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200-210(第18/27页)
是越发大了,不仅附近百姓来交易买卖,还吸引了京城的公子哥儿们过来打野趣儿。
这里虽然没有庙,但今儿十五上元节,集市上比赶庙会还热闹。
因为这里的主人特地让人搭了高高的戏台子,请了荣喜班来此连唱三天大戏,大家一起热热闹闹的过灯节。
小园内也是张灯结彩的,屋檐、树上、花枝上,凡是能挂灯的地方,都挂上了灯笼,等到夜里时,这些灯齐齐点燃起来,一定是灯火辉煌的气象。
但这园子的主人却是不在主屋这边,而是在离主屋有一段距离的西北角偏僻处。
这里栽植有一片竹林,傍着竹林而建,是一联排的砖瓦房。
砖瓦房外有身着盔甲手持火枪和腰刀的守卫站岗,这些守卫面上不见肃穆,倒是面露好奇,眼睛时不时的就向屋门紧闭的房间内瞟一下。
房间内,一个全身包裹,头戴玻璃护目镜的少年全神贯注的盯着眼前玻璃罩内硫化反应,他身边还站着几个高矮不一的人,也都全身包裹的严实,如临大敌的看着眼前的玻璃罩子。
在靠墙角的一张桌案上,摆着一个座钟,嗒、嗒、嗒的响动走针,过了一会儿,“咚”的一声,一只布谷鸟从座钟腹部跳了出来,开始整点报时:“布谷”、“布谷”、“布谷”
布谷鸟报时完毕,众人都去看当中那个少年,少年打了一个手势,大家都开始行动起来,抬玻璃罩的抬玻璃罩,放冰水的放冰水,记数据的记数据
又过了一段时间之后,玻璃罩打开,一双带着橡胶手套的手将里面经过硫化处理的皮子拿出来,这些皮子形状、厚度、硬度不一,有平面的,也有管状的。
将这些皮子清洗、擦干,众人带着这些东西出了这间屋子,在守卫们惊奇的视线中来到隔壁,开始脱解护具。
少年先摘下玻璃镜,拉下面罩,露出一张皎洁如玉的脸和一双灿若寒星的眸子,即便眸子之下有不可忽视的黑眼圈,也不掩他夺目神采。
少年长长舒出一口气,捏了捏鼻梁,瓮声道:“这次要是再不成功,我可就没余粮了。”
一个十八九岁的少年快速将自己给收拾出来,过来帮他脱最外层的防护大褂,听了这话,随口道:“主子调配了多少次了,这次一定能成的,就算不成,那就等明年好了。”
少年咳声叹气道:“牛牛啊,我着急啊,这一年又一年的,我还得等个几年啊。”
“德亨大公,我不得不说,咱们的进度已经很快了,这算是我做过的最顺利的实验了,按照你们的话说,好似有神助。”
另外一个人也脱下了玻璃防护镜和面罩、大褂,露出他红色的头发和高鼻深目的面孔。
这是一个洋人。
“约翰,我明白你的意思,唉不说这个了,走咱们去看看效果如何。”德亨可不会告诉他,这橡胶得来不易,他在海南栽种的橡胶树还没长大,想要橡胶,必须得依靠葡萄牙船给他从南美运来才行。
在康熙四十八年那年秋天,大舅福顺写信告知德亨,葡萄牙船除了运了橡胶树苗来,还运了一些压制而成的橡胶片给他。德亨如获至宝,从此就跟这些橡胶片杠上了。
葡萄牙船运输而来的橡胶片,最大的也就一米见方,小的也有一尺见方,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可以直接使用。
比如打磨了做鞋底子,耐磨防滑,好不好穿,穿过的都知道。
比如裁剪了做水井垫子用,由此,德亨“发明”出了压水井,好不好用,力弱的妇女和几岁的小孩子最知道。
比如片的薄薄的,铺在地上做防水防潮的垫子,这一点,被康熙帝赏赐的随扈侍卫们最有发言权
但是,没有经过处理的天然橡胶有各种缺点,比如,御寒发脆,遇热发软,甚至是变形。
这大大削减了橡胶制品的实用性。
做鞋底子、做活塞、做防雨防潮布这些,是打动不了康熙帝的,德亨想让康熙帝下旨,以国家的力量,在海南,甚至去南海上占据岛屿大力种植橡胶树,就必须拿出打动他的巨大利益和好处来。
对一个皇帝来说,巨大的“利益”和“好处”可未必是钱财和国家的未来发展。
对一个上了年纪的皇帝来说,什么才能最打动他呢?
德亨想到了轮胎。
这两年,除了去热河行宫,或者坐船的行程,康熙帝已经不大出门了。
是他不想吗?
不,是他的身体,已经承受不住陆地马车的颠簸了,所以,他除了坐船的行程,其他都不去了。
就是再平整的道路,木头车轮走在上面,也是晃晃悠悠的颠簸的。
这种颠簸,有些人能承受,有些人就不耐承受。
比如,出门在外,德亨是能骑马,都不愿意坐车的。
但若是有了充气轮胎就不一样了。
充气轮胎会将大幅度的缓解马车的震动,若是行使在平地上,会让坐在车里的人,几乎感受不到震动。
所以,德亨的目标是用橡胶做一个充气轮胎出来。
而如何将橡胶变的更稳定更适用,德亨是知道的,就是硫化。
非常可惜,德亨只在中学化学课上学过硫化原理,硫化方程式他都还隐约记得,但是,实际操作呢?
化学老师没带领他们上实践课啊啊啊啊啊!
所以,橡胶硫化技术,全靠他自己摸索。
中国是有化学基础的,比如道家炼丹术中,硫磺的使用就是重中之重。
但是,德亨找来的会炼丹的道士都是骗子,不仅没有达成研究的目的,还被康熙帝和胤禛分别叫去问话,康熙帝是告诫他小小年纪不要学歪了,胤禛则是问他有没有胡乱吃丹药。
德亨:
德亨只好和他们解释,他找道士有其他用处,不是炼丹。
胤禛对德亨折腾着弄什么橡胶很是不以为然,每次见他都要考教他的功课,若是稍有不让他满意的,就是一顿责罚,试图用读书消耗他的精力,这样他就不会天马行空的瞎想了。
倒是康熙帝对德亨的设想很感兴趣,然后提醒他,让去他找在京的传教士和外国人。
说真的,在京的传教士和外国人,德亨差不多都见过也了解过他们的本领了,这些人在天文、物理、数学、绘画、音乐上或许有建树,在化学方面就没什么认知了。
好在,从俄罗斯回归的使团救了大命。
康熙帝组建的这一支出使俄罗斯的使团,从康熙四十七年五月出发,到康熙帝四十八年八月回归,不仅带回来了彼得大帝和罗马教皇的亲笔书信,他们还带回来了包括俄罗斯、普鲁士、法兰西、英格兰、荷兰、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等十七个大小国家的国书。
康熙帝知道欧洲有很多国家,但他不知道,居然有十七个之多。
而且,有可能更多。
除了国书,随使团而来的,还有很多其他国家的各色人等,比如,擅长化学研究的普鲁士人约翰。
以及,特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