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420-43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420-430(第3/18页)

,于康熙二十二年,正式将朱子理学定为国家统治思想, 纳为科举选才之基。

    康熙皇帝先是将朱子从原配享孔庙东庑先贤之列,升成大成殿十哲之次,确定其在本朝地位,然后天下颁行《朱子全书》、《四书注释》,定朱子《四书章句集注》为科考必考内容。

    近半个世纪过去,朝野内外,但凡读书,无不谈道学(理学也被叫做道学), 不会清谈, 就进不了科场,进不了中枢。

    德亨初初入学之时, 学的就是朱子的《四书章句集注》,练习方式就是,先生从四书中截取一句话,学生用朱子的注释和思想基调将之解释出来。

    何为纲常伦理呢?

    即为三纲五常。

    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强调上下级、亲属间的绝对服从关系。

    五常是仁、义、礼、智、信。指导个人品德修养与社会行为准则。

    对一个封建王朝的统治, 总体来说是好的, 有弊端, 尤其是三纲, 为后人所诟病,但符合这个时代皇帝治理天下、维持国家稳定的大需求。

    但朝廷选才,除了思想指导,还需讲究实用。

    明朝科举,除了考四书五经八股取士之外,还单开明算科和明法科等其他杂科,也有举荐的通道,比如说钦天监多为家传,也有感兴趣和有这方面专才的,通过师承进入钦天监任职。

    但最广为人知的,还是明算和明法,明算就是考算术,明法就是考刑狱,这两样,通过辛苦和大量实践练习就能获得,不像是钦天监,观星算卜仰赖天赋为多。

    所以,每次科举,或者朝廷大量需要这方面人才时候,就会单开一科,为朝廷擢拔干活的专业人才。

    到了清朝,这一块就没了,基本上只剩八股取士,真正干活的成了吏员和幕僚,八股老爷们就只会捋须高坐了。

    弘晖要改革科举,不是一下子就大刀阔斧的从枝干开始整改,这样容易将科考这棵大树改死。他选择先从枝蔓开始修剪,比如,今年恩科全国乡试、会试,在八股基础上,增加了明算科和明法科,综合为国家选拔专业人才。

    其他都不变。

    像是《数理精蕴》《三角形论》等数学书籍已经刊印天下,每一期报纸上都会刊载两道数学题让大家解着玩儿,《大清律例》更不用说,除了刊印之外,还有刑狱大家连载案例,一是教大家如何破案,二是警示百姓莫要作案。

    德亨出的数学题和刑狱题都是从实际出发,数学题不用说了,水利、称重、机械几何方面的实际运用是必考的,就说刑狱题,他直接从大理寺挑选了几个难案、无头案出来,给学生们考。

    弘晖看了题,不由担心道:“真的会有人考的过吗?要是全军覆没了怎么办?”

    德亨很光棍:“要是全军覆没了,正好说明了地方教育上的短板,完全跟基层脱节,需要大力整改。”

    弘晖:

    弘晖去看允禩,允禩摆手道:“您别看我,育才他才是老手,我没意见。”

    弘晖放下试题,问他道:“您来找朕是为何?”

    允禩:“跟您说一说纸币的事儿”

    弘晖神色凝重几分,问道:“是发现问题了吗?”

    允禩咳声叹气:“也说不好是不是问题。纸币按照一比三的份例连同天盛铜钱一起和百姓兑换,我让人打听京畿和直隶各县纸币使用情况,发现,纸币并没有在百姓间流通起来。”

    弘晖:“才发行了一个月,百姓不认可,不敢兑换使用,也是正常。”都在他们的预测范围之内。

    允禩:“不是没使用,是没流通。”

    德亨疑惑了:“什么意思?”

    允禩看他一眼,对弘晖道:“纸币一被换给百姓们,就被高价换走了,一个月过去,已经从面值的两倍涨到七倍了,说不得还会再涨。”

    弘晖也瞠目了:“被高价换走?”

    允禩点头,面上说不好是复杂还是惊异,只道:“手下奴才给我打听的是,专门搞文玩金石收藏的老板,高价收了纸币后,先自己收藏一套,剩下的运去偏远地区贩卖”

    德亨听的嘴角直抽抽,不能接受道:“这是钱!他们当古董珍玩给我收走了,他们是不是脑子抽了!”

    允禩公允的道:“这古董珍完,本也是货币的一种,跟纸币,本质上是没差的。”

    弘晖转了转眼珠子,道:“这么说话,这纸币,市场适应力很强啊,可以以二比一的比例和新铜币一起发行。”

    允禩道:“我建议,可以多印一些纸币,在以旧换新的时候,可以让百姓自主选择,是选择多换纸币还是多换新铜钱。”

    一般情况下,朝廷改元铸新钱时候,会用新钱以一比一的模式和百姓换旧钱,这种旧换新模式,一般发生在钱庄和大的店铺里面,这样百姓来此交易,花出去的是旧钱,找零的是新钱,以达到从上到下收回旧钱的目的。

    天盛朝以旧换新也是这个模式,只不过,换出去的,是一分纸币+三分新铜钱的模式,带有几分强硬推行的意思。

    如果纸币接受良好,那就改成自主选择好了,你要全换纸币,或者全换新铜钱,或者两者混合,都随意。

    弘晖问道:“十三叔呢?可有问过他的意思?”

    允禩努力让自己不要笑的太明显,尽量不带任何多余情感的就事论事:“他啊,又犯病了。”

    弘晖:

    德亨轻咳一声,翻翻这里,看看那里,以表示自己很忙的样子。

    弘晖叹气:“也不能总是这样,要不朕去找他说说吧?”

    允禩说允祥“犯病”,不是说他身体上的病理,虽然允祥双腿确实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都能治,他真正的问题,是心病。

    雍正帝宾天,允祥都表现顺势接受的样子,但当他从德亨手里接过真正的纸币时候,他就开始“发病”了。

    他跟雍正帝应该说,天下所有人,可能只有德亨自己,或者现在再加上一个弘晖?才知道,他们要发行的纸币真正是什么样子的。

    而在雍正朝,德亨别说拿出纸币实物了,他连纸币具有什么样的功能、他给纸币做了多少防伪措施都没透露一句。而允祥和雍正帝都以为,德亨所说的纸币,追根究底就是一张纸,上面印了面额,让百姓拿去当钱使。

    纸币发行所倚靠的,就是皇帝的信誉。

    所以雍正帝会对纸币有那么大的期待。

    而德亨没有说,这纸币,本身价值,就是可以当钱、甚至比铜币还值钱,和金银一样,可以溢价使用的。

    恐怕,德亨所说,只有那句“国家公信力”才是重点,而他跟雍正帝,都意会错了。

    允祥和已经死去的雍正帝同频了,在德亨这里,他感受到了“背叛”。

    以及,那种不在一个世界的、不能共鸣的,深深的无力感。

    德亨真的是跟他们一样的人吗?

    在德亨眼里,他跟雍正帝,是不是跟跳梁小丑无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