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首辅的升迁路: 100-11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大明首辅的升迁路》 100-110(第14/15页)

听着他的解释, 还真弄出来了,温缜负责了机械那部分, 温缜看着这台效率翻了两倍多的纺织机,眼睛都亮了。

    大明的人口不多,才六千多万,但生产力很高,比如纺织, 一两银至今可以做五套普通绵布衣裳, 绢布也能做三套, 贫农也不缺衣裳, 最多打补丁。

    不至于衣不蔽体, 而明朝绣艺工艺明显追求质感, 审美,富足后才有资格挑剔。

    温缜看着这台纺织机,他至少能把价格打下来一半,以绝对的价格优势入场, 丝绸比不过江南, 锦比不过蜀地, 那么只能占最庞大的百姓市场。

    他们只要物美价廉,可不需要奢美华贵。温缜已经在思考,这能拉动多少就业, 女性拥有工作,接触外界,哪有那么好欺负,大明律又不是摆设。

    她们有活着的幸福感,那么溺杀女婴的风气也会减少,人是会护犊子的,怀胎十月生出来的,如果有选择机会,怎么会任人宰割?

    大明可没有看性别的机器,都是生下来后夭亡的,母亲没有能力养,就无能为力。川地就不一样,那里蜀锦是主要产业,女性是产出的主体,他们那甚至有时候女多男少,男性种田带娃是应当的,这才有了从古至今的耙耳朵。

    相隔不远,这一点却天壤之别,巴地女子是弱势群体,男女比例根本看不得,这种属于家事,女子不报官,他们还不能管。

    而生育率与人口,税赋,也是政绩的主要方面,百姓有活着的动力,才有生孩子的欲望,不然自己活着都费劲,怎么娶妻生子?他想女方父母也不会搭理。

    在大明娶妻可比现代娶妻难多了,这是真只有强者才有留下基因权利的时代,男女比例摆这,女方家里又不是做慈善的,人都是利益最大化的。

    温缜想往上升,只能政绩远超一大截,不然的话,上面那些人,会卡他卡到死,他可能真像杨昭一样,五十了还在地方上混,什么内阁,哪有他的位置。

    经济税赋都好办,但人口只有女性才能生,她们护不住生下来的孩子,那一切都白搭。大明故意杀婴,溺婴等,属于故杀或谋杀,按《大明律·刑律·人命》规定,一般判处死刑,处斩刑或绞刑。

    可这得母亲报案,因为婴儿夭折率本就很高,医疗跟不上,母亲不报案,官府没法管,律法就如同虚设。

    女子没有产出,没有经济来源,她们自己生死都不由人,又怎么护得住女儿?这就是一个闭环,想打破这个闭环,就得给她们提供工作。

    纺织就是一条路,还有其他手工业,资本有一点好,就是谁为它创造价值,它就给谁提供工资待遇,为了金钱,可以扫除一切偏见。

    妇女有了资本,就可以争取权利,欧美最开始的女性运动便是如此。

    但温缜的想法很简单,他要政绩,他需要实实在在的人口。出生率是一回事,但太慢了,他最大的目的是两湖两广的人口移民。如果他能提供男女两方的工作,就有很多人拖家带口的来,农人按人口给地免税三年,他实实在在的砸钱,就能吸引到人,而人是开工厂的必要条件。

    农业,工业,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根基,宋明商业发达,也是因为有基本盘。如今重庆府的路通了,那么就是基建的时候,他原先的钱不太够,需要贸易回血。

    “柳姑娘,我欲办大纺织厂,柳姑娘可敢接下这活?”

    柳蘅愣了愣,“我?”

    温缜点点头,他如今很缺人,“嗯,这只是起步,你也可以投,给你算股份。”

    柳蘅看着这新造出来的纺织机,她是知道这中间的利益的,有机会做大生意不掺和,除非是傻子,她当场应下。“温大人放心,您想要怎么做,与我说一声,对于纺织我还是懂的,在扶风县也开了几年的绣坊了,我定会认真办好的!”

    “好,柳姑娘巾帼不让须眉。”温缜笑着点头,与她说明情况,“这纺织机可以分几块做,让府衙养着的不同工匠负责,先做百台,做好后自己拼装,成织造坊。不够后面再加装就行。还得负责招织娘,管理人员也招有经验的女子,这里头不需要招男人,安全问题不需要你来操心,我会负责。”

    主要是底层男人,混到与织娘抢饭碗地步的,人品这两个字就不属于他们。更别说他前期需要保密,而此时女子不一样,她们本就难找工作,只要开出比市价高的工钱,又有府衙背书,还怕惹事,她们是不会自砸饭碗的,温缜只打算招本地人。

    而且这只是绵布,丝绸之类的也可以做,这个他单干不了,崔元宝来了重庆,他可以联合他与楚家,三家弄就好了。

    崔九重新见到温缜很兴奋,他收到温缜信的时候在纠结去不去,主要是他不太能吃苦,巴山那地方一听就穷山僻壤。还没等他纠结完,他就被他爹拿钱砸过来了,带上自家商队。

    崔父想法就很简单,有大腿不抱是缺心眼吗?当初让你去读书不就为了今天吗?难不成是为了科举吗?

    不光他来了,崔父还让他带上姐姐,崔四姑娘,从小就在海上风里来雨里去的,海禁后就闲在家,一大把年纪又不肯嫁,这个看不上那个不行。去重庆看看吧,万一有什么合适的人,就成家了呢!

    原本崔四就是来渡假的,想品品山中无岁月,寒暑不知年,结果发现这边美食小吃挺多,还挺巴适的。崔元宝拿着一份温缜给他的计划书,让姐姐帮他看,然后崔四就接过了这项目,让他一边玩去。

    织造复杂花纹的锦缎、云锦的花楼机,以及普通丝绸或绢帛的腰机,他们崔家有啊,但上层市场只有那么多,他们只认织造局的品质。

    崔四比起除了吃什么也不会的崔九,她明显精明强干,她去看了一圈,又看了新的纺织机,表示要入股绵布,她可以加大投资,一百台变三百台,她持股份还不多,但比起丝绸,这个量大明显有利可图。

    温缜看着这个很是飒爽的崔四姑娘,也很痛快的在合作那签了字。“合作愉快,崔姑娘,不过这个签了,丝绸那块的投资也不能少。”

    崔四眉头微蹙,“温大人,丝绸不是外行人说进就进的,海禁后就没多少利润了,这个时候只有亏本的份。”

    虽然崔父给他们这笔钱就是用来亏的,主要是为了抱大腿,钱财是小事,不伤和气就成,但能赚谁会想亏本呢?

    温缜想了想,准备与她讲现代时尚理论,绵布低价抢市场,可奢侈高端有高端的玩法。

    “崔姑娘,丝绸亏本,是因为路子没走对。海禁锁了外销,可大明境内的富贵人家,难道就不穿新衣裳了?”

    崔四觉得这位大人过于想当然了,钱哪有那么容易赚,商户还不允许穿丝绸,他们家再有钱也只能穿布衣。“江南织造局的云锦专供皇室,蜀地锦缎霸着官宦市场,我们崔家早年走海的丝绸路子早断了,如今剩下的不过是些零散订单,如何拼得过?”

    “崔姑娘,丝绸虽受海禁影响,但真正的奢侈之物,从来不怕没有市场。”

    崔四好奇望过来,她自幼就跟着崔父在商场打拼,面对官家一般甚是恭敬。

    “女子愿闻其详,望大人赐教。”

    “江南织造局的云锦、蜀地的蜀锦,固然是顶级货,但它们的路子走的是官造贡品,讲究的是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