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略: 80-9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韬略》 80-90(第15/15页)

之嫌。

    朝臣们分作两派,争论不休:有人痛斥此乃大逆不道,当严惩不贷;也有人力陈李晏在沙场征战,为攻下北狄立下汗马功劳,当网开一面。

    宣政殿。

    李晏跪在地上,身板却挺得笔直。

    赵从煊斜倚在榻上,手撑着下颌,淡淡道:“先起来吧。”

    李晏没有起身,反而伏首在地,“臣欺君罔上,罪该万死,但此事皆臣一人所为,求陛下开恩,饶过李家无辜。”

    “欺君之罪,罪应当斩。”赵从煊缓缓正起身子,声音晦暗不明:“不过”

    他声音停顿了一下,一时间,犹豫起如何处罚。

    先不说李家与萧家关系交好,但凭李晏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赵从煊便有意保全她,可国法不可轻废,此事已经传遍了整个长安,自然不可轻飘飘揭过去。

    就在殿内气氛凝滞之际,殿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陛下,萧大人求见。”小酉子匆匆入内禀报。

    “宣。”

    此萧大人非彼萧大人。

    入宫求见的是萧长则,他一进来,便跪在李晏身旁,为其求情,“还望陛下看在李家为朝廷立下赫赫战功的份上,恕李晏欺君之罪。陛下曾赐臣一张丹书铁券,今日臣愿用此券,换李晏一命。”

    丹书铁券,向来只惠及本人及子孙后代,今日萧长则以铁券为好友开罪,这在大晟开国几百年以来,从未有过的先例。

    赵从煊眸光微动,如此,倒也不是不可。

    几日后,皇帝下旨昭告天下:

    李晏女扮男装入仕,虽有欺君之嫌,然其战功卓著,忠心可鉴,朕念其才,又得丹书铁券相抵,特赦其罪,准其以女子之身继续为朝廷效力。然为平众议,罚俸三年,降为北城都尉。

    至于萧长则,皇帝只轻描淡写地斥责一句“知情不报”,罚俸半年,便不再追究。

    圣旨昭告天下后,长安城掀起轩然大波。

    起初,朝中老臣们愤愤不平,认为此例一开,必将动摇朝纲。然而没过多久,坊间的议论却渐渐变了风向

    “女子为官,这可是前所未有之事啊!”

    “我家长女自幼爱习武,如今看来,倒也不是全无出路”

    茶楼酒肆间,说书人将李晏的故事编成传奇,引得无数女子驻足聆听。

    恰逢上元佳节。

    宫宴过后,萧伯瑀和赵从煊换了一身常服,二人站在一处楼阁之上,俯瞰着这盛世长安。

    萧伯瑀看向他,轻轻笑道:“陛下今日似乎很高兴。”

    宫宴上,赵从煊比从前要多喝了几杯。只不过,他酒量佳,从面上看不出来。

    赵从煊凭倚在栏杆上,唇角勾起一抹笑意,“李晏之事,你为何不提半句?”

    实际上,只要萧伯瑀说一句,哪怕没有那张丹书铁券,赵从煊依旧愿意为他开这个先例。

    可萧伯瑀只是笑了笑,“陛下是天子,心中自有明断。”

    从前,永顺帝昏庸,萧伯瑀身为百官之首的宰相,不得已事事躬亲,耗费心力于治国理政之中;赵从煊继位后,萧伯瑀仍不敢松懈,在他以为,他想要将赵从煊呵护于自己的羽翼之下。

    如今多年过去,赵从煊早已羽翼丰满,无论是帝王心术或是治国之能,赵从煊都不差,他爱惜人才,也有足够的腕力制衡朝局。

    那现在,萧伯瑀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辞官?!”赵从煊惊愕,眼中满是不可置信,他下意识以为萧伯瑀要离他而去,脸上的笑意骤然消失,“我不许!”

    说罢,他又觉得自己的语气太重,不由地放缓了许多,“为什么要辞官,是我哪里做得不好?”

    萧伯瑀看着赵从煊骤然紧绷的神色,他上前一步,将人拥入怀中,温声道:“陛下做得很好,比我想象中更好。”

    “那你为何要辞官?”赵从煊不安道。

    “我想办一间书院。”萧伯瑀轻声道:“历年来,寒门学子苦于无人指点,往往空有才华却不得其法;而世家子弟虽有良师,却多囿于门户之见。”

    他要开一家书院,不论出身,为大晟培养人才。

    听到他的解释,赵从煊这才稍稍安心,但仍紧紧抓住萧伯瑀的衣袖,低声道:“可你若辞官,我们”

    “书院就设在长安城外,我每日都能回来。”萧伯瑀温声哄道。

    赵从煊久久没有说话,若这是萧伯瑀所愿,他自然不会阻拦。可他们才和好没多久,他更想萧伯瑀天天在宫里陪他,哪怕他什么都不做,只是静静地陪在他身边

    萧伯瑀轻抚着他的发丝,他缓缓抬起手,轻轻扯了扯赵从煊下耷的嘴角,轻声笑道:“怎么,陛下是怕我这一走,就再也不回来了?”

    赵从煊别过脸去,闷声道:“你知道我不是这个意思。”

    萧伯瑀的手滑落到他下颌,轻轻将他的脸转回来,“那陛下在担心什么?”

    赵从煊抿了抿唇,半晌才低声道:“我只是习惯了每日下朝后,抬眼就能看见你。”

    萧伯瑀将人拉近,二人额头相抵,他的声音温柔得近乎蛊惑:“无论何时,只要陛下想见我,我都在。”

    赵从煊一怔。

    萧伯瑀的指尖已轻轻抚上他的脸颊,灯火映照下,萧伯瑀的眸色深邃而柔和,仿佛回到了多年前,他眼中的眸光从未变过,是那令人心颤的温柔。

    他微微低头,气息温热,缓缓贴近。

    唇齿相触,赵从煊搂上他的肩膀,缓缓闭上了眼睛,气息交融间,酥麻感从脊背窜上来,耳畔却只余彼此交融的呼吸声。

    良久,二人缓缓退开,赵从煊将脸埋进他颈窝,又故意扭过头去,闷声道:“那萧先生可要好好教书,莫要误人子弟。”

    萧伯瑀笑着应下,二人相视一笑,十指相扣。

    漫天烟花盛于长安城的夜空,赵从煊忽然想起什么,侧首问道:“书院名字想好了吗?”

    萧伯瑀沉吟片刻,“就叫见山书院如何?”

    “见山?”

    “嗯。”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只愿天下学子明心净性,不忘初心。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