇帝公开下诏罪*己。
大朝会已停了数日,皇帝身在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