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我就是我那迷人的老祖宗》 210-220(第2/15页)
比如盛锦书替她寻来一块雷击槐木,焦黑的纹理看不出个名堂,被她当作珍宝般收在箱底;又比如她亲自置了一大箱最上品的三年生毛竹纸和竹骨、甚至还请项松帮忙淘了块儿从湖心沉水青石。
叶氏偶尔去苏榛房车帮忙清扫便瞧见了这些东西,她只当是年轻人摆弄的新鲜玩意儿,没太当回事。
苏榛便顺水推舟认了,说是做好了兴许能是个买卖。不然呢?阴阳纸、雷击木、沉水石,要她怎么解释是给活死人用的?
苏榛一点一点的做着准备,做这隔绝两界的局。
十五个日夜,嘉年华也终迎尾声。
日头西斜时,整个市集的喧嚣如退潮渐渐回落。行会执事的暖棚里,柳嫣、项松、萧容、乔里正、苏榛,以及所有管事儿的、管帐的团团围坐,共饮最后一盏告辞的茶。
暖心言语后,大伙儿纷纷起身碰杯,粗瓷盏相击间,暖棚外的雪就不知何时停了。其实在场所有人的精力、体力都已经濒临了极限,就是靠着胸口一股气撑着不泄掉。眼下曲终人不散,想说的话每人都存了一箩筐,可眼下能说了、却一句都说不出口。
抱拳拱手、珍重再见。
临出棚的时候,柳嫣拉住了苏榛的手,轻声的:“榛娘,你这妹妹我认下了。等开春东风一起,咱俩姐再把这热闹翻上一倍!”
苏榛笑着点头,郑重地:“好。”
***
白水村返程足足用了三天。
第一日清理库余,白水村七十六人加上盛锦书带来的小厮、以及斐熙跟他的小徒弟们,一共九十五人个个有事做。
一部分人负责拆暖棚、叠桐油帆布、收纳木架。
本是简单的事儿,却来了不少的“有心人”。其实都是些小买卖人,嘉年华营业期间就一直盯着大食代这些漂亮的棚子呢,如今亲眼目睹了拆装也如此轻松,当下就有几人去寻了乔里正,问这些旧棚子可卖。
乔里正早有准备,如今他再也不是那个说话一板一眼的里正了,多了不少“心眼儿“,先打着哈哈:“这旧棚子我们也用着顺手了,着实有点儿舍不得卖。但你们若是觉得不错,不如直接在咱白水村订购全新的?榫卯加固,帆布浸了五遍桐油,保准用上三年都不漏风!”
众人嘿嘿的乐,又是一通讨价还价,毕竟这棚子价格也不算低,白水村不过也只用了十五日,大伙儿都想抢个二手的漏。
瞧着来问的人多了,乔里正才终于流露出勉为其难的神色,说着:“也就是省个装车的事儿……成吧,那就按折旧价,给九成就行了。”
其实若是寻常铺子的寻常物件儿,但凡用过了哪怕只用了一天,也至少折出去两成甚至三成的价。
但白水村的“户外产品”在嘉年华是出了名的好卖,连榫卯都是改良过的燕尾榫,风雪再大也不散架。后面预订出去的说是都排到数月后了,所以折价九成也还是有不少人惦记。
乔里正见状,当即扯开嗓子喊了符秀才拿帐簿和算盘来。俩人就地“摆摊”,把大食代用过的暖棚、折叠焚火炉、月亮椅、蛋卷桌分门别类,只挑出部分品相完好的留作样品,其余尽数摆上售卖。
其实这也是苏榛的授意,毕竟后头几个月也不可能再支出个客流量能达到日均两千的场地了,村里留着这些物件儿还需要寻个大库房,保管得不好半年就得发霉。反正木工坊就在村里的,随时能出新品,倒不如盘活现钱。
更何况卖价也不低,相当于白水村白用了十五日,还能赚三成利润,还省了运回去的脚力成本,总之是个划算的买卖。
尤其白水村折旧归折旧,“售后”可是丝毫没马虎。但凡买了这些东西的,杜家老二带人亲自示范如何收纳、安装。个别复杂些的还给了图纸,拿着炭笔在木板上标记了组装序号,就弄不乱了。
兴盛湖大伙儿学得了要领,连声道谢,周围商贩也是纷纷称赞:“白水村果真会赚钱,这钱也该人家赚。这等耐心,便是买新货也难遇!”
买二手货还卖得了个“好人卡”,乔里正意满离。
第212章
女眷们负责收尾的部分就更是简单,货品早就卖得精光,锅碗瓢盆泡在滚水里拿竹刷清洗干净再晾干,叠放整齐裹上粗麻旧布一点点的原样装上骡车。
实在带着累赘的,礼轻情谊重全部送人了。
比如铺炕用的干稻草,捆成整齐的草垛堆在路边青石板上。有路过的挎着竹篮经过便送上两捆。
还有在大食代做糖画、糖葫芦时刮下的焦红糖壳,女眷们用草纸包成小袋,送给附近的孩童。
做烧烤剩下的竹签、捆扎货品的草绳,全部整成小捆放在街面上,供路人防滑取用。甚至装饰摊位的灯笼有褪色的、破损的,也剪下穗子或边角红绸,送给小姑娘们系在辫梢上。
各人的行李也收拾得极有章法,能归拢的早早就捆扎停当,唯有宿舍里还留着最后一晚的被褥,待明日启程时打个利落的铺盖卷,见缝插针地塞进各车厢边角就成。
除了苏榛那辆独属的"指挥车",其余皆已易主。白水村余下的返程车不够坐,还专门雇请了成树车队来。
第三日启程返程,全村七十六口、再加上斐熙那边十一口整齐集结,车马辎重依次排布,在晨光中辞别兴盛湖诸位。
柳嫣、项松、赵海岳等人一路送了镇外。又是一通依依不舍的告辞之后,车队终于上了回村的官道。
苏榛的房车在整个车队的最中段,属于“被保护”范畴。原因无它:里头全是银子啊。
十五日结算的收入全在呢!
也是打从嘉年华闭市那日起,苏榛就带着两个帐房先生和符秀才扎进了琼涯客栈司库。跟总帐的几位先生一起整整三日,蜡烛都不知道用了多少根,大伙儿的眼皮子重得能拴秤砣了,才总算把现银跟杂七杂八的碎铜烂铁抵账物归拢清楚。
不是不想用银票,可毕竟全村参与人口太多。好些人这辈子都没见过票号的门朝哪儿开,分银票不如分银角子来得踏实。
于是银箱里搁了白花花的银锭、厚重的铜钱串,甚至还有用草绳捆扎的铁犁头、毛皮袄,以及各地稀罕杂货。都是跟白水村做了买卖、双方谈妥抵作现银的物件。
好在兴盛湖距离白水村不远,不绕路仅需半日车程而已。中途走的也是官道,上山之后就更是长虚猎户们的地盘儿了,七十多号人怎地也不至于有匪敢劫。
于是就这么一路浩浩荡荡的东行上山,唯有路过行商客栈的时候停了一会儿。乔里正、萧容以及苏榛等熟面孔下车去跟客栈张掌柜打个过路招呼。
苏榛最后下车,张掌柜的见了她,立刻堆起笑往屋里迎,边走边祝贺,说白水村这回可是赚得盆满钵满了。
但他亲自出来迎自然也不仅是为了祝贺。带着白水村三人进了客栈就直奔柜上。帐房见人到了,把早就准备好的匣子拿出来,打开上头挂的小锁头,是不少小银锭子静躺在里头。
张掌柜满脸喜气,笑得眼纹堆得跟核桃似的,“这回可真是沾了白水村的光。往常腊月里进出的商队稀稀拉拉,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