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210-22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210-220(第6/20页)

看滚刀肉的眼神看着眼前的小子,德亨还在继续滔滔不绝:“咱们也不去划他们编的郡县,也不去划他们的子民,咱们只划一些山啊川啊的,咱们老祖宗自古以来就住在那里,咱们这些做子孙的,要是将老家让给了别人,那可是太不孝了。”

    你可拉倒吧,连大不孝都整出来了,凡是听到德亨这话的人,都想白眼他。

    但是,康熙帝听的若有所思的。

    康熙帝道:“那些大山大川的,勘探不易,也少有人烟,就算划了又怎样,占不住。”

    德亨:“迁移人口过去不就行了?您说的金州地方,和山东蓬莱地方只隔了一段海,划船一日即可到达,让吃不饱饭的山东人过去,不就占住了。”

    康熙帝再教他:“你都说了,那是咱们祖宗的龙兴之地,怎可让汉人给占了。”

    又来了。

    又来了!

    德亨忍不住道:“您刚才都说了,满汉一家,您现在不仅是蒙古的天可汗,满洲的大汗,更是汉人的皇帝,是天子。您怎么能将祖宗之地,宁让与别国,也不让自家子民去生活呢?”

    “德亨!”德隆在后,忙制止他不要再说了。

    “让他说!”康熙帝喝道。

    德亨低头,但还是讷讷道:“奉天(辽宁)南端各岛,与山东登州府隔海相望,这是天然地理,存在了不知道多少年了,两地百姓,可乘船而往返,也不知道有多少年了。谁又能说,我们的祖宗,没有山东人的血脉,蓬莱之人,不是我们满洲人的后代呢?”

    辽宁半岛和山东半岛离的多近啊,中间还散布着十几处如星子般的海岛,若论往来,早不知年月了。

    康熙帝没有怪罪德亨的妄语,只是大为惊奇:“这些地理志,你是从哪里看来的?或是从哪里听来的?”

    德亨理所当然道:“想想就知道了啊,就像山西人,山西地方除了山就是土,没有耕地,山西当地人活不下去,就出口走关,入蒙古草原讨生活,不都是一样的道理。”

    “山东人虽然地广田多,但治理那里的官员和当地乡绅,为了自己穷奢极欲,欺上瞒下,呵,哪里会管底下百姓的死活。”

    “活不下去的百姓大有人在,他们没有土地耕种,活不下去,总不能带着一家老小跳海不活了吧?自然要找出路的。”

    康熙帝:“你说的山东官员和乡绅穷奢极欲,欺上瞒下,可有证据?”

    正在想法子竭力说服皇帝不要轻易放弃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土地的德亨茫然:“啊?要什么证据?”

    康熙帝:“你刚才不是说,山东官员”

    德亨:“哦,那个啊,我随口说的,当官的不都如此,要什么证据啊。”

    康熙帝:

    康熙帝怒道:“朕就不该听你在这里胡说八道!”

    说着,甩开他的手,背手急速向前走。

    德亨忙追上去,道:“皇上,我还没说完呢。”

    康熙帝呵斥道:“拿出证据来,再来朕面前说话,你再弄这些无稽之谈,朕定不饶你。”

    德亨以为康熙帝是让他拿出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自古通往来的证据来,眼睛一亮,就道:“那您得让我去文华殿翻阅典籍才行。”

    看我不给你找出一条中、朝边界线出来。

    已经到了澹泊为德行宫了,康熙帝被他吵的不行,没好气道:“去,你现在就去,朕看着你就心烦。”

    德亨住脚:“嗻。”

    侍卫在太后宫门口依次列站定,眼睛都不住往被拒在宫门口之外的德亨身上瞟,德隆脸色不大好看,小声说德亨:“你胆子太大了,你怎么敢得罪皇上。”

    德亨奇怪:“我没得罪皇上啊,皇上又没罚我。”

    德隆:“你”

    德亨推他:“行了,你快跟上去伴驾,我去文华殿了,你好好当差,等我回来。”

    说完,就在各种视线下,转身大步离开了。

    徒留站在宫门口不知是进还是去追他的德隆左右为难,最终跺了跺脚,咬牙进宫门去了。

    还是先伴驾要紧。

    等回头,他再和德亨掰扯他在御前太过胆大包天,什么话都敢说的事情。

    要不就等雍亲王回京了,告诉他,让他教一教德亨,不要什么话都往外说的道理。

    【作者有话说】

    先立一个小目标,把大船造起来,把海运开起来

    宝子们,最近更新是有点少哈,差不多忙完了,这就慢慢恢复更新

    第 214 章

    文华殿, 是紫禁城之内的皇家图书馆,明朝时,这里是“太子视事之所”, 后为皇帝经筵之所,同时,每届科举殿试阅卷,也在文华殿进行。

    到了康熙帝朝, 文华殿殿宇重新修缮,继续沿用之前的作用,以及,前明遗传下来的典籍,也都在文华殿储藏。

    有清一朝,朝廷演化出了“三殿三阁”的内阁制度,其中,文华殿大学士之职, 统辖百官, 为百官之首。

    所以,要是翻阅史书及前人记载, 去文华殿准没错。

    现任文华殿大学士是萧永藻,任职吏部尚书。

    吏部这两年也是频频更换尚书,四十八年,原吏部尚书马尔汉乞休,康熙帝准了,迁礼部尚书富宁安为吏部尚书, 代替了马尔汉, 为吏部满尚书。

    然后, 在康熙四十九年, 徐潮因病,乞休,康熙帝也准了,迁兵部尚书萧永藻为吏部汉尚书,同年,授文华殿大学士。

    这老一辈的大学士、汉臣们,像是陈廷敬、李光地、张玉书等,都到了年纪了,病痛的病痛,少力的少力,能致仕的,都乞骸骨了,不能致仕的,不是不想,而是康熙帝不放。

    比如陈廷敬,去年就生了一场病,他再三跟康熙帝请求致仕,康熙帝都不允许,而是派遣了御医去他府上诊治,然后让他安心在京城家中养病,等皇帝需要他的时候,他还是得托着老迈的身子去皇帝身边当差。

    人生老病死之事,最是莫可奈何,皇帝不放,陈廷敬也无法,只能在京城家中修养,而不是回祖籍山西阳城,叶落归根。

    因为康熙帝带着皇太后常住畅春园,侍卫、护军、大臣、官员等都随驾迁去了畅春园办公,只留下一些末等、不入流的小官小吏,以及日常轮班站岗的三等侍卫们守卫这座巍峨的皇宫。

    所以,紫禁城中静悄悄的。

    但静,也只是暂时的。

    等康熙帝有了决定,皇太后下懿旨,大选开始,这紫禁城的后宫中,可就热闹了。

    其实就算是现在,紫禁城的后宫中也很热闹,比如,四福晋就时不时的进宫“陪伴”德妃,其他皇子福晋、亲王福晋等,递牌子进宫,也比往日更加频繁。

    因此,这热闹,只是不为外人所知罢了。

    有康熙帝的口谕,德亨又拿着御前侍卫的腰牌,他很轻易的就进了文华殿。

    但是,看着这浩如烟海的图书殿堂,德亨一时间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