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90-10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90-100(第15/24页)

去你去吧,哥哥我新接了差事,可得有一阵子要忙呢。”

    胤禛拱手,面色平静的告辞了。

    胤祉就纳闷了,问左右近侍道:“你们说,这老四就真的半点都不在意吗?”

    毕竟,好东西是老四弄出来了,人也是老四养出来的,奏表也是他上的,最后让他这个哥哥给摘了桃子。

    老四这是成圣了?

    一点都没有芥蒂的将这功劳拱手想让了?

    他怎么就不信呢?

    近侍就嘿嘿笑道:“这可是皇上的旨意,四阿哥就是心里再不乐意,也得听皇命呢?”

    胤祉也笑道:“这倒也是,走,咱们去看看,那个油印真的有汗阿玛旨意里说的那么好?”

    油印当然是好的,康熙帝选定的第一批书籍昼夜不停地加急印刷订册出来,赶在考子们出贡院的那一天入主京城各大书铺,一经售卖,一抢而空。

    新书册油乎乎的,黑漆漆的,还有一股子不甚雅观的味道,但是,它便宜啊。

    它量多啊,就跟无穷无尽一般,在京学子们,几乎人手一本。

    只要二十文钱,一本皇上钦定的必读书籍,或者近几年从内阁发出的皇命圣旨集稿就到手了。

    还有比这更好的天选文集吗?

    什么孔子,什么孟子,什么朱子,什么狗屁的李大学士诗集,都比不上他们手里的这本“钦定”来的有价值。

    读,必须读。

    要读的滚瓜乱熟,倒背如流才行。

    至于纸质粗劣油墨模糊这等让有些人诟病的缺点,和这纸墨所载的文字比起来,不值一提。

    几乎全京城都在议论这几年的朝廷政策,皇上和内阁制定这些政策的出发点、目的、以及这些政策的实施状况,乃至于之后的朝政走向,都成为学子们津津乐道的点。

    以及最重要,满城学子,无不赞叹当今之雄伟宽广之胸怀、雄才大略之伟质,尤其是从南方而来的汉人学子们,更是直观又深切的感受到了,当今所谓的满汉一体之诚心。

    至于以前的那些前朝宿老和白发苍苍的文坛名士们所教授的,深扎于他们心中的道义,在此刻动摇了一瞬。

    如今四海皆平,百姓安居乐业,武将守疆,文官牧民,各有所属,各有所治,似乎、也许、可能

    并没有他们以为的不可饶恕。

    如今天子大兴教化,文坛又将迎来新的鼎盛,他们却因陈守旧,可能会错失大展拳脚的机会,真的

    好吗?

    这种想法并不是一个或者几个学子的迷茫,而是一大批、乃至于大半个城,并逐渐形成了一种躁动的思潮。

    就是不知道这种思潮带来的诸多暗流,是不是在康熙帝的意料之内的了。

    但至少,胤禛是没有想到的。

    不过,这似乎与胤禛无关,因为他领的是工部事,工部修河堤的银子已经分批运出去了,这最后一批银子中,一大半都是卖油印书册的钱,涓涓细流汇聚成海,胤禛也是没想到,一本十多文二十文的书册,最后居然能赚出这么多银子来。

    戴铎笑叹道:“几乎没有成本,挣的都是纯利,自然就多了。”

    胤禛发愁道:“文议沸然,也不知道是好是坏。”

    戴铎:“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文人野士,也是要吃饭的。那些家有恒产的世家大族们可以无后顾之忧的守贞读书,教养学生,但那些出身寒门的学生,可就没有这等闲情雅致了,他们是要养家的。而若是将这些寒门学子收为己用,二十年后,官拜中枢,俨然就是另一个豪门世家,到时候再上下影响,那些老朽,可能奈何的了时间吗?”

    胤禛点头,道:“先生认为这是好事了?”

    戴铎皱着眉头想了一会,最终摇头道:“也不尽然。”

    “贝勒爷可知道陈鹏年?”

    胤禛点头问道:“如今在武英殿修明史那个?”

    武英殿具体有哪些人,刚和武英殿交过一次手的胤禛非常了解。

    戴铎:“就是他。”

    “陈鹏年因为清高耿直,得罪了不少人。今年春皇上南巡,两江总督阿山为了筹集迎驾银两,欲加收地丁粮耗三分,众下属唯唯,只有这个陈鹏年提出不妥,说是皇上有旨,此次南巡一应用度皆从国库支用,不动用地方财物,若是他们私自增加火耗,让皇上知道了,恐要吃罪”

    胤禛牵了牵嘴角,似笑非笑的给了一个回应。

    戴铎叹道:“他这做法,本是应上体民,却是得罪了两江总督阿山,以至于接下来圣驾南巡过程屡受刁难,得罪了正随驾的太子。太子欲杀陈鹏年,虽然最后被皇上拦下了,但陈鹏年这个人,却是受恶于上了。”

    今年年初这次南巡,胤禛并不在随驾之列,是以对随驾途中发生的事情,他听说了一些,却是没戴铎说的这样详细具体。

    胤禛问道:“他既恶于上,最后怎么又到了武英殿修书了呢?”

    戴铎笑道:“江南虽远,可都在皇上的掌握中,皇上自有其他法子得真言。听说已经休退的原大学士张英叩见圣上,圣上问大学士曰:江南哪个是廉吏?大学士答曰:陈鹏年”

    胤禛哼笑一声,道:“老狐狸。”

    戴铎也笑道:“太子可是不管大学士如何答的,坚持要杀陈鹏年,还是曹寅免冠叩头,为陈鹏年请命,陈鹏年这才保下了项上人头。”

    胤禛不语。

    戴铎继续道:“但陈鹏年虽然保下了性命,却是不好再继续在两江总督手下做官了,最后将他调离,进京入了武英殿修书去了。”

    胤禛笑问道:“先生似是对这个陈鹏年知之甚深?”

    戴铎笑答道:“这位陈鹏年,正是奴才之乡友,他初来京中,生活困顿,去国子监寻访故交之时,恰好咱们遇上了,便重新续上了这份香火情。”

    胤禛点头,道:“既然是同乡,他遇到了难处,自该帮扶着些。”

    戴铎谢过胤禛,继续言归正传道:“这个陈鹏年是康熙三十年的进士,他的学识是不输于任何人的,可惜得罪了太子,前途未卜。如今京中学子聚集,又有了如今书文盛世,陈鹏年一定会忍不住和文交故旧们高谈阔论,这京城权贵云集,说不得就碰到哪个头上,若是太子一党一定要治这陈鹏年,这拔出萝卜带出泥”

    “现如今正是皇上邀宠士林之心之时,若是太子党一意孤行,和这些在京学子们起了冲突,皇上又不在京,到时候这场面,可不是那么好压的下来的。”

    胤禛这回是真的头疼了,道:“福祸相依,这好处烫手啊。”

    戴铎却是笑道:“烫手不烫手的,都是皇三子的事儿,贝勒爷您,不如且先看着。说不定,两方相安无事呢?”

    胤禛冷笑一下:“呵,太子的那些党羽,你看是能相安无事的主儿?他们无风都要掀起三尺浪来,太子的名声就是被这些人带累的。”

    那个两江总督阿山就是太子的人,他借着圣上南巡的机会大肆敛财,最终的去向,除了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