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皇太女》 80-90(第7/18页)
的,您要是不愿另打一只专门来配,只想找本来成双成对的那只,恐怕不好找。”
苏惠心说当然找不到,另一只在我夫人手上,我夫人在京城待着,你们找得到才是见鬼。
他趾高气昂哼了一声,目光不动声色朝着通往后院的帘子一瞟,瞟见帘外一架朴素的马车。
和他推断中常常出入梧桐巷子的驴车不同,但这架马车本身已经极为朴素,如果配上一匹老瘦的马,效果估计差不多。
更要紧的是,这架马车比普通马车略宽,车辙印迹很可能吻合。
用暴发户的语气嘲讽朝奉一番,苏惠又大摇大摆地离开了.
王悦闲坐窗边,端起茶水,一点点浇在桌面的那封密信上。
那些丢了的人是从百花山庄里调出来的又怎样?反正被郡守弄走,与他没有任何关系。
倒是那些人丢了的消息令他有些诧异,毕竟这是郡守的地界。但只要一想事发的那座城里有消金坊的存在,那么发生什么事都不会令他感到诧异。
反正郡守向百花山庄弄人时,按规矩走过账,就算有损失,也是郡守损失钱财颜面。只是不知道郡守会不会为此发作,想来不会,毕竟没有证据,为了一些钱财向消金坊大动干戈也很不划算。
另一封信出现在桌面上。
说曹操曹操就到。
想起消金坊,便正巧收到了消金坊送来的请帖。
王悦翻过请帖,仔细看着镂空镶金的花鸟纹路,上面熏着极为好闻的甜腻香气,无端令人生出心驰神往的感觉。
‘消金’的消,不是消失,而是‘消受’。
消受一掷千金所带来的快乐。
能踏进消金坊的主顾,金钱对他们来说只是路边俯拾即是的野草,用这些多余的身外之物来换取尘世间难寻的享受,非常划算。
当然,仅有金钱是不够的。
家世、门楣、名望、血脉、官职……足以称道的一切,都有望换成踏进消金坊的筹码。
王悦当然有这个资格。
去不去是一回事,但有没有资格收请帖是另一回事。
他挑了挑眉,翻开请帖。
八月十四,中秋前夜。
消金坊将要举办一场盛事。
第85章 消金(一)
那夜的事本该是个插曲, 景昭早有安排,要在皇太女鸾驾入江宁前与之汇合,余下行程不宜轻易更改。
然而, 计划被一点小小的意外打乱了。
不知是宜城郡官员太过腐朽无用, 还是起义民众太过英勇。总之,原本只是散落在周边郡县的乱军,突然杀入宜城郡的博广、奉潜二县,直接导致宜城郡东边大乱,阻断了他们原本安排好的路线。
乱军无眼, 即使景昭再富有自信, 也不敢冒这个险。
于是一行人不得不再次改变计划,由苏惠暗中联系船只,预备改走水路。
水路有一条巨大的好处:船只一旦启程, 只要各处码头停泊时格外留意些, 卷入动乱的可能就会变得很小。
但水路又有相应的坏处:极度封闭,虽说不易卷入外部动乱,但船内本身如果存在问题, 可以说逃都没地方逃。
苏惠自己倒是善于游泳,可他不能让太女和储妃跟着游回岸上。
所以苏惠坚持要联系朝廷的人,搭一条确保可靠无虞的船只。
问题就出在这里。
时至八月,临近中秋,水路更加繁忙,苏惠无法拿出内卫副统领的身份压人, 那等同于扯着嗓子把景昭的身份昭告天下, 所以就只能按常规流程——是人等船,而非船等人。
因此,八月十六, 才能乘船离开。
利用多出来的几天时间,景昭决定摸一摸本郡人口倒卖行业的底。
出门抛头露面的当然是苏惠,又朝裴令之借来积素帮忙,景昭自然不是吩咐过后就高坐堂上等候捷报的性格,亲自跟出门,也兼视察本地民情。
客栈小院里只剩裴令之和穆嫔面面相觑。
到底一路同行,气氛弄得太尴尬总是不好,裴令之起意想要缓和气氛,却发现自从抓获周熊那夜之后,穆嫔对他的态度要和缓很多。
穆嫔过去对待裴令之带着半遮半掩的警惕戒备,如今尽数收敛,虽然还是有些僵硬和避嫌,但态度几乎是一夜之间翻转。
裴令之猜测小苏女郎翻转的态度,必然有她‘姐姐’背后授意。
穆嫔有意结交,裴令之的心胸也不算狭窄,他从痛失挚友的伤痛中勉强缓过气来,认真想要与人缓和关系,效果是极为明显的。
没两日,穆嫔已经开始向他请教南方诸世家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脉络了。
这些消息,离京前穆嫔自然也看过。
她随太女南下,本身便承担着一部分对外往来的任务。只是由于之前到处奔忙,用不上穆嫔出去交际,她暂时把这部分任务放下。
如今有了谙熟南方世家的裴令之,穆嫔立刻抓紧难得的空闲时间,向他虚心请教,打听内幕。
颍川穆氏亦是北方名门,穆嫔自幼学背北方各族姻亲脉络,真论起这些盘根错节的亲戚关系,她上手就能捋清七八分。
见她肯学,裴令之并不藏私。
一个肯学,一个肯教。
尚存的僵硬气氛渐渐缓和。
随着小院中的僵硬气氛消散,小院外时间也在不断流逝。
在苏惠的主导和努力下,他们找到了很多线索。
首先是苏惠跟踪出来的那条路线。
他认为从脂粉铺到消金坊,传递信息的路线太过复杂,节点太多,所以是否存在一种可能——周熊等小喽啰的消息只是很不起眼的顺带传递,这条路线有着更大的作用。
梧桐巷子与之同理。
这间宅子不可能只用于周熊四人的掳掠,说不定也有其他用途。
于是苏惠亲自去观察线路。
与此同时,由于城中流民越来越多,很多原本平静度日的庶民在粮价和动乱两重冲击下,迅速变成了流民,街头插着草标卖身的男女和被丢弃在庵堂前的弃婴顿时多了不少。
和庐江不同。
庐江由南方九州精心设计,某种程度上就是为了展示给北方看的一幅美妙画卷,所以朝廷的采风使还有余力潜入,扎根设置庙宇、慈幼堂等,非但能安抚民心,还能救济穷困。
宜城不行。
这里是南方全然掌控的地盘,朝廷没有余力在这里做更多,自然也没有什么成气候的慈幼堂之类。
街边有许多饿的面黄肌瘦的孩童,看着还未成人,十分可怜老实,但实际打起交道来,就会发现他们早已抱起团来,分为数个团体,甚至各自划分了领地,偷抢劫骗无所不为,比那些成年的乞丐还要麻烦。
景昭就被他们堵住打劫过一次,她撂倒了为首的两个大孩子,其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