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300-310(第17/18页)
为佐证,证明德亨所行,皆在规矩之内, 非是私盐主谋。
至于督察院所审问的“海运总督衙门收取小民商贾私自晒取的海盐”问题, 乃是西伯利亚、黑龙江等苦寒之地不产盐,海运总督衙门便以毛皮、布帛、木材等向江苏大小盐场换取海盐。此举, 是和当年的盐院李煦谈妥的,有白纸黑字文书为证,海运总督衙门换购的,乃是官盐,非私盐。
康熙帝翻看着施家的盐场、盐运账簿,又问了靖海侯施世范每年盐课数目, 所销之处, 售盐价格等问题, 面色微沉, 并不做定论。
衍潢这边提审朱一贵就简单粗暴多了。
朱一贵不是供认自己是德亨手下招安的海盗吗,凡被招安海盗都会接受水师训练,一训、二训、三训都有对应的考试试卷,来,这是一训的试卷,最简单最基础的一套题目,你来做一做吧。
别说做题目了,朱一贵连试卷是怎么打开、哪个是第一道题都搞不清楚,他甚至都不知道德亨手下水师怎么入门的,何谈招安。
康熙帝看着手里一尺见方的试卷,将督察院左都御史叫来一通大骂,骂他们丢人现眼,愚蠢不堪,这样一试即知的法子并不难想,偏督察院拿到朝堂上大说特说,还将德亨往叛逆上面靠,其心可诛!
左都御史被骂个狗血喷头,也觉晦气,回头就将主查此案的副都御使参奏一本,找回脸面。
既然两淮盐商与朱一贵谋反案有关,那就将私盐案和谋反案两案并做一案,着令衍潢将在京的盐商立即锁拿,严加审问。
来京的盐商,不管是不是两淮的,全都被锁拿下狱,还有吴琼,康熙帝也派了京中八旗佐领带着人手去福州将之捉拿归案。
动静不可谓不大。
胤祉请求陛见,康熙帝不仅不见,还当众传出话来,让他回家读书,“修心养德”,莫要被小人连累皇阿哥的名声云云。
弄的胤祉好没颜面。
晾着三儿子,老爷子将四、五、七这三个儿子叫来,让他们研究一下施家的盐政经营方法,看能不能推广,改革两淮盐政。
两淮盐□□败谁都知道,康熙帝更是心知肚明,但他之前都没想过要动,是因为没有发现好的替代方法,现如今出现了一个既能降低盐价,又能收到更多课税的案例,自然就起了改革盐政的心思。
老爷子脑子里根本没想其他人,第一个想到且认为唯一能担此大任的人选就是板正铁面的老四,老五和老七这两个平时都看不到影儿的,也太过闲散了,拉出来溜溜,给老四壮壮声势吧。
仨兄弟又能怎么样呢,只能在户部单独开了一个值房,叫了主管盐政的户部官员,将施家台湾盐场的账簿和靖海侯施世范围坐一堆,开始梳理台湾盐政的经营独到和可取之处。
这可真是难为恒亲王和淳亲王两个了,恒亲王胤祺连汉话都听不太懂,你让他理盐政?还不如给他个痛快,他宁愿回自家府里圈着去。至于胤祐,让他理一理八旗旗务还成,让他看账簿,脑袋瓜子能看崩喽。
两兄弟有志一同,将年前才封贝勒贝子的儿子弘昇、弘晊和弘曙给拉出来,去给他们四伯做帮手去,至于两个老子,他们就坐值房里喝茶打围棋,算是点卯,也算是装点门面,不违皇命罢了。
弘昇也就罢了,他和弘晖坐到一堆,和弘晖带来的帮手色布耄一起老老实实的一起打算盘,弘晊和弘曙两个明显是一伙儿的,他们向胤禛请命,将弘皙叫了来,一起参与到筹画新盐政中。
世界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胤禛的这个班子,更是草到不行。
弘晊、弘曙、弘皙几个,根本就不是来做事的,或者他们志不在此,他们专跟弘晖几个对着干。
只要是弘晖提出来的,他们必定要胡搅蛮缠插科打诨的将之否掉,至于否掉之后要怎么办,他们也压根就不在乎。
弘晖是个温和宽容的脾气,对此从不恼怒,只是照常提出自己的观点,胤禛对几个小辈的跳脱也不以为意,不管说什么,他都听着。
户部值房只是他们查阅历年盐政账簿和档案的地方,真正起草章程和定稿的地点,在雍亲王府。
或者说,胤禛在雍亲王府坐镇,弘晖、弘昇和色布耄几个去国公府和德亨商谈,最后归拢到一处,由胤禛亲自写了折本,奏去康熙帝那里。
道理很简单,施家的盐政本就是德亨弄出来的,你不去找他本人,翻什么账簿啊。真正做事的会去找事情关键点,然后直中要害。
你们在户部折腾有个鸟用。
所以,对弘皙他们,谁都没有在意。
只有胤祺头疼不已,他的两个儿子,弘昇是长子,弘晊是嫡子,兄弟两个居然没走到一起去,很有祸起萧墙的苗头。
等事情告一段落之后,胤祺就找了个由头将弘晊带在身边,不让他出门了。
衍潢审理盐商却是不大顺利,盐商们有恃无恐,油泼不进,衍潢就从朱一贵入手,后吴琼也被锁拿来京城,从这两处抽丝剥茧,顺藤摸瓜,居然查到了诚亲王府长史身上。
衍潢不敢大意,报去康熙帝那里,康熙帝无法,只得将雅尔江阿从承德织造局召回,让他回宗人府,和胤祹一起审理胤祉的长史和门人。
至于胤祉本人,则是被康熙帝勒令避府不出,配合雅尔江阿和胤祹上门审问。
德隆从承德织造局去福山后,承德织造局总管的位置空缺,康熙帝就点了胤祄去接手。
雅尔江阿是老织造了,从月兰,到卓克陀达、敏珠尔喇布坦,再到德隆,他就跟一直都在、永远不倒的老师父一般,带出了一届又一届的织造总管。
春天正是草原上梳剪羊毛的季节,更是学习打理织造局的好时机,胤祄上任之后,雅尔江阿就手把手教他,务必一次就将人给调理出来,以后就是一个新的织造管理能手了。
康熙帝中途将人召回京,雅尔江阿不敢耽搁,留下信得过的管事给胤祄做帮手,他带着心腹回京。
他就知道回京没好事,京里的茶还没喝一口呢,就被胤祹约着一起去了诚亲王府,心里直叹也不知道这闹不明白的破事儿,到底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就在抄了一大批为富不仁为祸江南的盐商,新商贾纷纷竞标,瓜分盐场、争做新的大盐商时候,德亨百日孝满,可以出府走动了,只是,仍旧是丧身,去许多地方见许多人,都还需忌讳。
就算能出门了,德亨也是宁愿窝在家里教妹妹教弟弟教侄子养儿子,懒待出府的。
不过,阳春三月正是踏青好时候,他也并没有一直窝在北京城,他带着妻儿弟弟和侄子去了小园暂住。
除了回京时路过小园,这么多年过去,这还是德亨头一次再踏足这里。
小园与刚建成时候,已经大不一样了,除了周围百姓房舍更密了,耕田更多了,集市更热闹了,小楼本身也由原本的三楼五厅,加盖了左右侧翼和后罩楼,变为一主楼两侧楼一后罩楼的环抱格局。
室内活动空间更大了,能住人的房间自然也是变多了。
小福和赵香艾先三天搬到入住,将小楼里外都打扫一遍,德亨和锦绣等人一到,就带着仆妇丫鬟们在石刻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