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福运大公主: 11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清穿福运大公主》 110-120(第13/33页)

不少了,京城这些高门大户只怕都想把孩子送进这所谓的附属学校里头。

    谁不想进国子监,但是各家除了父辈给力,立下功劳,就只有自己优秀,和皇帝特许才能进去。

    而且哪怕拼爹拼祖父,家里也只能给一个名额,再多是没有的。

    家里孩子多的,只有一个孩子能进国子监,让谁去,也叫家长们很是苦恼。

    如今多了一个新的渠道,谁能不心动?

    谁都觉得自家孩子十分优秀,不过缺少一个机会,如今机会来了,他们必然要牢牢抓住。

    所以要建这个所谓的附属学校,生源压根不用担心,必然会爆满。

    反倒有个问题,这私塾能容纳多少人,是什么人都能报名吗?

    年龄、学识和出身什么的,都没有限制吗?

    脱颖而出,最优秀的那个人又是怎么选拔,皇帝亲自来吗?

    云岚说道:“皇阿玛,我觉得三年选拔一次为好,一年选一个就太多了。正好科考也是三年一次,生源也是三年选拔一回的,正好选出的那个人进国子监,也能跟这些各地的生源一起学习了。”

    “另外选拔人才不只靠先生们推荐和赞许,该有个标准和章程才是。我认为用考试的法子最好,每个月考一回,年中大考一次,年末再有一次,三年的成绩考校,就能杜绝有人在中间动手脚了。”

    只考那么一两次,或者让先生推荐人才,这些中间能动的猫腻实在太多了。

    家长们可以私下贿赂先生,得到试卷的题目,又或者让先生们给自家孩子推荐什么的,总之人为的因素实在太多。

    但是每个月都要考,半年和一年还要大考,一直考三年。

    云岚就不相信,这些家长能每个月都偷试卷来提前得到答案,让孩子每次都能考得好,这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一次两次还行,足足三年,家长偷得过来吗?

    皇帝听得笑笑道:“你这想法不错,每月考核,就能知道学生的进度,先生们也能调整一下。他们还能清楚学生在哪些知识点上薄弱,需要补一补,哪些更擅长,可以继续深造一番。”

    “如此一来,因材施教,确实能学习更有小率另外在选拔人才上,更公平公正,也不会担心因为只一两次考试而可能错失人才。”

    “还有最后一点,八旗子弟的人数越来越多,上进的人却少。”

    云岚是知道,因为刚入关的时候,需要有人上战场,所以皇帝为了安抚八旗子弟,愿意一直养着他们。

    如今战事少了,八旗子弟的人数越来越多,他们不需要做什么,就能保证生活,想努力的人就越来越少了。

    一下子取消这个福利,八旗子弟很多人估计要活不下去的,也违背了先帝的意思。

    但是国库有限,不可能一直无限制养着这么多人。

    尤其人数越来越多,国库的进项再多,却也负担越来越重,所以这成了留存的棘手问题了。

    皇帝不是不想取消,而是不知道该什么时候取消为好,又用什么理由和标准来取消了。

    如今好了,云岚给了他一个思路,那就是让八旗子弟考试进入这个国子监的附属学校。

    每年招生,要是三年家中都没有任何一个子弟进入这个学校,那么他们的福利就减少一部分。

    再三年还是没人,那就再减少一部分。

    如此一来,为了家中生计,家长就必然会让子女努力读书,进入这个附属学校了。

    云岚:论狠,果然还是皇帝更狠了!

    皇帝不但喜欢鸡娃,如今还想鸡整个八旗子弟。

    他们不努力都不行了,三年又三年,福利这么减下去,哪怕三年才减一部分,也经不住减的。

    就只能敦促子女们努力学习,不然家里的日子就要过不下去的。

    云岚又提出一个问题来:“皇阿玛,有些八旗子弟家里并不宽裕,估计请不起先生,那家里的孩子恐怕很难进入附属学校了。”

    有钱的当然不怕,多的是机会请好先生来教子女,就是家里条件一般的,再是有天赋,没有先生引入门,岂不是束手无策了?

    皇帝笑笑道:“附属学校的考试并不复杂,如果已经事先学过了,那进去私塾里还学什么?有基础的能考,没有基础的也能考。”

    这话让云岚纳闷,没有基础那要怎么考?

    见女儿好奇,皇帝还卖关子道:“等朕让人写出章程来,你也就清楚了。”

    云岚有些意外,不知道皇帝会让谁来写这个章程。

    最后皇帝的人选,有点出乎她的意料之外,居然是于成龙。

    皇帝跟女儿解释道:“于成龙出身贫寒,全靠自己在二十七岁的时候才考中进士。让他来考核一样出身贫寒的孩子,那是再适合不过了。”

    于成龙也没有让皇帝失望,很快就写好了章程送过来。

    云岚看了看,发现于成龙的法子很简单,从各个方面来考核学生。

    一是记忆力,随便从书中抽出一段话,慢慢告诉对方,对方要背出来,能背多少是多少。

    背得最多的,自然是记忆里最好的人。哪怕暂时不识字,以后学习了就能一日千里。

    二是专注力和耐心,于成龙会让人动手,在小木板上按照标记,用针戳一个几乎看不见的小孔。

    上面密密麻麻的小孔,需要耐心和专注才能戳中。那么多的小孔,要是都能戳在标记内,没有歪一点,证明此人手稳、心稳,还有眼力也好。

    因为视力不好,后边就无法练习骑射了,一个不会骑射的官员,哪怕学识再好,连木兰位围猎都无法参加,实在说不过去。

    另外这份内心和专注力,在以后的学习当中就能事半功倍了。

    云岚看过后不由赞叹,于成龙这两个考验的方式真是别具一格。

    尤其他还考虑到孩子可能有特长,另外给了对方展示的机会。

    如果是非常突出的特长,还可能被破格录取。

    其实在朝廷当中,也有些官员是破格提拔的,比如戴梓就是了。

    他并没有通过科考被提拔,而是因为徒手改良武器被人推荐到皇帝跟前。

    皇帝看过后,当场就拍板将戴梓提拔。

    他先进的是翰林院,后来被皇帝调入南书房,之后皇帝特地为戴梓建了一个新部门,就是造办处了。

    然后交给戴梓来负责,造办处更是挂在乾清宫名下,是皇帝的直属部门。

    戴梓在少年的时候,就已经迷上了机械制造,曾独自制造过一种能击中百步内目标的小型武器。

    显然他从小就有这方面的天赋,如今造办处还只有戴梓一人,要是能找到一些有一样天赋的孩子。

    等他们学习几年后能加入到造办处,那就如虎添翼,不用担心戴梓之后再没有武器天才,变得青黄不接了。

    第115章

    第11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