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女: 4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皇太女》 40-50(第10/18页)

    她抬手揉了揉穆嫔的头发,想说什么,又止住了。

    “算了。”景昭道,“回去再和你说。”

    她拢起半干的乌发,朝床榻前的帐幔走去。

    “哎?说什么,回哪里,这也太久了。”

    穆嫔疑惑轻快的叫声中,一丝温暖的夜风打着旋吹进窗缝,楼外街道上的灯火渐渐暗淡,人声随着夜色渐渐消失。

    一夜无事。

    天气晴朗。

    数百里外,沐浴着第一缕晨光,江宁城门内外排起了极长的队。

    还凝结着露水的青石道路上,蹄声渐起,由远及近。

    一队部曲策马而来,径直越过城门前排成长队的人群,城门卫点头哈腰闻声迎上去,忙不迭地开门放行。

    那些部曲理也不理,径直打马急奔而出,人群纷纷闪躲,有些老弱躲避不及,拥挤中站立不稳跌倒在地,所幸没有被马蹄踩在脚下。

    “都让开!”上一秒还点头哈腰的城门卫从腰间抽出鞭子,鞭梢抖动,阵阵颤响,指向拥挤的人群,“赶着投胎么,挤什么挤。”

    转过头来,他踢了一脚身后唯唯诺诺的小兵:“没点眼力见,见人来了还不知道先开路,那可是江宁裴氏的人。”

    “是,是,多谢您教诲,没想到裴氏一大早赶着出城,一时疏忽了。”

    城门卫瞟了他一眼,作势欲打:“裴氏的人要出城,还得事先跟你报备不成?”

    说着,他摸了摸鼻子,心想倒也确实奇怪,裴氏部曲这两天出去确实太过频繁……

    ——难道那个裴氏某位小姐私奔的传言是真的?

    第46章 第四十六章 “不准伤了那孽子一星半点……

    车马辚辚, 衣冠杂沓。

    日头渐渐升高,整座江宁城被夏日蒸腾的热气笼罩,江宁官署前的大路上, 由于拥挤着太多车辆和侍从, 每一个活物的头脸上都挂着汗珠,冒着热气,仿佛蒸笼里刚拿出来的包子。

    尽管车马无比拥挤,但这里很静,只有拉车的健牛和骏马偶尔不耐烦地跺着蹄子, 发出哼哧哼哧的喘气声。

    除此之外, 别无人声。

    如果定睛细看,每一辆车上都打着精致繁复的徽记,象征着主人高贵的出身与不凡的来历。

    从那些徽记里, 可以辨认出裴、江、刘、顾等南方有名的世家。

    吴郡沈氏的车马静静停在道路另一旁, 与裴氏相对。

    竟陵杨家的侍从微弯着腰,站在一辆朱盖车前。

    沈氏出身吴郡,主宅并不在江宁。

    杨家所在的竟陵更是相隔数百里之遥, 虽然当年为了迎娶裴氏女郎,在江宁置办了宅子,但杨家嫡系的主子们极少在此。

    今日,他们大张旗鼓汇集在此,是因为要迎接一队特殊的客人。

    一队来自北方京城的客人.

    从建元五年开始,朝廷相继派遣大量工匠前往江宁, 不断修缮改建景氏历代祖宗的坟墓, 将其改成皇陵应有的规模。

    由于国库并不那么充实,修缮速度有限,好在文宣皇后葬在京城, 皇帝春秋正盛,朝廷对北用兵,极少有人分心关注昙陵的修缮进度。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今年年初,皇太后薨逝,遗愿葬回南边江宁。

    为此,今年朝廷已经前后三次调集工匠送往南方,又在江宁及周边郡县征召人力运送木料石料,加急修缮昙陵,务必要在九月前彻底落成,至少让太后顺利风光大葬入地宫。

    与第三波工匠一同到来的,是朝廷的山陵使团。

    山陵使一职起源于齐朝,最初专指掌管皇帝丧葬的大臣,后来皇后、太后薨逝丧葬,掌管主持的大臣也沿用了这一称呼。

    山陵使大多由朝中重臣临时兼任,譬如此次太后薨逝,礼部尚书充任山陵使,由于事务繁多,不能面面俱到,故而依循旧例,又指派两名副使协助。

    此次来到江宁的山陵使团中,领头那位官职最高的工部侍郎周大车,便是其中一位山陵副使,亲自带队下江南监督昙陵收尾。

    周侍郎四十多岁,脸颊圆润,面容黝黑,身量不高,是个黑胖子。不惑之年已经坐到侍郎之位,无疑是位前途无量的人物。

    江宁官署朱门大敞,郡守热情地迎出数里,直迎到码头上,与周侍郎把臂携手,亲亲热热进了官署大门。

    江宁郡守姓朱,出身南方世家,又被朝廷派到江宁任上。朱郡守看上去没有什么雄心壮志,在郡守之位上一蹲便是五年,似乎也没有力争上游回京的意思,但行事言谈极为妥帖玲珑。

    将使团迎进官署,朱郡守便说,南方诸世家心心念念俱是国朝,听闻山陵副使前来,十分想要拜见,他擅自做主,先在府中备下了接风宴,要替使团洗刷赶路的风霜。

    紧接着,面对周侍郎的推拒,朱郡守亲自与他相携出门,令周侍郎亲眼看到长街上的景象,连声感慨,不住央求,仿佛周侍郎如果不肯带领使团与前来拜访的诸世家共赴接风宴,那便是大大的伤了他们的心。

    听闻朝廷山陵使团到来,南方诸世家都派出了嫡系子弟前来官署拜见,便是官署前那些车马。当然,真正说一不二举足轻重的世家家主、尊长是不在的,但只看这些衣冠俊秀的世家子弟,亦算是极有诚意的接风。

    话已经说到这个地步,周侍郎无论如何不好推拒,脸上浮现出勉为其难的笑意,席间又将使团中一名少女郑重其事介绍给列席众人。

    “这位李司直,年纪轻轻便居东宫司直,深受太女殿下赏识爱重,李司直随使团前来,便是要与我一道,为太女殿下、礼王世子九月南下做准备。”

    只见李司直面容清秀,身量高挑,看上去仍是少女。众人看在眼里,虽然早听闻东宫属臣年纪普遍极轻,但见此次代表东宫前来的竟然是这样一位年轻的女郎,心中各自盘算,不免想的更多了些。

    待得接风宴结束,朱郡守、各家子弟更是极力邀请使团下榻。但周侍郎这次没有松口,非但不肯应允诸世家的邀请,甚至不打算带领使团下榻江宁官署,而是要住进城北一座盛和园。

    景氏皇族迁往京城后,族中绝大部分散布在南方九州的资产,都被当做恩典赐给当地世家。然而江宁是景氏祖籍、龙兴之地,江宁城中的主宅、别院是决计不能动的。

    景氏主宅是历代嫡系子孙所居之地,臣僚自然不能住进去。按照周侍郎的说法,城北那座盛和园是拨给他们暂住的地方,朝廷有安排在先,如果使团贸贸然住进官署、世家,于情于理都不合适。

    但朱郡守一力邀请,说盛和园空置已久,匆忙之下只怕洒扫不周,倒不如在官署内空置的院子暂住一夜,明日再挪过去。

    江宁极为富庶,官署占地宽广。后面起居的院子还空置了许多,安置使团中的官员绰绰有余。

    周侍郎、李司直各自占据一处独立小院,两座院子挨得很近,几乎只有一墙之隔。

    次日一大早,周侍郎正在睡梦中,忽然听到隔壁院落传来喧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